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陕西省幼儿园小学化实证分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高晶晶

  摘要:很多家长非常关注孩子们的未来,所以让学前儿童尽早在生活情境和阅读活动中学习文字及其他相关知识。家长的想法与行为可以理解,可作为幼儿园教师,有的人明明知道机械记忆和强化训练过早识字违背了学前儿童身心发展规律,不利于家长发现和保护幼儿的好奇心、求知欲,却还是一味地去迎合家长,这样的做法和想法是不可取的。
  关键词:幼儿园;小学化;学前儿童
  中图分类号:G61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11-0261-02
  近几年,教育部印发《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强调幼儿生活的价值性,要求幼儿教师要尊重幼儿学习规律和幼儿个体发展的差异性,严禁“拔苗助长”式的超前学习和“一刀切”式衡量所有幼儿。《指南》指出从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五个领域描述幼儿学习与发展,分别对3~4岁、4~5岁、5~6岁三个年龄段末期幼儿应该知道什么、能做什么,大致可以达到什么发展水平提出了合理期望。
  一、“幼小链接”过程中体现标准化和强制性
  所谓的“幼小衔接”是指幼儿教育与小学教育的衔接。处于幼儿园与小学阶段的学童具有不尽相同的身心发展特征,解决好幼儿教育与小学教育的衔接问题,有利于提高幼儿上学的适应性,提高教学质量。“幼小衔接”从时间推算是指儿童入小学前的一种教育,但实际上并非是为了幼儿入小学超前学习新知,而是为了今后幼儿自身发展奠定基础。本来幼小衔接是幼儿园、家庭双向互动的过程,但目前的幼小衔接呈现出幼儿园单方面迎合小学的现状,不断地增加知识的难度,改变幼儿的作息时间和生活习惯,使其教学过程及生活方面都过于追求标准化。小学教育以正规、正式、制度化的学习活动为主,并且有严格的组织形式,而幼儿教育,必须尊重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大多是游戏贯穿幼儿教育的全部过程,使其获得生理和心理的快感,从而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开发好奇心,激发学习兴趣。如果没有游戏活动的存在,以制度化的学习活动为主,有一定的课程标准,容易降低孩子对知识学习的兴趣,从而使我们学前教育力量和价值有所迷失;
  二、考试教育体系的“催化剂”
  由于部分家长的自尊心和攀比心在作怪,他们完全违背了孩子自身的发展规律和特点,过分地挖掘孩子的潜能,盲目地认为超前学习和训练能够培养出神童,却忽略了神童毕竟是少之又少,过度的学习,会使孩子们产生厌学情绪,甚至会辍学,从而导致孩子的心理疾病,如自卑感、自闭症等等。考试选拔人才的方法依旧不变,幼儿通过知名小学的入学考试才能进入,大多考试题对于家长和教师都犯难。这种考试模式不得不让幼儿过早地进入书本知识的学习。虽然国家早早就举起“素质教育”的旗帜,提出“减轻孩子学习负担”的口号,但有些地方考试依然以书本知识为主,所以孩子们只有花费足够的精力和时间,才能把握、熟知及应用这些知识。正是由于这些复杂的坏境影响,使许多家长宁愿让自己的孩子过早失去童年的快乐,背上沉重的课业负担,从此走上艰辛的求知路,以备能在将来的应试教育中占得先机。从生理上讲学前阶段的幼儿正处于长身体的阶段,机体和神经系统都还比较弱,长时期地伏在桌子上学习,易导致孩子身体发育不良。由于一些家长只着眼于让孩子获得知识,而忽略了孩子用眼卫生,造成孩子患近视眼等多种疾病。
  三、家长“拔苗助长”的行为具有盲目性和无知性
  由于社会大环境的影响,越来越多的家长被社会急功近利思想毒害,希望自己的孩子加入到“神童”的行列,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与众不同,所以对孩子教育的期望值也就高,也就对幼儿教育的要求有所提高,因此他们要选择好的幼儿园。如何判断幼儿园的好与坏?家长把孩子是否能认识很多字、会简单的加减乘除及是否会说英语作为判断的标准。就是在这种传统观念习俗的影响下,幼儿园为了获得更好的生源,不得不顺从家长们的要求和期望,把幼儿的课堂教学模拟成小学课堂,还有的幼儿园为了获得省级及省级以上的名誉及能够在同行中成为佼佼者,不惜牺牲孩子们童年的快乐,让幼儿园的孩子们更快地进入到应试考试体系当中,其中科目有数学、语文和英语,并以此来考查和评价教师和学生。
  四、学前教育去小学化的有效策略
  1.完善立法与政策的规范功能。学前教育小学化并不是空穴来潮,是与我们所处的时代、政治、经济等三方面密切相关的。针对社会上已经根深蒂固地存在的不良学前教育观念,相关部门唯有通过法律法规等一些强制性手段来规范和管理学前教育机构。当前我国教育部部长应经开始提倡“要防止小学化倾向”,各省政府也已陆续开始制定政策来预防学前教育小学化。例如,西安市颁布“六不准”遏制幼儿园小学化,其中要求不准运用小学教材和教辅当成学前教材。陕西省相关部门已禁止一切形式的小学入学考试,并通知要求规范小学招生程序,严禁小学举办各种形式的考核、面试、测试等招生选拔考试,不得将参加竞赛活动的成绩作为招生的标准,更不允许小学招收不够接受义务教育年龄的幼儿。幼儿园要严格控制班额,不得违反国家相关规定超额编班,坚决纠正大班额现象。
  2.发挥政府学前教育评价的导向功能。相关部门特别是相关教育部门应该当好向导的角色。比如将一些发达国家的学前教育发展现状,或者一些发达国家优秀的学前教育政策特别是不搞小学化的学前教育机构作为宣传的对象,为了诱导我国的学前教育机构去其糟粕,取其精华,摒弃自身小学化的教育形式和内容等。对此,陕西省教育厅把遏制学前教育“小学化”的工作提上了日程,组织了相应的宣传活动。并对省内各幼儿机构提了一项重要任务:一是严禁任何小学对新生组织任何形式的入学考试,以避免幼儿园教学向小学的要求靠近,出现“小学化”倾向;二是坚决制止幼儿园给幼儿配发教材,以解决学前教育“学科化”问题,同时要求各地在对幼儿园进行年审时,要把规范教学活动作为一项重要内容。政府的评价导向不止能对学前教育机构产生作用,还能影响社会舆论导向的变化,人人都开始将关注点转向幼儿教育,在相关教育部门的引导下,家长开始纠正之前对学前教育的错误认识,只有家长的认识正确了,幼儿才能得到真正的解放,获得童年的快乐。
  3.通过园长与教师培训形成去小学化观念。园长和教师是正在从事学前教育一线工作的一类人群,他们的观念影响着他们此时此刻的决定和教育行为。对于学前机构的工作人员来说,不仅要有正确的学前教育观,还要有专业学习的学习观,只有充分了解学前儿童的身心发展规律,遵循学前教育专家的思想和教导,坚持幼儿园以游戏和活动为基本形式,让幼儿快乐健康地成长,才能真正称其为学前教育界中的“佼佼者”;对于偏离了正确教育轨道的教师和园长来说,他们怀揣着不端正的教育理念,认为幼儿园应该完全为家长服务,为迎合家长,因为只有这样做才能扩大生源,可是他们无形中却抢占了幼儿的快乐的童年时光。此时,园长和教师应该走在教育的前面,积极接受学校及单位安排职业培训,学习一些新的教育思潮,通过与旧的学前教育思想进行鲜明的对比,就可以重新认识幼儿的心理发展特点和需要,重新定位学前教育的价值和地位,以使自己的教育理念和行为回归到学前教育的前身,消除学前教育小学化的一切不良思想和看法。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602849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