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激发其“情” 学而有“趣”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王芳

  摘 要:低年级学生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运用形象直观的教学方式。下面就结合实际教学中的几点感悟,做一些拙谈。
  关键词:激情;媒体;想象;表演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又往往是多元的。因此,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这就需要语文教师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因此,在语文教学中,要紧紧把握“情感”这条主线。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几点体会:
  一、媒体激情
  当今的语文教材,许多内容远离了学生的生活,学生很难想象,不易理解。因此,教学中,教师必须打通学生书本世界和生活世界之间的界限,把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做到打开学生的内心,激发学生的情感。因此,在课堂上要借助媒体让学生形象地感知教材中所描述的事物,让学生去感悟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学生的情感得到激发,学习语文的激情就被调动起来了。如,苏教版小语教材第三册《大禹治水》这篇课文,这是一个历史故事,离学生的现实生活很远,学生并不清楚洪水有多大的危害,更不用说去体会课文中所描写的大禹那种为了大家能安定的生活而放弃自己与家人团聚的伟大精神了。因此,在开始教学时,我首先放了一段录像,让学生用自己的眼睛去看看洪水对人们的生活造成的危害,学生看到洪水冲毁了农田,那颗幼小的心受到了强烈的震撼,知道了洪水害得老百姓无家可归,这时,学生对洪水恨之入骨的情感就激发出来了,接着再声情并茂地示范朗读,把学生带入课文中。适当并巧妙地运用媒体,把学生被动的灌输式地理解课文变成学生主动地自然地理解课文。
  二、想象表情
  语言的获得,要经过感悟和长期的积累才能灵活运用。要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力,一味的灌输反而会适得其反,学生会厌烦。教师引导学生通过想象去感悟,学生会乐意学,在不知不觉中积累了词语,提高了语言表达能力。如,我在教学苏教版第3册《大禹治水》这篇课文时,文中第3段描写了禹在外治水13年,三过家门而不入的动人故事。我引导学生进行换位想象,如果你爸爸在外工作13年,3次路过自己的家门,可他一次也没回去看你和你妈妈,你会怎么
  想?学生一下子就能联系自己的生活展开想象,从而感受到禹那种无私奉献的崇高品质。学生通过想象,感悟到了禹的感受,深刻地理解了课文内容。
  三、表演显情
  根据课文的特点,教师可指导学生如同演戏那样扮演课文中的角色入情入境地去演一演,通过角色表演把自己对课文理解的那种情感表现出来,学生也会对课文内容更深刻,快速地理解课文。如,教《青蛙看海》这篇课文,在教学“这石阶你能跳上去吗?”我让学生蹲下,让他们说说自己的感受。许多学生都说“这不是很容易”“跳谁不会啊”我立刻说“那你一定会看到大海的。”现在跟着青蛙一级一级往上跳吧,跳了5分钟,再问学生什么感受,这时学生说:“累啊!渴啊!脚酸啊!”我问:“想放弃?”学生都说不行,我又问:“那累了怎么办?渴了怎么办?”学生纷纷说出自己的方法,我再让学生读课文。学生在表演中获得了主体地位,个个情趣盎然,神采飞扬,从中自然地理解了课文的深刻含义。
  新课程理念下的语文课堂应该是激情燃烧的课堂,充满活力、充满智慧、充满灵性的课堂。因此,教师要切实把握情感的主线,采用各种途径激发情感,提升学生学习的情趣,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作者单位 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坂上小学)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415107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