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有效对话:演绎精彩的课堂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李金霞

  摘 要:《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可以说,有效的对话能创造精彩的课堂。那么,怎样才能实现有效对话呢?
  关键词:对话;语文课堂;语文课程标准;新课程理念;课堂教学;有效对话
  一、真诚对话,引发学生的对话意识
  学生不是接受知识的“容器”,而是一支有待点燃的火炬。那么,这一支支火炬怎样才能被点燃?火种便是教师。教师的激情和生动的语言能够点燃学生的情感,教师的学识和机智能够点燃学生的智慧。时常读《论语》,也时常被孔子和他的那群学生感动。你仿佛能看到孔子和他的弟子们席地而坐,学生完全把自己的内心世界暴露在孔子面前,如婴儿般纯净而不加遮掩,孔子也在学生面前放弃“他我”,敞开真实的“本我”。这样的课堂,这样的师生关系,足以让我们明白:师生间的对话,就是思与思的碰撞,心与心的接纳,情与情的交融。
  在教学《慈母情深》一课时,为了让学生感受到母爱的伟大,激发热爱母亲的思想感情,我让学生在静思默想、圈点批注中潜心会文,把握课文的情感脉搏,在对话中走进人物内心,从而使体验得以升华,情感得以升华。下面截取一个片段:
  师:同学们平时的零花钱是多少?课文中这区区的一元五角钱怎么就能表达母亲的深情呢?
  (生读书、批注,教师巡回指导。)
  学生交流。
  生:我从母亲给我钱时的动作“母亲掏衣兜,掏出一卷皱皱的毛票,用龟裂的手指数着”感受到母亲是多么爱我。
  生:我从“母亲说完,立刻又坐了下去,立刻又弯曲了背……”这一句话的描写中,深深地体会到了慈母情深!
  生:从母亲的工作环境中我可以体会到这一元五角钱来之不易。(读句子:七八十台缝纫机发出的噪声震耳欲聋。)那儿噪声震耳欲聋,母亲还坚持在角落里辛苦地工作。
  课堂上,我和孩子们一起走进文本,一起感受着母亲深沉的爱。学生被慈母那博大的情怀所深深打动,他们的情感如琴弦上的音符一般喷涌而出。母爱儿,儿孝母,情与文生生相息。整个教学成了学生心灵中难以遇上的情感之旅。
  二、想象对话,迸射课堂活力
  学生的心灵就像一个五彩瓶,他们想象力更像浩瀚的天空,无论你怎样驰骋于其中,总也走不到边。我们每一位教师在教学时都应给学生自由的空间,积极引导学生展开想象,充分发掘学生潜能,引领学生多元解读,与文本直接“对话”,让语文课堂迸射生命的活力。
  《绝句》为读者展现了一幅春天秀美的风光图。教学中,我启发学生展开想象,把平面的、抽象的文字变成立体的、形象的画面。孩子们尽情地驰骋在想象的世界里:“快瞧!春天来了,山清水碧,新柳吐翠,两只小黄鹂在柳枝间穿梭嬉戏,一行高雅美丽的白鹭在山前忽高忽低地盘旋着,时而扭动着自己纤细的身躯,好像在展示自己;时而悠悠低飞,似乎有什么心事;时而……”每一种景物在学生的眼里都是一幅美丽动人的画。在想象的过程中,学生与文本进行了对话,现实世界与文本世界得以沟通。文本在孩子的内心成为鲜活的画面,生成的内容更为精彩,空间更为广阔,充满了无穷的魅力,迸射出无尽的活力。
  三、平等对话,尊重学生个性体验
  曾经从《读者》上看过一篇文章《每个孩子都是不可复制的》。看过之后忍不住微笑,想起自己班里的孩子。课堂上不管你怎样精心谋划,他们出人意料的回答总带给你无穷的惊喜。由一斑而窥全豹,学生的个性体验超出教师所设计和期望的轨道,是教学实践中屡见不鲜的。其实,每一个学生都有不同的个性、不同的生活背景与知识储备,自然会对学习内容产生不同的理解。对于这些“准标准”,教师要给予足够的信任和尊重,不必过分强调“标准”“统一”。
  小学语文教材中的每一篇课文,都是富有生命的。我们打开一次课本,就是激活一个生命。因此,语文课应重在学生的体验和感悟,应引导学生与文本零距离的接触,引导学生大胆地表达,让课堂成为学生彰显个性的舞台。
  语文课堂永远是一个生成的过程,课堂上孩子们即兴创造的火花,我们应该敏锐地捕捉到它,变成即时有效的生发点,从而促进有效生成,演绎精彩瞬间。请看《爬山虎的脚》教学片断:
  师:我发现这句话里漏了个字,应该是“枯萎了”,这里怎么是“萎了”呢?是真漏字了吗?
  (顿时,学生纷纷表示赞同。)
  师:(思索片刻)你们知道吗,那可是大作家的手笔。叶圣陶爷爷就喜欢把一个词语变成一个字来使用,意思也不变。请你再比较着读一读,你喜欢读成“枯萎了”还是“萎了”呢?
  生1:我觉得还是“萎了”好一些,好像有一种一下子扁下去的感觉。
  生2:老师,我读书时还发现有一个地方也是如此:一阵风拂过,一墙的叶子就漾起波纹,好看得很。这个“漾”字平时我们应该说的是“荡漾”。
  在这一对话过程中,处处充满了灵性,处处闪现着智慧。学生在品读中感悟,在感悟中对话,在对话中体现出个性化的理解,呈现出生命多姿多彩的美丽。
  “石本无火,相击而成灵光。”以真实彰显着课堂的生命,以情感描绘着课堂的色彩,以对话凸显着课堂的内涵,已成为语文教学追求的一种境界。平等、民主、互动的教学关系,才能凸显出生成、创造、发展的精神魅力。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选用符合实际的方法,从不同角度思考,让学生在激情中、思辨中、探究中与文本“对话”,与教师“对话”、与伙伴“对话”,在有效对话过程中还原课堂本真,实现知识的积淀、人文的浸润、智慧的构筑。充满真情、闪烁智慧火花的课堂教学一定会特别精彩!
  参考文献:
  [1][英]戴维·伯姆.论对话.王松涛,译.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
  [2]钟启泉.对话文本:教学规范的转型.教育研究,2001(3).
  [3][西班牙]拉蒙·弗莱夏.分享语言:对话学习的理论与实践.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2).
  (作者单位 河北省任丘市华北油田东风小学)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393838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