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浅谈民族地区藏汉双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的几点思考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双语教育研究属于跨学科的边缘性研究范畴,涉及语言学、民族学、教育学、社会学、文化学、心理学等学科的综合知识,需要进行多学科综合研究,总体把握藏汉双语教育情况,总结概括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小学信息技术“藏汉双语”教育经验和特点,探索发展的规律性,提出未来发展的策略性思考。
  1.“双语”教育的政策依据
  我国宪法明确规定:“各民族都有使用和发展自己语言及文字的自由”,同时也规定“国家的通用语言为普通话”。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四川、云南、甘肃、青海省藏区经济文化社会发展意见的传达提纲中指出:“推进双语教育支持农牧区学前双语幼儿园建设,逐步普及学前双语教育,建立健全适合藏区的教材、师资、教学模式相结合的双语教育体系,完善教师培训体系,依托现有资源,推进双语教育师资基地建设,实施定期轮训制度,提高义务教育师资质量和双语教学能力。”
  《甘肃省人民政府关于贯彻国务院支持青海等省藏区经济社会发展若干意见的实施意见》(甘政发【2009】30号)中指出:“建立健全适合藏区的教材、师资和教学模式相结合的藏汉双语教学体系,依托省内外高校实施‘双语’教师培训工程。”
  《甘肃省教育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少数民族“双语”教育工作的意见》(征求意见稿)指出:“提高高等院校服务‘双语’教育的力度,高等院校尤其是高等师范院校力争在3—5年内,使少数民族师范类毕业生达到汉语等级标准,切实提高‘双语’教学能力,使更多合格的‘双语’师资充实到基层一线‘双语’教学岗位。”
  2.“双语”教育的意义
  2.1 实施双语教育是促进民族团结的最佳途径。国际著名双语教育专家M.F麦凯教授和M.西格恩教授在其合著的《双语教育概论》中就指出:“就世界范围而言,双语教育对加强各民族相互理解是我们所能够做的最有价值的贡献;就国家范围来看,这是促进各个种族群体和少数民族和平共处的最佳途径。双语教育的代价无论多么昂贵,它将比不能进行双语教育所付出的社会代价要低。”
  国际上实施“双语教育”的基本目的在于多元文化的认同、教育机会的均等和语言交际水平的提高。在广大藏区进行“藏汉双语”教育,其目的不仅仅是通过在日常教学中达到“藏汉兼通”的语言能力,提升将来的生活质量,更重要的是通过“藏汉双语”教育,加强藏族及区内其他民族对中华民族的认同,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对中华多元一体格局思想的理解与认同。
  双语教育的成败将决定民族教育的成败,决定着藏族地区办学方向和学校功能的体现,所以,我们必须对“藏汉双语”教育的意义、现状有清醒的认识,努力探寻适合藏区实际的藏汉双语教育的路径。
  2.2 有利于促进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发展双语教育是保障少数民族公民使用和发展本民族语言文字的权利,有利于促进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从而促进民族地区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有助于学生在学习语言的同时提高获取知识、交流信息和表达思想的能力;是提高民族教质量的有效途径,也是世界多元文化教育发展的需要。
  2.3 有利于是交往的需要。如何判断在一些地区实行的双语教学体制是否符合当地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客观需要,群众的对双语教学的认识态度应当做为一个主要的参照系数。大多数群众开始重视语言的实际应用性。
  3.双语教育相关概念
  3.1 “双语”含义。对“双语”涵义的普遍理解为:是指在某个国家或某个地区有两个(或两个以上)民族同时存在,并存在两种或两种以上文化历史背景条件下,可能或必须运用两种语言进行交流的情景。这两种语言中,通常有一种是母语或本族语,而另一种语言往往是后天习得的第二种语言或者是外国语。
  在我国,除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汉语外,同时使用其他国家通用语言交流的现象可称之为“双语”,如汉英双语、汉俄双语等;各民族同时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汉语和本民族语言交流的现象称为少数民族“双语”,即我们平常所理解的 “双语”。
  3.2 “双语教育”的含义。“双语教育”是以民族政策为指导,结合民族地区政治、经济、文化背景和教育的实际,以目前存在的双语现象为条件,使国家族际语(汉语)和民族语有机结合,以双文化传统和现代社会必备的知识、技能、态度和价值观等为教育内容,并以双语教学为主体的民族教育形式。“双语教育”即包含教育的目的、学制制定、课程设置、内容选择、教学对象、教师等,也包含教学手段、方法等,还包含使用两种语言作为教学媒介的教育系统。
  “双语教育”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的双语教育就是泛指使用两种语言进行教学的教育体制。狭义的双语教育特指在一个多民族国家里以少数民族学生为特定的教育对象,使用其本族语和主流语(族际语)两种语言的教育系统,我国学者称其为“少数民族双语教育”。少数民族双语教育是双语教育的一种常见形式。
  3.3 “双语教学”的含义。“双语教学”主要是指在少数民族地区的民族学校中开设民族语文课和汉语文课,对少数民族学生进行民族语文和汉语文教育的教学方式,采用两种语言作为教学用语,或者采用其中一种作为主要教学用语,另一种作为辅助教学用语的特殊教学活动。或者说,“双语教学”是“双语教育”的主要途径和组成部分,它是指在学校层面,以教学为手段,落实“双语教育”的教育形式。在我国的官方文件中是20世纪90年代初提出的。
  掌握双语的人,又是也叫“双语人”、“双文化的人”或“双语学生”。
  4.甘南州“藏汉双语”教育面对的背景
  4.1 甘肃基础教育“藏汉双语”教育规模总量。甘肃基础教育的双语教育主要为“藏汉双语”教育,而且主要集中在甘南藏族自治州和天祝藏族自治县。2009年甘南实施“藏汉双语”教学的中小学225所,在校学生46697名,占全州学生总数的33.1%。其中以藏为主类35049名(占双语类学生总数的75.8%),以汉为主类学生11583名(24.2%)。其中小学206所,在校学生32162名(平均每个年级5360名),以藏为主类学生25404名(79%),以汉为主类学生6758名(21%);初中12所,在校学生6433名(平均每级2144名),以藏为主类学生3196名(49.68%),以汉为主类学生3237名(50.32%)。高中学校7所,在校学生8102名(平均每级2700名),以藏为主类学生6449名(79.5%),以汉为主类学生1588名(19.5%)。   2009年天祝县实施“藏汉双语”教学的中小学29所(中学1所,小学26所,两个教学点),在校学生7423名,占全县学生总数的6.8%,主要是以汉为主。其中小学生1025名,初中725名,高中541名。
  以上数据说明:以后每年以“藏汉双语”类高中毕业生约为2500名左右,以藏为主的约占80%,
  4.2 “双语”教育师资。甘南全州有专任藏文教师1579名,藏文教师与以藏为主学生比1:22.2。其中信息技术双语教师尚无一名专业毕业的教师。
  4.3 “双语”教育模式。目前的“双语”教学模式大致可分为两种情况:
  一是甘南藏族自治州的碌曲、玛曲以及夏河等县所采取的一类模式,即以藏语教授除汉语言以外的所有文化课,加授汉语文。
  二是天祝、卓尼、舟曲、迭部的二类模式,即以汉语教授藏语文以外的所有文化课,加授藏语文。
  4.4 甘肃藏区“藏汉双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成因。
  4.4.1 选择“以藏为主”单一模式
  4.4.2 学习双语学生缩减
  4.4.3 双语师资结构性过剩与短缺并存
  (1)藏语言类专业教师相对过剩
  (2)现有的“双语”教师素质有待提高。
  (3)从具体科目来看,小学汉语文、英语和计算机“双语”专业教师缺口最大。
  (4)教师培训不足,培训实效性不高。很少有针对教师“双语”语言表达方面的培训。
  (5)藏语教学网络信息资源缺乏。
  5.开展信息技术课程双语教育的目标
  国家的法律、政策规定和要求都表明,两种语言同等重要,不可偏废,在教育教学中二者不是非此即彼的选择关系,而应该是相互促进,共同培养的关系。教育承担着多种功能,既有经济功能,又有政治、文化功能;既有帮助受教育者个体发展,实现其自我价值的功能,同时也承载着社会的功能;既有功利性的目标追求、又有超功利性的目标追求。
  关于计算机课程双语的标准,目前比较统一的认识是,熟练掌握计算机的基本操作,同时可以熟练应用一到两种藏文输入法处理计算机信息。
  6.小学信息技术双语教学的内容选择
  课程是学生学习的跑道,围绕目标设置课程是课程论的基本思想。两种语言的比例问题一直是双语教育争论的焦点。
  我们认为目前情况下,一定要结合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的总体特点、培养目标和学生实际双语水平来设计课程内容和课时比例,应该说不能按师资和学生的语言结构来选择课程内容。总之,课程内容要符合国家制定的相关要求,并且兼顾藏族学生的语言特点和计算机处理藏文信息的现实需要,本着有机有利的原则,制定信息技术课程的内容。
  7.藏汉双语信息技术教材建设及课程资源开发
  教材是体现课程目标,实现培养目标和教与学的载体,要体现科学性、时代性、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双语教材特别要符合民族学生的学习的心理特点。适用教材的缺乏是大多数双语教育碰到的主要障碍之一。
  双语教材的类型有用民族文字编写的民族语言教材、民族历史文化教材,两种语言转换(翻译)的技能训练教材、用民族文字编写的语文学科以外的各科教材、用汉语编写的符合民族学生学习心理的汉语教材、藏汉双文教材(研究表明比较受喜欢)和公共通识教材等。小学信息技术藏汉双语教材应该是藏汉两种文字对照,通俗易懂,注重实际应用能力培养的教材。它既不能搞的象数学物理那么偏重理论,也不搞的象科普读物一样泛泛而谈。总体的原则应该是,重应用、有体系、通俗易懂。
  8.信息技术双语教学的模式
  两种语言授课是对教学的总体安排说的,对具体一门课只能用一种语言授课,另一种至多是辅助教学用语,否则就会违背语言思维的规律。藏汉双语教学语言主要为:A型.藏语。 B型.藏语为主,汉语为辅。C型.汉语。D型.汉语为主,藏语为辅。从有关研究来看,藏族大学生对教师语言的态度喜欢B型或D型居多,喜欢单语教学语言的最低。双语教学的模式较多,现归纳如下:
  8.1 汉语为主的模式。
  8.2 藏语为主的模式。
  8.3 口语辅助的模式。
  8.4 先汉后藏的模式。
  8.5 公共课程的模式。
  8.6 部分课程的模式。
  甘南藏族自治州藏族中小学信息技术的教学模式,应该说是以汉为主模式和以藏为主模式两者都有。以藏为主师资不具备,以汉为主学生学不懂。这个难题如何破解,需要深入地研究。从这个层面上来看,专业师资队伍建设是做好信息技术教学的关键所在。
  9.信息技术双语师资队伍建设
  加大培养培训力度,建设一支民汉兼通、掌握信息教育技术、热爱民族教育、安心民族地区工作的教师队伍双语师资是开展双语教学的关键。培养藏汉双语兼通的师资是实施双语教学乃至整个藏族教育改革与发展中迫在眉睫的重要任务。
  合格的双语教师必须具备两个基本条件:一是具有能够满足教学的两种语言和文字能力的基本素质;二是具有能够满足教学的学科专业基本素质。无论这两种基本素质中,哪一种素质欠缺,都会对双语教育产生不利的影响。在双语师资队伍建设上要坚持“自我培养”为主,依托高校完成师资培养任务。
  甘肃藏区对藏汉双语人才(师资)的需求的特点一是门类多而每类的需求量数量少。这个特点要求双语教育体系包含的专业面要宽,而每个专业的年培养量却要少。二是藏区条件艰苦,要大力培养留得住的人才。藏族地区人才开发的重点必须落在培养土生土长的双语人才上。也就是说,我们双语教育的对象主要是最基层的牧民子弟,对他们既要有爱心,还要学有所得,有利就业。
  藏族中小学信息技术双语教师其实不仅仅单纯的是信息技术课程的专业教师,同时这支队伍还应该是藏族中小学信息化建设主力军,甚至是整个藏族地区信息技术普及的重要力量。
  收稿日期:2013-11-24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486021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