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一堂好的数学课的评价标准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何汉军

  怎样的数学课才是一堂好课呢?这是众多数学教育工作者所关心的话题。在开放式教育的大环境下,我们很难回答这个问题。笔者谨对一堂好数学课的标准作一个简要的表述:既要有科学、合理、全面的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教学目标,又要有体现现代教学策略理论的课堂教学设计,能真正凸显从教师的教向学生的学转变,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使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氛围中巩固“双基”,获得全面发展,这样的课才是好的数学课。
  一、一堂好课应该体现数学课程的目标
  每一节课都要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包括知识内容、思想内容及其他非智力因素等。教师在本课教学中是否设定了合适的目标,教学目标是否具体体现在符合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符合校情、班情,在备课时是否充分考虑每一个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原有的认知结构;教学过程中是否努力实现教学目标,目标的设立是否把学生放在首位,是否体现班级与班级之间的差距,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差距,努力消除“吃不饱”和“吃不了”的现象,达到“人人学习有用的数学”的数学课程目标,师生是否体验到达到目标的喜悦。课程的目标不仅教师要清楚,学生也应该清楚,这便于教师和学生共同努力,实现目标。
  二、一堂好课应该有学生的积极参与
  很多数学教育工作者都有这样的困惑:我们在前一天讲解的公式、定理、法则,学生在课堂上好像掌握得都很好,基本上所有的学生都能灵活地应用,而到了第二天只有几个“好”学生会应用,其余学生已经忘得一干二净了。按教学论的道理来说,原因是这样的:学生掌握的知识越多,他获取新的知识就越容易。但在实践中正好相反:学生每过一年,他的数学学习就变得更为艰难。这到底是什么原因呢?
  学生是活生生的、有思想、有灵魂的人,而不是装知识的容器。许多数学教师指导学生学习时,总是试图把知识像从一个容器装入另一个容器那样教给学生,要求学生把知识保存在记忆里,一旦教师提出要求,就能把它们“倒出来”,老师给学生布置的唯一任务是:识记、保持、再现。在实践中我们发现,越是朝着这个方向努力,就越容易偏离教学目标。我认为这是我们的数学课堂教学出了问题,知识脱离了学生的精神生活,脱离了他的生活实际,掌握知识成了学生毫无乐趣可言的事,变成了为知识而学知识。
  在数学课上,教师应根据具体的知识,创设贴近学生实际生活的探索情境。教师不仅仅要把思维的结果告诉学生,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能参与教师思维和老师共同完成探索的过程。课堂不是对学生进行训练的场所,而是教师引导学生发展的场所,也就是说学习不应该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应该是在教师的引导下自己发展的过程。师生共同探讨勾股定理的由来、共同发现相似形的性质、共同寻找黄金分割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用形象的教具演示立体几何的性质……让学生充分体验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数学竟是如此有趣,师生共同体验探索的乐趣。有时你也会惊喜地发现,学生的“点子”比你还要多。
  只有学生积极参与教学,他们的动手能力、情感、智力才能得到发展。如果只把学生看做是被动接受知识的工具,即使他们掌握的知识能达到教学的要求,他们思维的灵活性也会降低,对事物的热情、兴趣也会渐渐淡化。不仅课堂气氛沉闷,更严重的是学生的身心受到摧残,学生的探索精神在不经意间被扼杀,我认为这是很多学生对“创新题”无从下手的重要原因之一。
  一堂好的数学课必然是学生积极参与的课,课堂气氛应该是活跃的,学生的身心应该是完全放松的。这样的氛围不仅有利于课堂教学,而且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只有学生积极地参与课堂教学,对公式、定理、法则的掌握才会更牢固。学生喜爱上了数学,还会觉得数学学习困难吗?
  提倡学生的积极参与,是防止教师“一言堂”式的满堂灌,提倡学生的积极参与,同时也要防止“放羊式”的图热闹,即既要积极创设生活情境,又要突出其中的数学本质。
  三、一堂好课应该使“双基”得到较好巩固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西方的一些教育教学理念纷至沓来,一些教育工作者为了追求与“国际接轨”,动辄拿国外的教育理论充门面,而丢弃了我国优秀教育的传统——“双基”教学。
  中国教育的传统——掌握双基、记忆公式、快速运算,在现代人看来似乎都是“落后、保守”的,没有人再去强调,取而代之的是铺天盖地的“自主探究学习”。岂不知,我们丢掉的正在被许多教育先进的国家拾起。正如张奠宙教授所说:“打好双基”和“自主探究学习”好比是“主食”与“副食”的关系,两者本来相辅相成,现在提倡“自主探究学习”无非是主张“多吃菜”,这很好。但是,不能走极端,指责吃米饭就是落后。
  很多数学教师埋怨数学考试的容量太大,学生的作答时间不够用,可是有几位数学教师愿意在45分钟的课堂上拿出20分钟,乃至更多的时间让学生把一道题目计算完成呢?基本知识的掌握,基本技能的运用,这只能靠老师在课堂上慢慢培养,没有捷径可走。
  所以,一堂好的数学课要关注双基的定位是否准确,双基的落实是否到位,双基的目标是否达到。
  四、一堂好课应该是真实的课
  或许近年来“优质课”、“示范课”、“观摩课”表演作秀的成分太多,我常常想:难道集全教研组教师之集体智慧,花一、两百个小时精心准备,试讲多次后修改所呈现的课就是好课?
  一位教育专家曾说:“有待完善的课才是真实的课。”新课程使课堂教学越来越处在一种变化、动态的状态中,需要教师根据课堂教学即时生成的资源及产生的一系列非预期变化,调整后续教学设计,形成新的教学进程,以便更好地达到教学目标,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
  一堂好课可能是混乱的,因为学生的活跃和“不守规矩”,因为课堂的真实。正是因为这种“混乱”,显示了课堂的生命力与感染力。
  上好一堂课没有捷径可走,有的就是:用一辈子去备好一节课。评价一堂好课没有固定的模式和标准,但至少应是真实、自然、和谐的,即使有缺憾,也能给人以有益的反思和启迪。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431462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