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留点空白 多些精彩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杨宏宇

  摘 要:为了使课堂教学富有变化,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呈现“阴晴圆缺”的艺术氛围和幽远的教学境界,作者以空白艺术为切入点,将“空白”技巧引进课堂教学,具体阐述了何为“课堂教学空白艺术”,并引教学实例列举了设置教学空白的具体做法。
  关键词:空白艺术;课堂;历史教学;应用
  课堂教学中的“空白”,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根据教学需要,
  不直接把一些学习内容明确告知学生,而是通过言语激发、提出问题、布置练习等方式留下“空白”,引发学生在足够的时间和空间里实践与操作、联想与想象、思考与探究,由学生自己对学习内容进行解析、消化,使学生由被动接受变为主动思考,更好地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一种教学策略。中学历史课堂教学中借用空白技巧,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有利于提高教学效果;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会收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效果。以往“满堂灌”的高密度教学,无视课堂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滔滔不绝,而学生却无动于衷;教师兴致极高,而学生兴味索然,严重窒息了学生生动活泼的思维,与当前倡导的素质教育背道而驰。有鉴于此,本文从“空白”的作用入手,就在历史课堂教学中如何进行“空白”的操作进行阐述,希望对课堂教学有所启发。
  一、导课设置“空白”,点燃思维火花
  好的导课是成功的一半,在导课中,如果我们能够引起学生的好奇心,激发他们的求知欲,那么接下来的讲解就会非常的顺利。因此,在导课中可以巧妙地运用“空白”艺术,通过精心设计,有意给一些教材知识蒙上一层神秘的“面纱”,致使学生处于一种“心求通而未达,口欲言而未能”的状态,促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从而拉开学习的序幕。如:在讲《战后初期的国际关系》一课时,可以这样导入:先在黑板上板书“趁火打劫”,然后向学生提问:这是什么意思。学生七嘴八舌地解释成语的意思,但他们并不知道老师葫芦里到底卖的是什么药,焦急地等待着老师回答。随后,教师设问:“一战”后哪些国家损失惨重?有哪几个国家趁“一战”之火,“劫”得了哪些好处?带着这些问题,好奇的学生积极主动地进入了课堂学习之中。于是,大家纷纷翻看课本,很快进入了积极的思考状态,由此推进了新课教学,为整堂课的教学奠定了基础。
  二、课中释放空间,鼓励自主思考
  在课堂教学中,我们不能将所有的知识点都和盘托出,把思维内容全部表现在语言上,有些内容可通过空白教学方式使学生自己思维,心领神会。教师通常在以下三种情境下设置空白:
  1.相近或相对知识处设置空白
  这类知识教师通常采用图表比较进行教学。例如:学习“工业革命”时,教师在讲解、分析了第一次工业革命的背景、成果、特点等方面后留下空白,让学生自己完成第二、第三次科技革命的上述史实,让学生自己填充,学生通过积极思维,会立刻作出判断,用自己的语言去完成。
  2.重点和难点处设置空白
  随着课堂教学内容的逐步深入,在讲重难点处时,运用“空白”艺术,故意保留某些内容不讲,并不是对知识的“舍弃”,而是一种“欲擒故纵”的手法。此时作适时、适当的停顿,就起到了“吊学生胃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的作用。
  3.在提问中设置空白
  在课堂上,教师往往会提出问题让学生作答。但是,如果教师在提问后急于让学生举手发言,常常会一问三不知或答不到点子上。究其原因,是教师提出问题后,学生缺少分析、思考的时间。任何眉飞色舞、精辟绝伦的讲解、举例,都取代不了学生自己的感悟。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一定要留出思考的空白,给予学生充分思考的时间和空间。
  三、设计板书“空白”,促进学习欲望
  历史教学的板书,言简意赅、提纲挈领。往往能对历史教学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精巧而有吸引力的板书能弥补语言描述抽象、笼统的缺陷,使文章的思路、线索、主题等在黑板上定格,给学生留下明确而深刻的印象,在给学生视觉美感的同时,还有益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丰富学生的想象力,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倘若能讲究一点“空白”艺术,就更能激发学生填补“空白”的欲望,促进学生进入积极的思维状态。
  四、课尾巧留余韵,延伸思维空间
  一堂课虽有良好的开端,成功的过程,但如果结尾草草收场,也会功亏一篑。好的开端必须有好的结尾才能相得益彰,而好的结尾又必须圆满有力,使知识得以概括和深化,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运用“空白”艺术,弹好“终曲”,激起学生进一步探究的兴趣和继续思维的浪花,以“不全”求“全”,在有限中求无限,给学生以想象和回味。
  总之,钟空则鸣,耳空则聪,此乃“空”之神异也。恰当、灵活地设置空白,对激发学生思维,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精神,恢复学生的主体地位,打破“满堂灌”的教法,提高课堂效率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一堂课教学空白的设置要“空”的巧妙,“白”得灵活,以“空”引思,以“白”激思,以思发问,最后达到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自觉“内化”。少着墨,多留白,历史教学一定会“意造景生”,变得妙不可言。
  参考文献:
  [1]叶长文.再论教学中的布白的艺术.中国教育学刊,2006.
  [2]徐林祥,张悦群.中学语文课堂教学技能训练.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11.
  (作者单位 江苏省吴江市汾湖经济开发区高级中学)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510905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