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圣约翰大学的英语教学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中国之有大学,自教会大学始;中国之有教会大学,则自圣约翰大学始。有"东方哈佛"之美誉的圣约翰大学,在中国近代的教育史上有其突出的地位。它不仅是中国人接触西方科学文化的一扇窗,还是当时对中国的英语教育作出最大贡献的教会学校。本文主要论述圣约翰大学的英语教学,归纳分析其具体措施,从而了解为什么英语教学成就了圣约翰的名声。
  【关键字】圣约翰大学;英语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0
  西方列强的坚船利炮在鸦片战争中轰开了中国的大门,手持武器的侵略者为身披教袍的传教士争得了来华活动的权力。帝国主义势力把来华传教士作为文化侵略的马前卒,它们把传教士在中国建立的教会学校看作是"西点军校"。然而正是这些教会学校,成为了当时中国人接触西方科学文化的主要媒介。[1]
  在来华传教士所办的教会学校中,对中国英语教育做出最大贡献的当数上海的圣约翰大学。圣约翰大学的前身是圣约翰书院。1879年美国圣公会上海主教施约瑟将圣公会原辖的培雅书院、度恩书院合并,在沪西梵皇渡购地兴办圣约翰书院,该书院参照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模式创办。1905年11月9日,圣约翰顺利在美国注册,正式称为圣约翰大学,并获得颁发学位权。从圣约翰大学毕业的学生可以不经过考试直接去美国的多所名校继续深造,这是当时很多别的教会学校学生都享受不到的待遇。
  除了被美国大学直接认可这一特色之外,圣约翰大学的英语教学是其另一大特色。它是中国高等学校中第一个使用英语作为教学语言对学生进行系统英语训练的学校,是闻名中国的英语培训中心和英文大学。经过多年的英语强化训练后,该校毕业生以一口地道纯正的英语而闻名,以至于当时的社会上一度有"圣约翰英语"之称。
  圣约翰大学的英语教育之所以闻名遐迩,归纳起来主要有几点原因:第一,对英语教育的重视;第二,课内外都用英语作为授课语言;第三,丰富的英语课外活动;第四,坚持小规模办学,提高学生质量。在上述的原因当中,从始至终都少不了一个关键人物的支持与推动---卜济舫。在长达52年的校长生涯中,他尽心竭力,全面治校,培养人才,为圣约翰倾注了毕生的实践与精力。
  一.重视英语教育
  教会学校通常都会重视英语教学。在这一点上,圣约翰大学是先行者,也是矢志不渝的力行者。在圣约翰立校之初,就十分重视英语教育。1888年,卜舫济就任圣约翰书院院长,更加重视英语教学。他认为英语教学的重要性在于:"一,华人研究英语,犹如西人研究希腊拉丁文,可以增进智慧。二,研究英文,可以铲除华人排外之成见。三,华人研究英文,可以增进东西方之间的接触,占据商界重要地位。四,华人研究英文,可明了基督教事业和教义。五,华人研究英文,至少在通商口岸已势在必行,教会学校应捷足先登。"[2]
  此外,他还援引欧洲文艺复兴的事例来说明英语对于中国的重要性,文艺复兴之所以发生,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古希腊文学被输入到欧洲,日本复兴的部分原因则是它采用英语作为媒体输入西方思想,中国文明已经达到顶点,现在开始衰落和死亡,必须将西方的一切宝藏都给予中国才能令其复苏,而要将西方宝藏输入中国,以汉语作为媒介显然不行,因为不能用旧瓶装新酒。不掌握西方语言,就不可能掌握西方思想。他表示,英语是教学的媒介,现代科学、数学、欧洲史、经济学、逻辑学等新型学科都要用英语的教科书。[3]
  在卜舫济的大力提倡之下,圣约翰大学刮起了一股强劲的英语教学之风,学校除国文课程外,其他课程一律使用英语教科书并以英语授课。
  二. 英语作为授课语言
  由于卜舫济全面推行用英语作为教学语言教授科目,到20世纪初,圣约翰大学所有课程已基本全部采用英语教授。学生在课堂内必须用英语回答教师的提问,用英语完成练习题,师生间以及同学间课后的相互交流也不允许用中文,而必须用英文交谈。英语不仅成为师生之间的日常生活用语,"学校几乎所有的章程、规则、通告、往来公函、会议记录、年度报告均使用英语"。[4]圣约翰大学这种独特的校园文化环境使得学生在校园内就能够感受到一种身临外国的气氛。
  三. 丰富的英语课外活动
  卜舫济同时还极为重视学生的英语课外活动。他认为:"在游玩的时候,教师愿意与学生在一起活动,......毫无疑问,通过这些活动会启发学生的思维,教给学生有价值的与所学课程相关的知识。"[5]在他的带动下,圣约翰学院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均用英语作为交际语言的英语课外活动:创办报刊、组织辩论赛和设立剧团。
  在卜舫济的直接指导下,圣约翰学院学生于1889年编辑出版了英文校刊《约翰声》,其内容涉及诗歌、散文、小说、政论等,全部由学生用英文编辑。卜舫济几乎在每一期社论栏中发表一篇文章。1898年,圣约翰书院成立英文文学辩论会,以英语辩论为主,宗旨是"研求演说与辩论",由本校教授及社会名流充当裁判。辩论题目从时事政治到历史事件,期间还邀请学校老师或是校外名人做演讲,年终还奖励演讲竞赛中的优胜者。该校校史记载:"约大教授英语,最为有名。吾华人学习英语,各地皆有缺点,一经约大陶融,无不读音准确,学生在校内外以及外洋各国获得褒奖者,不可胜数。......约大学生以英文称,其故有二:一为英文演说辩论,一为《约翰声》之撰述。其练习演说,先撰稿,后背诵,夜以继日,预各功课不如是之勤也。其功效之大可想见矣。"[6]
  此外,学生还成立莎士比亚研究会,研习莎翁的剧本作品。1896年,戏剧社学生用英语排演莎士比亚名剧《威尼斯商人》,女性角色由男性乔装扮演,表演水平精湛、英语地道,圣约翰的学生自称:"当时青年学生擅长英语者,除香港皇家书院外,当以约大为首屈一指"。[7]在戏剧表演中,学生成功将自己学习的英语运用到实际中,受到了社会的好评。
  通过这些锻炼,学生的英文写作和口语能力进步的非常快,学生也越来越重视英文的学习,逐步形成了重视英文的校风。   四. 注重质量的小规模办学
  在《圣约翰大学五十年史略》中提到:"(学校)对于招收新生,抱严格主义。故大学学生,不得过400人;中学学生,不得过250人。人数较少,则师生间之接触愈多,知识上之增加更速。此种较小之大学,对于中国,贡献必多。"[8]卜舫济本人也明确强调:"我们的目标是较小的学校,保证质量,而不求数量。这将会像发酵的力量,可对整个社会产生更大的影响,这样要比因学生人数众多,教师很少与学生接触而无法施加影响要好得多"[9]
  在这种小规模办学理念的坚持下,圣约翰大学在建校之初就只有39名学生,十年后只增加到70多人,直到1895年,全校学生才达到127名。在建校50周年以前,最多的一年也不过750人。[10]历年的大学毕业生总数约6500人,平均每年不足100人,而获得学位的人数则更少。虽说学校规模不大,学生质量却大大提高。[11]即使是在今天,中国的很多大学也难以做到如此的小规模办学。圣约翰的师生之间的交流在课内外都很彻底。学生经常在课外和老师一起参加各种聚会,增进交流。
  五. 总结
  圣约翰的英语教学非常成功,英语教学成了圣约翰大学最为人们称道的特色,以至于在时人心目中把能说一口纯粹的英语视为圣约翰学生的典型标志。1929年11月22日出版的《约翰周刊》如是说:"圣约翰学生与众不同的最大标志是他们地道的英语。本校因此而远近闻名,令人羡慕;圣约翰的学生也因此趾高气扬,不可一世......毫不夸张的说,一些学生甚至发展到对中文书刊不屑一顾的地步。在本校,中文演讲往往令人厌倦,中文告示也常常无人注意。在谈话时,学生们认为他们用英语更加轻松自如,即便用中文交谈,如果不时时夹杂几句英语,那将是不可思议的事。"[12]
  虽然圣约翰出色的英语教学吸引来了大批学子,快速成就了其显赫的名声,但随之带来的就是国文教育受到了损害。1901年进入圣约翰读书的顾维钧回忆说:"在约翰,学中文不过是流于形式,而且还是一种很重要的形式。我记得很清楚,有些学生从预科一年级直到毕业,总共念了7年,而他们的中文知识水平依然处于一年级水平。"[13]
  综上,圣约翰大学成功的英语教学确实值得当代的我们借鉴和学习,但同时作为中国人的我们一定不能忽视中文教学。只有把自己的母语学好,深入了解本国文化,在此基础上去学习西方的知识和文化,才能是我们真正强大起来,"对于中国,贡献必多"。
  参考文献:
  [1]吕达.中国近代课程史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21
  [2]圣约翰大学自编校史稿[J].档案与史学,1997(1)
  [3][8][10]熊月之,周武."东方的哈佛"---圣约翰大学简论[J].社会科学,2007(5)
  [4]徐以骅:中学与西学---作为西学输入渠道的圣约翰大学,章开沅、马敏主编:社会转型与教会大学[Z],湖北:湖北教育出版社.1998:32
  [5][9]赉玛丽著.圣约翰大学[M].王东波译.珠海:珠海出版社.2005:58:65
  [6]圣约翰大学.圣约翰大学五十周年史略(1879-1929)[Z].1921
  [7]熊月之,周武.圣约翰大学史[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233
  [11]项建英.卜舫济的大学教育思想及办学实践[J].高教探索,2008(2)
  [12]转引自徐以骅《教育与宗教:作为传教媒介的圣约翰大学》,珠海:珠海出版社,1999:29-30
  [13]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译.顾维钧回忆录(第一分册)[Z].中华书局.1983:21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532785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