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赏识教育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运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翟羽

  摘要: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运用赏识教育是一种较为先进的教育理念,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人文主义精神。在学校的教育教学与学生管理中,赏识教育即是以学生为本、尊重学生、从欣赏的角度给学生以正强化的教育。赏识教育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运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同时在实际工作中也需要遵循具体的要求,通过一定的路径来实现。
  关键词:赏识教育;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作者简介:翟羽(1981-),女,黑龙江哈尔滨人,哈尔滨理工大学经济学院,讲师。(黑龙江 哈尔滨 150040)
  基金项目:本文系哈尔滨理工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会课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赏识教育研究”(批准编号:2011A004)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0079(2012)35-0116-02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威谱·詹姆斯说过:“人性中最深的本质就是希望得到别人的赏识”。渴望被赏识是人的一种基本精神需求。大学生是非常宝贵的人才资源,更是民族的希望、祖国的未来。随着社会的发展、思想的解放、中西文化的碰撞,大学生的思想受到了社会环境的极大影响,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观已经由改革开放前的单一走向多元。作为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善于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并适时的给予赞扬,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让学生意识到自身的价值、享受成功的自信。
  一、赏识教育概述
  赏识教育是教育者通过欣赏和赞扬受教育者的优点,调动受教育者的非智力因素及情感、动机、兴趣、意志和性格,使之积极投入学习的一种教育方式。赏识教育本质上是生命的教育、是爱的教育、是以人为本的教育。
  赏识教育最基本的出发点就是尊重,尊重的前提便是爱,因此,爱是赏识教育最本质的核心。没有爱就没有赏识,就没有教育。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如何对待学生,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学生的发展方向。如果教师对学生始终保持尊重、赏识的态度,学生同样也会回报这种尊重与赏识,以充足的干劲和满怀的信心去实现教师的期望。
  赏识教育的目标是激发学生的内在动力、挖掘学生的潜在能力。赏识教育不同于以往的教育方法,它是承认差异、允许失败的教育。同时,赏识教育特别注重学生的优点和长处,在教育过程中,逐渐扩大学生的优点和长处,让学生的自信心得到极大激发,从而激发学生的内在动力。
  二、赏识教育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重要性
  1.赏识教育有益于良好师生关系的形成
  教育者的言传身教对于每一个学生都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教师对待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的态度也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到对待其他学生的态度。教育者如果在学生犯错误或者学生学习遇到困难时及时与学生进行沟通,同时努力挖掘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再用赏识的眼光去鼓励学生、信任学生,想方设法地帮助学生克服困难,而不是一味简单地责罚,就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教育效果,有利于让学生充分地信任教师,更有益于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与此同时,学生才更愿意把教育者对自己的要求内化成个人的需求,同时教育者应该要求每一位受教育者都不要小看他人,要学会用别人的优点来激励自己、完善自己,只有这样才能够营造起一个人人争当好学生的浓厚氛围。
  2.赏识教育能够增加大学生的自信心
  自信是一个人获取成功必不可少的重要品质。学生能否树立起坚定的自信心,与其能否经常受到鼓励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我们都清楚地知道,每一个学生身上都有着各自的长处和独特的潜能,教育者平时如果能够多与学生沟通,经常发掘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并及时给予赏识,就可以让学生克服埋藏在心底的自卑,使学生从赏识中获得认同感和成就感,使学生通过自身的努力重塑自信。研究表明,一个从来都没有受过激励赏识的人往往仅能够发挥其能力的20%~30%,一个受过激励的人,其能力的发挥会是激励前的3~4倍。因此,作为教育者,在工作中不论学生学习成绩如何,只要我们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学生,及时发现每一位学生自身成长的点滴进步,即使学生没有进步我们也要努力为学生创造机会,给予一定的激励和表扬,通过心理暗示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就能使学生取得不竭进步的动力。
  3.赏识教育能够挖掘大学生的潜能
  赏识教育是承认差异、发掘潜能、允许失败的教育;赏识教育更是最能够营造愉快轻松环境,让学生敞开心扉,充分展示自己潜在能力的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人与人之间的天资禀赋并没有太大的差异,只是个体在不同的智力领域范围内有着不同的表现,有的人有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有的人有较强的数理逻辑推理能力,有的人有较强的人际沟通能力,有的人有较强的音乐欣赏能力或不同项目的体育运动能力。因此,不能盲目地评价一个人是聪明或者不聪明、能力是强还是弱。赏识教育要求教育者要充分相信“天生其人必有才,天生其材必有用”,更要相信人人有才,人无全才,人人成才的教育理念。这就需要教育者用自己的慧眼去努力寻找学生身上的优点,去努力挖掘学生的自身潜能,鼓励学生最大限度地发挥潜能。
  三、赏识教育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实现路径
  1.教育者要投入更多的情感
  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教育者情感的投入是必不可少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人与人之间的交流,而不单纯是人与物、人与机器之间的单向交流,只有“理”而没有“情”的教育是令人无法想象的。事实上,教师只要用真情去帮助学生,用爱心去温暖学生,用实际行动去感化学生,去深度挖掘每一名学生的自身特点,适时加强对学生的赏识,就事论事地讲道理,针对学生存在的实际问题进行释疑解惑,教师就能够让学生发自内心地信服教师。应该说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既是理论工程又是情感工程,成功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不仅需要有智商因素和智力因素,更需要有较高的情商因素和情感因素。因此,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要坚持“以理服人”、“以情感人”,才能在赏识中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教育者要细心观察、深入了解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想对学生进行赏识,首先就必须要了解学生。因此,作为教育工作者就要经常深入到学生当中,与学生进行平等的交谈,进行心与心的交流,耐心细致地观察学生,对学生的言行举止进行深入细致的剖析,做到对学生的优点和缺点都了如指掌,才能够针对不同特长、不同家庭背景、不同生活环境、不同学习基础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方式进行教育引导,从而实现有针对性的赏识教育。
  3.教育者要学会宽容学生
  宽容是一种非常高尚的心态,是一种境界、艺术、智慧,更是一种人格的魅力,是人们对不认同自己的观点、见解或不认同传统观念的公正的容忍。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想要真心实意的去赏识学生,就必须要学会宽容。特别是对待在某些方面表现不是很好的学生。有些学生会经常犯错误,甚至是让人忍无可忍的错误,有时更会有意无意地伤害到教师的尊严,这就要求教育者在遇到这种情况的时侯,首先应该想到的是责任,是教书育人者的责任,而不是反感、更不是讨厌。人们常说“只有不合格的老师,没有不合格的学生”,也许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四、赏识教育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具体要求
  1.因材施教
  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注重差异性、因材施教是实施赏识教育成功的关键。大学生来自全国各地,每个人的知识背景和成长环境都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同时每个学生自身的主观努力程度也有所不同,所以学生在思维模式、思想觉悟、道德修养方面存在着很大程度的差异,而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实践中却非常容易忽略这一差异性,往往过多的强调了受教育者难以理解和接受的外在规范。因此,这就要求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须要从学生的思想实际出发,根据学生的自身思想、能力、素质等多个方面进行不同层次的因材施教,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
  2.实事求是
  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对学生的赏识要时时本着“是则是”、“不是则不是”的真实赏识,不仅要赏识成功的学生,更要赏识失败的学生,同时要成为学生的指路明灯,为其指明今后的成长方向,这样不但可以使受教育者感受到成功的喜悦,更能够使学生感受到成功的来之不易。作为教育者,在工作中不要用千篇一律的语言或华丽的词藻来表达赏识,一句朴素的话语,一个善意的表情,一个赞美的微笑,一个肯定的眼神,对于学生来说也都是一种莫大的鼓舞。
  3.赏罚分明
  一个完整的思想政治教育应该是既有赏识又有批评的教育,赏识与批评就像鱼儿和水一样缺一不可,受教育者不仅需要得到别人的认可和赏识,同样也需要得到别人中肯的批评和告诫。假如受教育者经常处在只有表扬认同而没有批评告诫的环境中,学生就不能够形成正确的自我认知。因此,在提倡对学生进行赏识教育的同时,千万不要忽视对学生的批评教育,一定要坚持赏罚分明的原则,要让学生真正意识到自己的问题并发自内心的自觉改正。
  总之,赏识教育不单纯是一种教育模式,更是一种教育理念,它充分体现了“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一切”的人文主义精神,同时赏识教育也是一门艺术,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只有真正领会到其实质和内涵,才能够为国家和社会培养更多的栋梁之才。
  参考文献:
  [1]胡颖蔚,李睿.浅谈赏识教育[J].边疆经济与文化,2011,(8).
  [2]赵海燕.对高校联合办学学生开展赏识教育的策略研究[J].北方经贸,2011,(10).
  [3]覃仁和.谈赏识教育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运用[J].中国电力教育,2011,(29).
  [4]刘乐乐,刘欢欢.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注入“赏识”活力剂[J].改革与开放,2010,(11).
  [5]白媛媛.赏识教育及其时代价值解读[J].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10,
  (10).
  [6]董迅石.论赏识教育视角下的高职学生思想政治工作[J].江苏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5).
  [7]武艳.高职学生管理中赏识教育的有效运用[J].教育与职业,2012,(3).
  (责任编辑:孙晴)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397754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