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中职人才培养校企合作模式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岑文拣

  【摘 要】当前,对中职学校而言,选择和企业合作是提升其教育质量的有效途径。所以,今后应继续拓展校企合作的广度和深度;继续推进教学改革,在培养人才时从社会企业的实际需要出发;倡导开放办学,取长补短,增强和国内外中职学校之间的合作与交流。
  【关键词】校企合作 中职教育 教学改革
  当前,对中职学校而言,选择和企业合作是提升其教育质量的有效途径。近年来,很多国内的中职学校从社会企业的实际需要出发,坚持理论教学和社会生产相联系的教学理念,着重进行技能培养,基本形成了人才培养的校企合作模式。在二十一世纪,经济社会发展迅速,教育要想与此相适应,就应当培养越来越多的高素质的人才。在这样的背景下,中职学校面临着机遇和挑战并存的现实,怎样提升竞争的优势,也就成了中职学校亟需解决的关键问题。
  一、国内中职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现状
  经过三十多年的实践与探索,我国已基本建成了校企合作的中职教育模式。从当前的情况来看,“工学结合、校企双向介入”模式、“学工交替”模式、“2+1”模式与“订单式”模式是比较典型的几种合作模式。
  “工学结合,校企双向介入”是一种开放式的人才培养模式:围绕职业人才培养这一根本目的,将职业素质与职业素养的培训作为核心内容。其特征就在于,在培养的整个过程里,学生的就业竞争力、技术应用能力与职业化素质是核心内容,借助于各种教育资源与教育环境,企业与学校一起介入,一起承担风险,以期培养出高级蓝领型或者是工艺实践型的高素质人才。
  “学工交替”人才培养模式:通过学校和企业的一起商议,来完成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在三年的时间里,学生在学校完成理论学习的任务,在企业完成实践学习的任务,二者紧密结合,互相交替。其区别于其他模式的最基本的特征是:在第一个学期,学生先进行企业实习,学生的入学教育、思想教育和日常的管理工作由企业负责,同时学生还会被安排到不同的技术岗位进行实习,到第三个学期的时候再回到企业接受全职顶岗式的实践培训。技能与理论知识的学习在第二、四、五学期进行。在第六学期的时候,学生就应当具备独立上岗的能力。
  “2+1”模式:学生三年的教育时间,需要在学校进行两年,在企业进行一年。在校内教育的阶段,着重进行理论教育,辅之以适当的实习与实验等实践活动。而在企业教育的阶段,则需要着重开展替岗实习,辅之以有关专业课程的学习。
  “订单式 ”人才培养模式:中职学校和用人单位一起根据市场与社会的实际需要来完成人才培养计划的制定,完成用人订单的签订,并进行办学条件、师资及技术培训等多方面的合作,且学生在毕业之后可以直接和用人企业签订就业合同,所以此种模式具有十分明显的产学研相结合的特点。围绕就业这一导向,“订单式”的人才培养模式有利于推进学生的综合职业素质与能力的显著提高。
  二、现阶段中职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现阶段中职校企合作中所存在的主要问题有:
  (一)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中存在各方面利益协调的困难
  校企合作模式的前提与基础就在于内在互补方面的需要。在校企合作的过程中,存在着很多利益方面的问题,要实现对双方的有效制衡就必须依靠一个有效合理的机制。在人才培养的校企合作模式里,学校把育人视为首要任务,其强调的是社会效益,与此不同的是,企业将赢利视为首要任务,其强调的是经济效益。所以,就客观而言,企业一般不会给予校企合作以足够的重视。因此,在学校育人教书与企业经营间有一条巨大的鸿沟存在着,二者间的关系很难得到有效的协调。
  (二)学生的管理工作面临新的挑战
  当前,中职学校存在生源素质较差的问题。现阶段的学生通常会存在学习劲头不足、不够吃苦耐劳、纪律性较差等问题。所以,在其进入社会进入企业时,如果所遇到的工作、生活条件未能达到他们的预期,那么有些学生就会表现出不适,不仅不会有效的进行心态的调节,而且还经常会表现出畏难情绪。
  三、发展中职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的几点建议
  (一)推动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从企业的实际需要出发,将技能培训和理论教学有效地结合在一起
  从当前的实际情况看,尽管中职学校需要应对来自普通本科院校的挑战,然而也有着与生俱来的显著优势。教学能够和社会需要密切联系在一起是中职学校最突出的优势,正因如此中职学校所培养的人才能够更好的满足社会需要,中职学校也因此具备了更强的实用性与针对性。所以,我们应从中职学校的这一优势出发,围绕这一中心,将社会生产和理论教学紧密的结合在一起,以期能够为社会、为国家培养出更多的对口人才。
  (二)校企合作,注重信息对称
  当今社会是一个信息化高度发展的社会,不管是哪一种生产或合作都需要信息对称。若社会需要的是A,而你生产出来的却是B,这显然就是一种信息的不对称,这会直接导致生产上的浪费,所有的努力也都会成为无用功。所以,校企双方在重视合作的同时,还应当做好信息对称的工作。学校应当从企业在人才方面的需要出发,根据国家的有关指导方针,完成培养战略的部署;同时,企业也应当充分的考虑中职学校的办学环境与学校现有条件,提出适当的要求与建议。而要办好这些事情,要确保信息的对称,就需要依靠一个有效的信息沟通平台。
  (三)提升校企合作的广度和深度
  在建设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机构时,需要按照不同的专业,来邀请教师和企业专家,成立相应的指导委员会,且把“委员会”确定为管理校企合作的核心;不断完善学生的实习管理体制,校企双方一起建立一套比较系统的实习管理办法。其次,应推动校企合作人才培养信息反馈机制的不断健全与完善,重视实习制度的改革与完善,提高实习的有效性。此外,中职学校也要充分利用其所具备的软硬件方面的条件,为企业提供岗位培训所需的场地与师资资源,为企业各工种的任职资格考试及企业职工的考工训练提供服务,只有这样才能不断的拓展校企合作的广度和深度。总而言之,构建校企双赢的合作体制,构建利益共同体,是确保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顺利实施的基础与保障。   (四)推动中职学校的专业教学改革活动的不断深化,施行开放办学
  据研究,企业需要的是在某方面有着专、精技术的人才,而学校却将普及基础知识作为教学的重点,所以,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校企双方会遇到相互的信任问题。对于中职学校而言,就应从市场的实际需要出发,根据企业在需求方面的变化,重新设置或调整学校的专业与教学内容。在设计教学内容时,绝不能将学科视为唯一的依据,应明确职业素养与应用实践能力的培养这一主要目标。对于高级蓝领来说,其核心的竞争力就是技能,这也是学校培养的主要内容。从学生今后的发展来看,必不可少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职业素养,所以,在改革教学时,学校应从上述两方面着手。坚持“实用、实践、实效”的基本原则,从社会的实际需要出发,整合、重组教学内容,重视知识的实用性。与此同时,中职学校还应当聘请企业的负责人或相关的专家、学者作为学校的客座教授,成立专业指导及合作委员会,请他们为学校的课程建设和改革、专业建设和改革、校企合作及实习基地的建设与发展出谋划策。在专业指导及合作委员会的参与下,各专业能够科学地完成教学计划的制定、完善、修订与实施工作。
  (五)加强学生的管理教育工作
  就人才培养的校企合作模式而言,实习生和企业员工或在校学生是完全不同的,所以应当特别重视实习生的管理工作,在学生一入校的时候就抓好政治思想的教育活动。为了让即将毕业走上企业岗位的那些在校学生更快地适应,学校可以定期邀请优秀毕业生或者是企业中的优秀员工来学校交流思想。通过这一机制,使学生在参加工作之前就能学习优秀的企业文化,了解企业的制度规章,这将有利于其良好的工作、实习作风的形成。校企双方应提前做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确保学生可以在进入企业工作之前就做好心理准备,这样可以防止临阵脱逃情况的发生,有利于学生平稳的完成思想上的过渡,有利于学生角色的转变,有利于其身心的培养。
  综上所述,我国的中等职业学校应当追赶社会发展的步伐,应重视改革现有的人才培养模式,努力把学生培养成有良好职业素养、有着较高的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所以,在人才培养的校企合作模式的创新与改革方面,要走的路还很长。不管是在设计具体的学生培养方案方面,还是在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与专业技能方面,都需要我们进行深入的理论研究与实践论证。
  【参考文献】
  [1]孙丰勤.深化校企合作. 推进工学结合[J].考试周刊,2009(35):34-35.
  [2]刘晓艳.加强校企合作促进高职教育发展[J].价值工程,2011(9):18-19.
  [3]郭利霞.以校企合作为核心推动高等职业教育发展[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上半月),2008(S1):6-8.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519310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