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见证人性的光辉和暗淡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本文通过对《窗》的解读,从人物的思想道德入手,深刻阐述了人性之美丑。泰格特用其独到的笔法,揭示出人类灵魂深处的弊端,从而得出了哲学的思考——善来自灵魂深处,即似“窗”一样的纯美,窗把一切污浊的东西洗涤干净,窗也使得人与纯美的自然达成了和谐,全面展示了人性之美。同时,通过小小的一扇窗也把人性的丑展现得一览无余,进一步探究了《窗》人物的性格内涵——光辉与暗淡。善最后“消失”了,恶以“扭曲”了的脸仍然活着,深刻的诠释了《窗》所隐含的寓意,挖掘出了人性的光辉和暗淡,倡导人们培养高尚人格,弘扬人性的爱。

关键词:人性;美丑;道德;感悟

中图分类号:D261

《窗》是澳大利亚作家泰格特的微型小说,文章短小,内蕴丰富深刻。《窗》通过一扇心灵之窗写出了人性的美丑与冷暖,让我们看到了人性的光辉,也看到了人性的卑劣,更看到了人性的冷漠。一个利他,一个利己;一个热情,一个冷漠。这之间的距离,是美与丑之间不争的现实体现,这是一扇体现人性心灵的窗口,“能引导人们对假、丑、恶的极度蔑视,对真、善、美的执着追求”。现从小说人物的灵魂深处来透视人性道德美丑。

一、“窗”足见高尚者的光辉

l、道德是人类社会特有的,以善恶为标准的社会意识形态,是依靠人们内心信念、传统习惯以及社会舆论来调整个人与个人、个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

一扇小小的窗户,揭示了人性的美,一道德情操的高尚,成为我们窥视灵魂、认识人性的了望台。让我们懂得了只有纯洁的心灵、高尚的人格才能浇灌出绚丽多彩的生命之花,才能幻化出充满生机的、美好、幸福的生活之景。泰格特利用短短的千余字就破译了人世间的美与丑,通过一个简简单单的故事完成了。他通过小小的窗、一个肉体的消逝和一个躯壳的存在,折射出了人性的美,展现了高尚者的崇高灵魂必将得永生。

2、道德不仅调节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而且平衡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它要求人们端正对自然的态度,调节自身的行为。

其实只隔着一扇小小的窗,近窗的人,为了别人的快乐,竭力编造美景,我们借助这自然之窗去看心灵之窗,近窗之人是高尚之人,高尚者用心去看,窗外幻化出灿烂的生命之花(所有的意景都别具特色)。在小说的4、5段里,作者运用了许多意象:“湖水”,它“象征大地的眼睛;地下的居民可以通过湖泊,观看人类,动物,植物等”。公园里的湖就是一个观看世人生活的窗口,通过湖的眼睛,这位病人看到了自由自在的生活,找到了生活下去的动力所在,“湖泊象征着创世的永恒力量”。“天鹅”在无数神话里,被歌颂为洁白无瑕,“象征优美,高尚和勇敢”,玫瑰芳香艳丽,芳香,象征着爱情,象征着尽善尽美,牡丹国色天香,花中之王,而“网球赛”就更明显了,象征着健康向上的生活。泰格特在作品中用到这些意象,看似随意,实则有有其独到的意义,是人性纯美的具体表现。

二、“窗”足见卑鄙者的暗淡

1、道德存在与人与人之间的厉害关系中。中国人向来崇尚中庸之道不患寡而患不均,形成一种特定的平均主义心理定势,一旦这种状况被打破,且自己又处于劣势,内心自然而然地出现心理失衡。

小说主人公心灵扭曲,有一种严重不良的嫉妒心理。一位名人曾说过,“嫉妒是诸恶德里面最大的恶德”。首先,它对人对己都是不利的。其次,它破坏人际关系,影响团结。再次,它增添了嫉妒者内心痛苦。“嫉妒者比任何不幸的人更为痛苦,因为别人的幸福和他自已的不幸,都将使他痛苦万分。”嫉妒者由于不能正确对待别人的幸福和拥有,错误地认为别人的拥有就是对自己的贬低,于是心理上自然产生一种痛苦的体验。此外,嫉妒心不仅给自己造成痛苦与心理失重,同时也给被嫉妒者造成伤害。

2、人性的扭曲在《窗》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冷漠者完全丧失了一个正常人的心理底线,其心灵的自私和扭曲表现得淋漓尽致。

“窗”在卑鄙者眼中只是“一堵光秃秃的墙”。就算真的有一扇窗,他也不会看到美好的一切;就算他能看到一些美好东西,他也不会同别人分享。这就是丑恶的人性:自私、卑劣、独孤。不靠窗的病人,应该说他开始并不是坏人,他为近窗人的叙说而感动,听得津津有味,觉得是一种享受。然而心灵中的魔突然出现,他竭力要赶走它,他为自己的想法感到惭愧,可是他愈克制,这种念头反而而愈加强烈,他的病情因此加重,为了独占这扇小小的窗,他最终沦落为一个见死不救的人!尼采说,上帝死了,没有了上帝皈依,没有了宗教的约束,人类就失去了向善的理由,他们尽情的放纵,尽情的抢夺,恶终于横行无忌。康德说得好:“这世界上惟有两样东西长久打动我的心灵,一个是我们头顶上灿烂的星空,一个是我们内心中崇高的道德准则”。其实没有了上帝我们还有自己的心灵。我在,心灵在,内心里崇高的准则在!那么即使上帝死了,我们还是能获得道德的救赎!而不靠窗的他却把自己的幸福建立在同伴的死亡之上,他心中cfjrj-丝善良倏忽即逝,反衬出丑恶无比的灵魂。所以与之相反的意象“墙”,在卑劣病人的眼里,“只是光秃秃的一堵墙。”这“墙”囊括了一切的丑恶,人们常说,“心灵隔了一堵墙,”这一说法是极其有力的,也是很形象的。

三、小结

现实生活中的人与事,都无时无刻在反映着人性的话题,生活中常常有这样的矛盾,当我们自己拥有“美好”时,我们可能会和别人分享。但当我们看到别人拥有好“美好”时,我们是否会眼红?是否会妒火中烧?是否有取而代之之想?每个人的内心都有猛虎在嗅着蔷薇。人性中纯洁和邪恶共生,天使和魔鬼同在。我们该如何在人性中抑恶扬善?

《窗》的主题凸现同时也带给我们这样的哲理,追求美是人的天性,当美好的东西分享时,彼此都感到快乐;但是私欲膨胀,把美景据为己有时,结果只配拥有一堵光秃秃的“墙”,可能还有悔恨和失望,可能还会背上沉重的十字架!在心灵的荒芜中走向绝望!《窗》启迪做人要长善抑恶。“窗”里“窗”外,如明镜照物,妍媸毕露。“光秃秃的一堵墙”,以殴,亨利式的结尾而收场,浓烈的讽刺意识让人静坐窗前,思考生活,感悟生活,欣赏生活的时光。

参考文献:

1、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八年级下册,江苏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

2、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学参考书八年级下册江苏教育出版社,2003年第二版

3、叶风沅主编:《文学概论》,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0年版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384864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