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抓住关键字词 解决实际问题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黎凌云

  数学阅读能力是一种重要的数学能力,它是数学思维的基础,要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使数学课程目标得到落实,就必须加强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领会和理解数学语言的能力。在应用题教学中,分析应用题需要抓关键词。在《新课程标准》中将“算术应用题”扩展到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并强调应该在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等领域中都注重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教材中,没有关于各种类型应用题的专门教学,应用题也主要是放在解决生活中的实践。那学生只能解决问题是不够的,在解决生活数学问题时,还体现了一些数学的本色,学习找数学信息并合理应用这些信息就成为关键。所以能否抓住关键词进行分析也成为解决问题的一种能力。
  一、在解决问题时,学生抓住关键字、句,读懂“问题情境”
  对关键词、关键句我们要让学生仔细推敲,让学生理解题意和数量关系。特别对于低年级学生,更多的则是由主题情景图案的方式和图文结合形式呈现的。这就意味着,解决问题所需的信息没有十分清楚的告诉学生,作为教师,当务之急是需要让学生进行信息搜集。此时,学生只是对应用题的表面内容进行理解,这时的“关键字”颇为重要,如:多、一共、比…多…、相差、比…少……等。
  如:一年级下册《回收废品》一课图文出示"小林收集了23个塑料瓶和26个塑料袋,小红收集的塑料瓶比小林多6个,小青收集的塑料袋比小林少4个。学生会提出数学问题“小红收集的塑料瓶有多少?”、“小青收集了多少个塑料袋”、“一共收集了多少个塑料袋?”、“一共收集了多少个塑料瓶?”,在解决问题时学生理解了"小红收集的塑料瓶比小林多6个,小青收集的塑料袋比小林少4个。"这两句话的意思,就能正确解决这些问题.……让学生关注每条信息之间的关系,提高他们的审题意识,在脑海中形成“关键字”的意识。换句话说,如果学生能抓住关键字词,说明他(她)已经读懂题意了。在解决问题的启始教学中,我们就要引导学生去咬文嚼字,象“一共”“剩下”“飞走了”“又来了”等词,让孩子们圈起来,接着让他们想象题中相应的情景,描述情景后,再列式计算。如“小红家一个人每月大约产生37千克垃圾,三口人每月大约产生多少千克垃圾?一个人每天大约产生多少垃圾?三个人每年大约产生多少垃圾?”题中的“每月”“每天”“每年”要让学生认真分析、比较,要求学生嚼透关键词后再进行合理地解答。在概念教学中,关键字词的讲解必须准确、透彻。如在平行线的概念教学中(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教师可以先让学生用“圈一圈,点一点”等方式圈出关键词。通过对“同一、不相交、两条”的关键词的点画和联想,让学生理解平行线是反映直线之间的位置关系的,不能孤立地说某一条直线就是平行线;在强调“在同一平面内”这个前提,可借助实物让学生观察不在同一平面内的两条直线也不相交;“不相交”的正确含义则可通过对关键词句的推敲、变更和删减,使学生产生更直观、深刻的印象。
  二、解决问题时抓住关键字、句,实现“从图文到用数学思想和方法”的过渡
  从三年级开始,应用题逐渐由一、二年级的图文应用题上升为由应用题的情节部分和数量关系交织在一起的复杂形式。这时,解题的首要环节和前提就是理解题意,即审题。如何正确的理解和分析题意呢?抓“关键字”仍是有一定的必要性的。
  如:四年级下册位置与方向中的例题:上海在南偏东约60度方向,那么北京在上海的
  偏度的方向上。这道题中,只要找出观察点,画出方向角就能轻松解决问题,而观察点就是关键字“在”的后面。根据第一句画出上海与北京的位置后,再利用关键字找出第二句中的观察点“上海”,画出方向角,从而知道北京在上海的北偏西60度方向。有些教师交给孩子一些规定、结论:你是南偏东,那我就是北偏西,度数不变,那就把学生教成了套公式的机器。这样做会使学生的思维变得狭隘,不利于数学学习的发展。
  又如:少先队员割草。第一小队割草46千克,第二小队割草54千克,第一、二小队割草总数比第三小队少39千克,第三小队割草多少千克?我们仔细审题时会找到“第一、二小队割草总数比第三小队少39千克”这一关键句,同时从问题入手,看清所求数量的性质,利用相差数+小数=大数的数量关系进行问题解决就显得更便捷。但绝不能教给学生一些“伪规律”,如见“多”就是加,见“少”就是减等等。
  三、解决问题时,抓住关键字、句,体现思维的抽象性
  解决问题到高年级后,问题的实质逐渐由问题情境转向了抽象问题,计算由单一的运算转变为混合运算,类型也由简单变为复杂。这时“抓关键字、句”解决问题尤为重要。
  如:在教学分数应用题时,引导学生抓住“谁”的几分之几,可以很快的找出单位“1”的量。例如:男生人数占女生人数的1/2,女生人数的3/4相当于男生的人数,男生比女生多1/3,其中关键字“占”、“是”、“比”、“多”、“少”等不同的说法,就明确指向把女生看作了单位“1”,教师加以点拨,催化,从而达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目的。
  问题解决教学是整个数学学习阶段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它伴随数学学习的整个过程。作为教师应在“解决应用问题”教学中,变“教解法”为“教策略”,引导学生从复杂的情景中解读数学信息,会正确的判断是否要抓“关键字”、怎样抓准“关键字”,并用其帮助理解问题,要求学生主动尝试从数学角度运用所学的知识经验,探索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法,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水准,让学生真正学会“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学会利用各种手段收集和处理各种信息,学会从文字中发现隐含的数量关系,并从多种角度思考问题的能力,从而养成主动参与数学学习的习惯,提高自身学习能力,提升数学素养的最终目标。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413055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