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融音乐于语文教学中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庄彩瑜

  随着课改号角的吹响,《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要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里面提到,应扩宽语文学习和运用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即学科间的整合,加强各门课程间的沟通和互补。简单地说,也就是提倡把音乐、美术、数学等学科融入语文教学当中。其中,将语文课与音乐进行融合,会有许多丰富的内容,会使语文课变得生机盎然。
  音乐通过音响组合达到表现的目的,文字通过文字的组合达到目的。音乐是积聚灵感,催发情感,激活想象的艺术。音乐是力量,不仅能陶治学生的情操,还能增添语言文字的魅力,从而有助于开发学生智力,特别是在激活学生创新潜能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
  一、配音朗诵――感受美
   朗读,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能使学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如果再借助艺术语言――音乐,进行配乐朗诵,就更能使学生感悟语言文字的意境,激发学生的情感。
  比如《小音乐家扬科》一文,讲了波兰一个酷爱音乐的小孩子扬科因想看一看小提琴而被活活打死的催人泪下的故事。如何让生活在糖罐子里的孩子们去体会,去感受?我想到了配乐朗诵。我选择了一曲能贴切表达出文章意境的乐段――大提琴独奏《天鹅之死》。那低沉衰婉的乐曲不正如泣如诉地表现出扬科的悲惨命运以及激发学生同情小音乐家扬科的情怀吗?
  “请同学们听老师读第十三至十七自然段。”音乐响起,我入情入境地朗诵着文段。随着我的朗诵渐入佳境,随着乐曲与课文内容的有机结合,好些同学紧皱眉头,眼里充满同情的神态。紧接着,我精心设计了过渡语:“就是这么一个酷爱音乐的孩子,这么一个有音乐天赋的孩子,却过早悲惨地离开人世,扬科死不瞑目啊!”于是,我让那乐曲再度响起,学生和着曲子声情并茂地朗读起来……
  又如教学《桂林山水》一文前,我挑选了《让我们荡起双浆》一曲。课一开始,我先让学生欣赏桂林山水的美景,之后过渡:“漓江旁边,有许多小船在等着我们,让我们乘着小船轻轻地摇动双浆,荡舟漓江。”此时,让乐曲《让我们荡起双浆》响起。
  
  当以上前奏播完时,请一位朗诵水平好的女同学随着乐曲配乐朗诵全文。同时,再现桂林山水风光图,让学生边欣赏音乐,边听朗诵,边欣赏风光,真有一种“人在画中游”的意境。
  二、借助音乐――欣赏美
  语言文字是抽象的,要使文字所描绘的事物形象化,就要打开想象的大门,而音乐的欣赏正是打开想象大门的金钥匙。
  如教《草原》第一自然段时,为使学生体会描写草原景色文字的意境美,上课伊始,我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交流课前收集到的有关草原风光的资料。之后,边放草原辽阔美丽、令人心旷神怡的风光片,边配乐《美丽的草原我的家》。学生通过这样的视听感受到了那广阔无边、蓝天碧野的大草原。此时,教师不失时机地导入:“蓝天、白云、小羊、奶牛、骏马、歌的海洋,舞的故乡,这就是草原。”这样借助音乐的导入,一下子就唤起学生对美的向往和求知的渴望,为学习课文打下了感情的基础。
  三、欣赏音乐――创造美
  人类的进步源于创造。如果学生在欣赏音乐和语言文字原有的意境美的同时,能在某些方面有所创造,则能激活学生的创新潜能,使学生的想象和创造的翅膀飞起来。如教学完《燕子》一文时总结:“燕子用它不同的方式不同的语言去赞美春天,同学们想知道燕子怎样赞美春天吗?接着,播放《小燕子》这首歌的旋律。然后出示这首歌的简谱:
  
  最后,请同学填上自己喜欢的赞美春天或燕子的歌词并唱出来,以表达自己对春天和燕子的赞美。此时,学生兴趣盎然,为这首曲子填写上美妙的歌词,还很有成就感地演唱着。这就使学生在练笔的同时也得到美的熏陶。
  其实,还可以指导学生把听音乐的感觉和想象到的,用文字写出来。就比如学完《月光曲》这篇文章,可以布置这样的课外作业――美妙的音乐不仅给我们带来美的享受,还会给我们带来无尽的想象。课余请同学们欣赏自己喜欢的乐曲,把听音乐的感觉和想到的写一篇文章。这样,学生的选择空间大了,思维豁然开朗,在写作的同时欣赏美,创造美。
  责任编辑 潘孟良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5558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