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在语文课堂中进行有效对话教学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卢宝莉

  自从2001年教育部正式颁布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以来,教师的教育理念、教学方式都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从“灌输式”教学到理解教学;从“独白式”教学到对话教学;从“接受型”教学到反思教学等,不胜枚举。而其中的对话教学从开始的教学思想发展成为一种教学形态,给课堂带来了活力,也使课堂体现了民主、平等和尊重。《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教学是一种交往、互动,是精神领域的对话。”语文课堂中的对话,就是师生在相互尊重、平等的基础上,以语言等符号为中介而进行的精神上的双向交流、沟通与理解。它作为一种崭新的教育理念,已成为新的基础教育改革的热点话题。
  有效的对话教学是教师、学生、文本三者之间的相遇与交流。教学的有效性是以学生是否通过对话教学获得一定进步或发展为度量。这不仅是把对话作为一种教学手段来达到教学目标,更重要的是在教学中培养了学生的对话精神与能力,批判性思维与自主意识,进而展现学生个体生命的意义。虽然在语文课堂实践中,仍存在着一些对话缺乏深度、平等,缺乏宽度,单一对话的低效、甚至是无效对话现象,但许多语文教师为了实现对话教学的有效性,已纷纷投入到教学实践中,研究探索如何在语文课堂中进行对话教学的技巧与艺术。
  一、平等民主的氛围是有效对话的前提
  对话教学是一种基于对话而进行的教学,强调师生、生生、师生与文本间的对话,通过对话实现学生认识的提升。对话教学中的“对话”是在主体之间进行的,是以平等、民主、尊重与理解为前提而展开的意义的沟通和生成。《课标》明确指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在语文课堂的对话教学中,没有绝对权威,要真正发挥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在畅所欲言的和谐民主气氛中尝试获得知识,掌握学习方法,才能成就课堂的精彩,学生的素质才能得到真正的提升。 钱梦龙老师在执教鲁迅《故乡》这一课时,关于豆腐西施杨二嫂这一内容他与学生进行了交谈,而钱老师只是作为平等的一员参与其中,起穿针引线的作用。钱老师认为,当教师学生处于平等关系时,学生就会摆脱被“牵”的处境,思维空间拓宽了,主体意识和独立思考就受到了鼓励。这种师生间的“平等交谈”,在指导思想上遵循的就是“平等对话”。
  其次,教师还要竭力通过语文课堂教学、班会、日常交谈等契机,处理好学生之间的关系,特别是优差生的关系,营造良好的对话氛围,让平等、宽容、真诚的理念灌输在每一位学生的心中,让每一位学生都有发言的机会,让每一位学生都善于倾听对方的发言。
  二、充分发挥教师的作用是有效对话的保证
  在有效对话教学活动中,师生对话贯穿于教学的整个过程中,它是师生之间基于语言交流基础上知识与经验系统的相遇与协商,是思想的碰撞。对话教学使得学生从传统的听众状态进入对话交流状态,教师从“权威言说”角色逐渐转为“倾听引导”角色,可是这并不等于教师在课堂中失去了作用,只是一味倾听,或放任自流,模棱两可,充分发挥教师的作用才是有效对话的保证。
  1.点亮话题火种, 引导对话深度。有效的对话教学应该包括三个环节:激发对话、维持对话和结束对话。语文教师要想在语文课堂中点亮话题火种, 让课堂中每一位学生的思维被激活, 积极参与课堂表达自己的思想,就需要在课前对教学目标、教学方式、教学内容、教学媒体等各个环节有充分的设计准备,结合学生兴趣,联系学生生活和切身体验,创设多种对话的情景。例如问题式情景,通过设置悬念,或是抛出悬而未决的矛盾问题引起学生兴趣;或是遇到情境优美的文章时,可以创设情感式情景,把抽象的语言符号转化为一幅幅生动的画面,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悟文本意义等等。以王开东老师执教《红楼梦》为例,王老师提出的话题是:“如果你是宝玉,让你选择宝钗和黛玉做女朋友,你会如何选择?说明理由。作为女性,你对宝玉的评价如何?理由何在?”这样一个话题的抛出,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们迫不及待回归文本,希望找到支持自己观点的证据,然后纷纷主动发言,同一观点的同学还结成了联盟,与另一派观点的同学进行交流和辩论,课堂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王老师打破常规,让学生从两性的视角深入人物心灵,在辩驳交流过程中点亮话题的火种。
  而教师作为整个过程的组织者、促进者和指导者,还要发散调度,灵活控制对话的动态发展情况,引导学生通过对问题的思考、合作、讨论、探究,能够逐步接近问题的本质,从而在对话中实现抓住重点突破难点的目标,而不是浮光掠影、蜻蜓点水式的浅尝辄止。
  2.尊重差异,有效评价。阅读是一种个性化行为,对文本的解读,“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在对话过程中, 由于每个学生的知识积累和认知水平不同, 学生对于文本的解读及对问题的观点会有所不同, 甚至有因主客观原因误读或歪解文本的。例如,阅读《背影》这篇至情至美的散文,我们沉浸于感动的时候,却有学生无动于衷,甚至认为父亲攀铁道是不守交通规则,并对父亲多有非议;在学习《再塑生命》中,我们为莎莉文老师再塑生命的历程而喝彩时,竟然有学生觉得莎莉文老师是个傻子。面对这种情况,需要教师做出中肯的评价,切不可抱着“平等、开放”的思想对学生的观点一概赞许。同时,对学生词不达意、词序混乱等毛病也要加以指正,逐渐教会学生运用恰当的语言表情达意,特别是对于部分来自农村表达能力较弱的学生,教师更要积极给予指正。总之,教师要把对话中的“肯定性评价”与“否定性评价”结合起来,这是由“长善救失”这一教育的根本属性所决定的。
  三、坚持学生的主体地位是有效对话的关键
  1.让学生与文本充分“对话”。学生与文本的对话,是学生在阅读文本过程中,收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体验的一种对话。在语文课堂中,学生由于阅历较浅,阅读能力、审美意识、鉴赏水平较弱,对文本的解读还处于较低的水平,对阅读凝聚着高远的见识与深邃思想的文本,在思想认识上难免会遇到一些障碍。教师要想让学生有效地去探究文本,就需要留给学生充足的阅读时间,为学生与文本之间搭建一座心灵之桥。同时还要引导学生参与课外的对话阅读,去体验生活,感受生活,拓宽视野,积淀情感。这样,随着学生知识与见识的增长,他们审美鉴赏的能力会得到提高,在课堂中对文本的解读也会更深刻、全面。
  2.提高学生之间对话的效率。生生对话是思维的碰撞与激活,知识的相融与吸收,能力的相提与共升,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的教学形式。学生与学生之间用“伙伴语言”对答,容易沟通,也易激起思辨的浪花,因而时常会激起自由而热烈的讨论。作为语文教师,应该在语文课堂中创设良好的对话环境,恰当组织学生有效对话。这里说的“有效对话”,不是追求表面上热热闹闹的形式讨论、小组合作、综合活动,而是要根据文本内容、学生实际,适时引出对话契机,采取灵活对话形式,照顾每位对话学生。使人人有话说,个个有所得。
  语文课是一粒种子。语文课要通过有效对话把知识、方法、能力、情感和价值观种到学生的心田里,长出思想的花朵。要激活语文课堂,让语文课散发人性的魅力和生命的活力,为师者应当转换观念,多花点时间解读文本,多花点精力关注学生,多花点工夫磨炼语言,营造平等民主的课堂氛围,让我们的对话更真实有效。
  参考文献
  [1] 王尚文.语文教学对话论[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4.
  [2] 李森、伍叶琴.有效对话教学[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12.
  [3] 教育部.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
  (责任编辑 韦淑红)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508349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