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近三十年来《中州乐府》研究综述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杨发宁

  摘要:《中州乐府》是现存关于金词的唯一一部词选集,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和史学价值。目前学界还没有关于《中州乐府》的学术专著出现,只有一些学者在整体谈论金元词的著作中有少部分内容涉及到对《中州乐府》的阐述研究。总体来说,目前学界关于《中州乐府》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中州乐府》的文献价值;二是《中州乐府》的词学价值;三是《中州乐府》的编选标准和宗旨。
  关键词:元好问 中州乐府 金词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2-1578(2013)04-0045-02
  《中州乐府》,一卷,元好问编,原附金代诗歌总集《中州集》[1]书后,是现存关于金词的唯一一部词选集。该书选录金代词人36家,词作共计114首。由于《中州乐府》成书于金代灭亡之后,而金词在战乱中多有散佚,且该书不录当时在世者的词作,也不收录佛家道家之词作,故该书所收词作仅占全部金词中很少一部分。不过所幸的是元好问作为一代文学大家,对金词相当了解,收集词作多为名家名篇,因此《中州乐府》一书具有相当重要的文献和词学价值。
  目前,笔者通过各种途径查阅到关于元好问《中州乐府》的研究文章并不多,只有少量的单篇论文。学界还没有关于《中州乐府》的学术专著出现,一些学者只是在整体谈论金元词的著作中有少部分内容涉及到对《中州乐府》的阐述研究。总体来说,目前学界关于《中州乐府》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中州乐府》的文献价值;二是《中州乐府》的词学价值;三是《中州乐府》的编选标准和宗旨。鉴于相关论文很少,且基本上每篇文章对以上三点都有所涉及,故下文对于目前学界《中州乐府》的研究成果不进行关于研究内容的分类阐述,以期对《中州乐府》研究有一定的帮助。
  1 整体研究方面
  关于金元词整体研究的著作,笔者对涉及到对《中州乐府》研究的部分进行了梳理,内容如下:
  陶然在《金元词通论》[2]部分章节谈到了《中州乐府》的史学价值和词学价值:《中州乐府》就是一部金代词史,为后人《全金诗》、《全金元词》著作的编纂打下了基础。《中州乐府》还通过选目之取舍,反映了元好问自身的词学观点。金词通过《中州乐府》所反映出来的整体面貌是较为一致的,即所谓“深裘大马之风”,这实际上即是元好问对于金源一代之词走向的基本看法。陶文认为《中州乐府》这种以词传人、以人存史的方式,在词学史上有重大意义。在尊体观念的影响下,《中州乐府》的编撰,开创了“诗有史,词亦有史”的新时代,并对后来的词选本有一定影响,如清代朱彝尊的《词综》侧重于以人存史,张惠言的《词选》则侧重于通过选目体现词学观念。
  丁放在《金元词学研究》[3]一书中认为《中州乐府》当为金代词学渊薮,最值得注意的是其文献价值。丁文对《中州乐府》的版本作了大致介绍,对《中州乐府》中作者小传的主要价值进行了详细分析,并将《中州乐府》与唐圭璋编撰的《全金元词》所收词作进行相互对照比较和数据分析,指出《全金元词》中约有一半词人词作及生平资料主要出自《中州乐府》。丁放指出,元好问《中州乐府》的主要价值在保存文献,并可略窥当时词学门径,但理论性不强则是其弱点。此外,丁放在书中提到《中州乐府》中有少数词人卒年不可考,是否符合《中州集》不录生者的体例还有待考证研究。
  肖鹏《群体的选择――唐宋人词选与词人群通论》[4]一书也注意到了《中州乐府》,肖鹏对其研究阐述分为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分析了《中州乐府》的选词分风格,认为《中州乐府》以至整个《中州集》体现了中原词风尚雄奇俊伟,整体上明显异于南宋的审美思想,反映了元好问重性情、尚雄奇的选择倾向。第二、指出元好问编选《中州乐府》的主要意图是存一代之文献,以选为史。第三,指出《中州乐府》不是一部独立的词选,它只是附在诗选后面的一个单元部分,应将《中州乐府》与《中州集》放在一起研究。第四、肖鹏在该书的附录中详细介绍了历代《中州乐府》的二十九种版本,有利于研究者大致了解《中州乐府》的版本情况。该文略显不足的是,肖鹏看到明清词人都很少谈及这部词选就认为《中州乐府》在后代几乎没有产生任何影响,这一观点就有失偏颇了。
  蒋哲伦、傅蓉蓉在《中国诗学史・词学卷》[5]一书中认为《中州乐府》反映了元好问严谨的词学态度、选择倾向以及金源词人承传东坡词诗化传统而进行词学创作的实际情况。该文认为《中州乐府》以人系词,每位作家之下都附小传,简评其词,有以词存史之意,并对《中州乐府》的影响做了相应评价:“纵观金源一代词学,可以说它是沿着苏轼开辟的‘诗化’道路前进的,它的词学观直接影响到元代词学的发展”[5]。
  王定勇的博士论文《金词研究》[6]在论述元好问的词论思想时,认为《中州乐府》反映了元好问清晰自觉的词史观。遗山在词学理论上的基本精神与其诗论是一致的。元好问认为“词”同
  “诗”一样,有着“史”的价值与功能。这种思想主要体现在其《中州乐府》的编辑实践中。元好问编《中州集》诗词并录,体例一致,给予词与诗同等的地位。存词数量虽然不多,但将历来被视为“诗余”的“小词”载入正统文学的诗集中,反映了词学观念上的深刻变化。
  此外,还有赵维江《金元词论稿》刘静、刘磊合著的《金元词研究史稿》等学术专著,在书中也涉及到了关于对《中州乐府》的评价阐述,内容与上面其他专著多有相似,故不再一一介绍。
  2 单篇论文方面
  关于《中州乐府》研究的单篇论文,笔者通过相关数据库搜索查询,到目前为止共找到以下几篇:
  孔繁华、肖舟《一帙萃编见锦心:由<中州乐府>论元好问在金代词坛上的地位》[7]一文通过对《中州乐府》中卷首词作分析,认为元好问编撰《中州乐府》,除了为保存金朝一代的文献,同时还借此寄托亡国之思。在全面总结金源文化的同时,元好问还融汇了自己的审美思想和情趣,各种风格兼顾,力求金词全貌,对一些词人的评价比较客观,对当时的文坛起到了“拯衰救坏”的作用。   赵维江在《<中州乐府>与词史意识》[8]一文中提出元好问认为“词”同“诗”一样有着“史”的价值与功能,他的这种词史意识主要体现在其《中州乐府》的编辑中,这种以词存史形式的特点大致有三:诗词并录,同为史证;以传隶词,词以人存;中州取士,断代存词。该文认为《中州乐府》的编辑及其所蕴涵的词学观念, 在词学观念革新进程中所具有的总结性与开创性意义,对后世词学的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赵永源关于《中州乐府》的研究有三篇论文,分别是《<中州乐府>的文献价值》[9]、《<中州乐府>词学价值刍议》[10]以及《论<中州乐府>的文献与词学价值》[11]。其中,《<中州乐府>的文献价值》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阐述了《中州乐府》文献价值的重要性:在词学方面,部分金词赖以流传;在史学方面,以词存史,具有补苴罅漏之功;在版本校勘方面,《中州乐府》中的某些材料可作为佐证。《<中州乐府>词学价值刍议》一文认为《中州乐府》的编纂使得部分金词赖以流传,《中州乐府》辑录金源人词,搜罗广泛,客观而又真实地体现了活跃于中州词坛上的作家群倚声填词的总体风貌和风格的多样化。该文最后指出:元好问编选《中州乐府》的重要标准之一应是力图显示金词的“词学东坡”这一特色,为我们认识、了解和研究金词提供了十分重要的资料。至于《论<中州乐府>的文献与词学价值》一文则主要是将前两篇论文进行了整理综合,主要内容已包含在前两篇论文中。
  最后值得一提的是台湾陶子珍的一篇论文《金代词选――元好问<中州乐府>析论》[12],该文对《中州乐府》进行了相对全面的研究,分析了《中州乐府》的体例,认为元好问编选《中州乐府》的原因及目的是“借选词以存史”、“寄寓故国之思”,编选标准和宗旨是“兼收并蓄,不主一格”、“吟情咏性,推崇苏辛”,最后提到《中州乐府》留存了许多珍贵的文献史料,具有词史价值,并开启后世词集编纂的新体例,在词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对后世词学有一定影响。该文最突出的特点是对《中州乐府》的版本做了详细的考证。
  综观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州乐府》研究现状,学界关于《中州乐府》的研究主要集中于编选标准和宗旨、文献价值、词学价值等方面,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笔者认为,在《中州乐府》现有研究已经取得不少成绩的基础上,还有一些方面可以深入拓展,对其进行深入的系统的研究,并可从《中州乐府》的基本情况、编选意图、选录标准等方面探讨元好问的词学思想。
  参考文献:
  [1](金)元好问编;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编辑.中州集.北京:中华书局,1959.
  [2]陶然著.金元词通论[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
  [3]丁放著.金元词学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
  [4]肖鹏著.群体的选择――唐宋人词选与词人群通论[M].南京:凤凰出版社, 2009.
  [5]陈伯海,蒋哲伦主编,蒋哲伦,傅蓉蓉著.中国诗学史?词学卷[Z].厦门:鹭江出版社,2002.
  [6]王定勇.金词研究[D].扬州:扬州大学,2006.
  [7]孔繁华,肖舟.一帙萃编见锦心:由《中州乐府》论元好问在金代词坛上的地位[J].徐州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8,(第4期).
  [8]赵维江.《中州乐府》与词史意识[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3)
  [9]赵永源.《中州乐府》的文献价值[J].文教资料,1998(4)
  [10]赵永源.《中州乐府》词学价值刍议[J].南通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1)
  [11]赵永源.论《中州乐府》的文献与词学价值[J].社会科学战线,1999(2)
  [12]陶子珍.金代词选――元好问《中州乐府》析论[J].国文学志,2006(12)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510727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