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穷则变,变则通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纵观以往的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传统的教学结构模式,还在影响着大部分的初中语文教师。对教材不作过多的钻研,没有转变对教材的看法,对教学方法不作过多的科学选择,只是一味的局限于课本上的一篇篇课文,每天机械的重复,认为只要自己讲得多,知识就自然会被学生接受和掌握。于是堂堂课都由教师唱“独角戏”,事事包揽替代,把学生看成是盛装知识的“容器”。长期如此,老师的“一言堂”,既剥夺了学生学习语文的自由,又束缚了他们的创造性,使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没有考虑到正在课堂中听课的学生的感受,对学生的思维训练就无从谈及;让学生机械地掌握“死”的呆板的知识,这不但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语文的兴趣,反而使学生对语文学习本来厌恶的情绪不断加深;学生在学习过程只有一味接受的份儿而没有自己主动参与学习的份儿,没有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机会,没有动手实践、自我探究,进行交流合作的机会,对于“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也是无从谈及的。这势必形成学生难学、教师难教的两难的局面。 现行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对语文的课程性质做了这样的阐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指导学生正确的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全面发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应积极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语文综合性学习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那么,怎样在新课程标准理念下来进行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呢?怎样让语文综合性学习成为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呢?以下就我在实际教学工作中的实践谈几点看法。
  第一,教师必须转变对语文学科的认识
  学习语文其根本目的在于学习一种能更好的思维,更好的表情达意的方法。“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工具性是他的基本功能,也就是《课标》中说的“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沟通”。这里边包括了一些基本的语文能力,例如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等。人文性则指的是通过中外优秀文化的熏陶感染,促进学生和谐发展,使他们提高思想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
  第二,教师必须转变对教材的认识
  教材它是一种教学材料,或者说是为了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一个媒介,通过学习教材上的经典范文以达到培养语文素养的目的。但是在我们以往的教学中,教学材料变成了教学内容,我们以往的做法是帮助学生消化课文,老师的教往往是越俎代庖,把教材完全嚼烂,一口一口地喂给学生。有句名言说“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如果把学习比作取水,那么,我们以往的做法是把水取来然后给学生灌下去,却没有教给学生取水的方法。终其结果是学海浩瀚,老师辛苦,学生辛苦,可学生最终的收获少之又少。在教学中不只是讲题,或只是找出答案,而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寻找规律,真正让学生知其所以然。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我们从课本中提炼出方法技能,培养学生能力和素养这才是语文课的根本任务。简而言之,就以要用教材去教而不是教教材。
  第三,教师必须转变对师生关系的认识
  如果用比拟形容以前的师生关系的话就如保姆和婴儿。就是所有的事情都由老师包办,而忽略了学生的能动性,忽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这种被动的学习往往是耗时间,耗精力,低效率的。语文课堂教学设计需要一种“教什么”与“不教什么”的选择眼光。说“教什么”容易,可是什么东西“不教”呢?笔者认为学生自己能看懂、自己能解决的东西不教,机械重复、简单操练的内容不教,超越学生能力的内容不教 。知道“不教什么”,回过头来看,会对“教什么”有新的认识和理解:疑难困惑之处必须要教,容易忽略之处必须要教,思考探索的过程与方法必须要教,解读文本的策略和技能必须要教,学科习惯、学科素养必须要教。只有明确了什么该教,什么不该教,我们才能放开手脚,充分使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也才能真正实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第四,教师必须转变对作业的认识
  学生的学习压力很大一部分来自平日的作业,部分老师布置作业仅仅停留在对所学知识的机械重复上,比如,把课文抄写几遍等。这样的作业既起不到练习巩固的作用又给他造成了沉重的负担。有位教育家问一个孩子:假如让你当老师的老师,你会让他干什么?孩子说:我要让他抄课文。教育家又问:抄多少遍呢?孩子:一万遍!可见繁重的作业给孩子造成了沉重的心理负担,甚至留下了阴影,这样的作业是对学习兴趣沉重的打击。笔者认为,作为课后作业一定要少而精,其内容应是所学技能的实践运用练习,或者是所学知识的迁移和拓展。一定要让学生感兴趣,并在做作业的过程中感受到自己的进步,品尝成功的喜悦,进而为学习添动力。
  通过以上几方面的深刻认识,我在平日的教学中采用先学后教的进行合作阅读的方式, 这种学习活动改变了原有的教育、教学条件下偏重记忆和理解,使学生成为知识灌输的对象。是在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主动地参与到“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学习活动中来,进而养成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545221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