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小学数学课外作业设计的有效性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许乃萍

  摘 要: 课外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是学生进一步理解、巩固和运用课堂教学知识,并与现实生活相联结的学习活动。数学学习具有枯燥性,怎么在课外作业的设置上克服这个问题也是数学作业设计要思考的问题,本文基于上述原因分析,提出了一些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案。
  关键词: 小学数学教学 课外作业设计 有效性
  成功的数学课学习,不仅要在课堂上能够让学习兴趣盎然,还要在课外继续保持对数学的学习,课外学习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是学生进一步理解、巩固和运用课堂教学知识,能让学生真正体会到数学学习重要性和趣味性的重要手段,也是巩固和深化知识,培养数学学习技能的重要环节,也像一面镜子,是检测学生和老师沟通效果的重要手段,因此,如何找出教学与作业设计的结合点,设计出优秀的课外作业,既能让学生掌握好所学的知识,又能让学生体会到学习的乐趣,是数学教学中必须考虑的问题。数学学习本身是同逻辑和数字打交道,要让作业设计和课堂教学结合起来本身难度就比较大,而且小学生处于逻辑思维的开始阶段,也需要认真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为以后学习打下基础,所以小学数学课外作业的设计,需要较好的教学实践,也需要采用合理的方法。笔者在近些年来的教学实践中,不断进行理论学习和实践的探索,并同同事进行讨论,总结出如下经验与方法。
  1.作业的内容要灵活多样
  首先,作业可以分层设计。从心理学角度来讲,小学生的心理年龄是不同的,存在着一些差异,同样的作业,对于有些学生来讲,很快就可以完成;但是对于一些学生,可能需要花费的时间很多,所以在布置作业过程中,需要考虑到这些差异性,让不同的学生在不同的学习中都有学习和思考,而不是让部分同学不用思考而很快完成,而部分同学在完成作业过程中有很大的挫败感,特别是对小学生这种心理不成熟时期,造成厌学的情绪,所以可以分层次地进行作业的布置,让学生都能有所收获。一般来讲,可以将作业分为A、B、C三个层次,A类题目是基本题,这些题目是紧扣所学的知识,以思维能力为训练核心,起到对学习巩固和加深理解和记忆的作用,这类题目适合一般学习较为困难的学生;B类题目是以新知识为核心的题目,有一定的难度和综合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思维灵活性,这类题目适合有一定学习基础的中等学生;C类题目思考的综合性较强,题目有一定难度,但是又不超过学生的思考范围,从而解决学生吃不饱的问题。适用于学习基础良好,有创造性的学生。
  其次,作业设计题目要开放,有个性。解题空间要有开放性,这样才能够充分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比如学过角之后,让学生自己画个角,测出角度;根据房间的面积的大小,提供三种规格的地砖。上述的题目都能够给学生一定的解题空间,体现出了不同的人在数学上有不同的解题空间,也尊重了每个人的解题个性;从条件出发,富于变化,即题目的条件不充分或者多余的时候,让学生在审题的时候增设必要的条件或者只用选一些条件,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同学们可以在这个过程中有自己的思考,并且用数学的逻辑思维进行交流和学习;主要作业的内容要从问题出发,解题的策略要开放,即解题的方法和结论也不一定是标准答案。通过作业设计的上述三个方面,可以基本解决作业中的一些问题,不仅能够让学生有效地学习基本知识和提高基本数学技能,而且能够锻炼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2.作业的种类要丰富多样
  第一,从学生的年龄特征和生活经验的角度,可以设计一些游戏型课外作业,提高学生的学习情趣,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探索性。学生在这样的情况下,就会参与设计更多的有趣的学习内容。第二,设计生活型的学习作业,让学生成为知识的实践者。在课外作业设计时,把生活的实际问题融入到数学问题之中,尝试让学生能够利用数学的角度来解决现实生活中问题,使学生认识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生活离不开数学,并逐步在实践中学习数学。通过这样的锻炼,可让学生在更大的空间内施展自己的想象力和动口、动手和动脑的能力,还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第三,设计实验型课外作业,让学生积极融入实践。数学本来就是反应符号化的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十分枯燥,小学生由于其社会经验和知识有限,比较容易接受直观的知识。教师利用数学知识的原型,可以把这些抽象的知识转化成看得见摸得着的具象。如果让学生参与到试验中,了解清楚了知识结构和原理,则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学习。第四,设计探究型课外作业,主动让学生参与探索。探究型课外作业是把课堂教学内容作为基础,然后在加上了日常生活中的问题设计出的具有探索性和研究的题目。一般来说小学生对自己日常生活中碰到的一些感兴趣的问题会深入研究,而日常生活中的问题学生一般会较为好奇,所以学生愿意参与到其中。设计探索性的题目老师要作为作业的主导,让学生自选一些自己喜欢题目,分工合作。学生可以上网找资料,或者去图书馆、实地调研都可以,之后通过专访、阅读、调查、实验等活动,形成一个灵活多元的交流机制和探究程序。通过这种探索型的题目,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问题,在这个过程中,使学生掌握了学习方法和工具,学习的方式上由接受型转变为以接受型和研究型相结合的学习方式,这样就提高了学生的探索性学习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以上只是笔者在数学课程标准理念的指导下,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结合各种数学作业的设计所进行的初步设计。
  3.作业形式要灵活新颖
  传统的作业大部分使用的手写的形式,随着电子科技的发展,学生的电脑技能越来越高,可以采用其他的作业形式,提高学生的学习的兴趣和学习的积极主动性,比如可以采用游戏、说、问等其他的形式,也可以用电脑设计的形式。总之,要把学习情趣、创新能力、质疑能力、动手能力融入作业之后,使学生喜欢自己的数学作业,在数学作业中体验数学学习的奥秘和兴趣。
  总之,通过数学课外作业内容的设计,让学生在感兴趣的氛围中学习,达到数学学习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朱美英等.新课标下小学数学课外作业设计的优化[J].教学与管理(小学版),2007(12).
  [2]吴烈等.小学数学作业设计初探[J].陕西教育,2004(10).
  [3]席洪芹等.新课程理念下小学数学作业的布置[J].教学与管理,2009(8).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377502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