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整合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陈春莲,杨晓波

  摘要: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要充分认识新形势下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有机整合的重要性和迫切性;要增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就必须明确二者的相互关系,并在实际工作中探索二者有机整合的途径。
  关键词: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思想政治教育;整合途径
  中图分类号:G65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9-0029-02
  一、问题的提出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心理问题和道德问题困惑并干扰着大学生健康成长。大学生处在心理及人格成熟的关键时期,很多问题不是思想问题﹑道德问题,而是认知问题﹑心理问题,重点应放在如何引导上。由于高校的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更多只关注学生政治方向与思想品德,强调思想政治教育的政治性功能,忽视了学生的心理问题,甚至把大量的心理问题当成思想问题、政治问题来对待,因而无法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的预期目标;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虽然使学生在政治观念、辩证唯物主义思想及社会道德规范和法律意识等较高层次上形成了正确的价值取向,解决学生的政治立场、哲学思想及社会道德规范和法律意识问题,却无法顾及学生的一些最基本和最一般的心理素质教育。[1]所以,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问题,不仅是一个跨学科跨专业的问题,更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理论问题。作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关注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机整合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解析
  1.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相互区别不可替代。两者有不同的理论基础,心理健康教育以心理学以及相关的理论为基础,它更多与自然科学相结合,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基础则属于社会科学的范畴;两者的侧重点不同,心理健康教育关注的是个体的行为是否有利于个性的发展﹑是否有利于个体心理潜能的开发及心理健康的维护;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主要是根据社会发展的要求和教育对象的思想实际而进行的“三观”(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教育、社会公德教育﹑职业道德教育﹑家庭美德教育和个人品德教育等;两者的实践方法不同,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方法往往注重从学生的需要和立场出发,考虑学生的互动参与及实践性,思想政治教育则强调学生整体思想水平的提高,从社会要求和国家利益的角度来衡量学生思想政治道德水准。
  2.心理健康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相互影响不可对立。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不是双轨并行的,心理健康教育应是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可以利用心理科学的研究成果去改变和拓展自身的思维与工作,从而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机结合所产生的效果是单一的心理健康教育或思想政治教育无法媲美的。心理健康教育为实施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良好的心理背景和手段方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不仅要关注大学生政治方向、思想观念等层面上的问题,也要关注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和健康人格的塑造。
  三、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整合的途径
  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要增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就必须明确二者的相互关系。在工作实践中,思想上我们既要重视心理健康教育的作用,也要重视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既要重视对学生的心理问题的研究,也要充分重视学生思想政治问题的研究。工作方法上我们要做到一切从大学生的实际问题出发,有机整合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并在实际教育工作中积极探索二者有机整合的途径。
  1.学生主体,促进心理健康和思想教育的科学化。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充分重视和满足学生的合理需要,这也是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针对性与有效性的重要基础。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的对象是大学生,他(她)们具有知识水平高﹑情感丰富﹑追求独立人格和个人更高层次的发展等特点,这就决定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想收到较好的效果,就应以学生为主体。心理学认为,人的行为是由动机引起的,而动机来自于需要。当人们产生某种需要而又未能满足时,心理上便产生了一种紧张和不安,这种紧张和不安成为一种内在的动机,促使个体采取某种行动,进行满足需要的活动。需要满足后,紧张消除,然后又有了新的需要。人的行为就是不断产生需要,不断满足需要的过程。[2]尊重每一个学生满足其合理需要、充分尊重学生的自主发展,要求我们既要致力于解决大学生中一些共性的问题,又要因人而异,有针对性,有层次性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以“深入学生,了解学生,服务学生”为理念,帮助大学生处理好成长过程中的具体问题,真正把工作做到学生的“心坎上”。
  2.因地制宜,促进心理健康和思想教育的本土化。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要在一定价值观念的指导下,引进、消化、吸收新的先进心理健康教育理论和方法,与我们现有的学校教育的理念﹑方法进行融合,进而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理论和方法,这一过程也称为本土化过程。同时,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也要注意立足当地民族心理、历史文化传统的具体情况,推陈出新,树立自己的风格与特色,推进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和思想教育的本土化进程;在引进、吸收与借鉴别人先进经验的同时,切忌盲目照抄,生搬硬套,而是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在立足学校教育实际情况的基础上,注重实际教育效果,将国内外先进的理论或模式和本校实际情况及学生心理发展的具体特点有机结合起来,从而努力构建具有当地特色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和思想教育操作体系。
  3.因材施教,加强心理健康和思想教育的针对性。《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已经明确要求:“通过多种方式,对不同年龄层次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和指导,帮助学生提高心理素质,健全人格,增强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要充分发挥心理健康教育的优势,把握好教育的阶段性、渐进性和对象的自主性等特点,切忌急于求成或千篇一律统一要求。注重思想政治教育的特殊性,主要应把握对象的特殊性和内容的针对性。我们可以通过定期召开校会或班会,开设各种课程(尤其是思想品德课),对学生实施各种健康有益的教育和引导,尤其要组织开展各种适合大学生年龄特点的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文体娱乐活动,使他们喜闻乐见并自我展示。
  4.双向互动,加强心理健康和思想教育的实效性。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要着力于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之间的关系,并在互动中调整各种因素及相互关系,以期达到两者在实践中相互融合、相互促进。“要把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到思想政治教育之中,开展深入细致的思想教育活动,做到‘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化解矛盾,润物无声”。[3]健康的心理必须以良好的思想素质为前提,健康的心理素质表现为良好的意志品质、积极的人生态度、乐观豁达的处世方式等,而这些都需要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作为支撑。思想政治教育的引入还能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因为许多心理障碍产生的深层原因往往涉及到品德修养、价值取向、理想信念等,要消除学生的心理障碍,在心理健康教育的同时,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和引导,才能达到良好的效果。同时健康的心理能起到巩固促进良好的思想品德素质的作用。只有将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共同发展,共同奏效。
  总之,我们只有充分发挥心理健康教育的积极作用,丰富和完善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和方法体系,把思想政治教育同改善学生的心理状态、培养健全人格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使良好的政治思想素质成为大学生自我发展过程中的一种内在必然要求,才能使我们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实效性得以真正体现。
  参考文献:
  [1]曹福春.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相结合的必然性和原则要求[J].新西部(下半月),2007,(11):292.
  [2]张云.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94.
  [3]教育部,卫生部,共青团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见[Z].2005.
  作者简介:陈春莲(1970-),女(白族),云南大理人,临沧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教授、教育心理教研室主任,主要研究教育心理和学校健康教育;杨晓波(1973-),女,云南临沧人,临沧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讲师,主要研究教育心理和学校健康教育。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355025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