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高职学生信息类专业技能的培养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从目前国内各企事业单位的IT技术人员需求来看,信息安全技术人员十分匮乏。本文依据人才市场对信息安全专业人才能力要求和高职高专培养目标,探讨了信息安全技术专业的技能课程设置。明确信息类专业在学校发展中的方向和地位,要对信息类专业设置科学定位,强化信息类专业技能培养的手段和方法,规范实验室和实习基地建设,加快师资队伍建设,完善考核评价体系,实现电子信息专业人才培养和学校发展的“双赢”。
  【关键词】信息安全;技能培养;课程设置
  中国分类号:G718.5
  1 引言
  现代电子信息技术数字化、信息化和高度集成化的特征更为明显,新技术含量更高,多技术、多技能、多学科融合的趋势更为明显,因此,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已成为高等学校的共识。对高职院校专业教育进行改革,强化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是深化我国高等教育改革,促进高职院校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但毕竟高职院校在办学理念、办学模式、办学条件、办学手段、办学经验上客观上存在着不足,势必影响着信息类专业学生的培养质量,特别是在信息类专业学生的实验、实训及实习等专业技能的培养环节上存在较大的差距。
  2 高职院校信息类专业技能培养体系建设的措施
  2.1 明确信息类专业在学校发展中的方向和地位
  信息类专业有其固有的属性,有其特定的规律,高职院校发展信息类专业,是时代的产物,是高等教育大众化、市场化的必然结果,是学校主动适应形势、参与市场竞争、提高竞争力的一项重大举措。因此,学校各级领导、各级职能部门、各位教师应该在思想上给予充分重视,要对信息类专业进行深入了解,认真探索和研究信息类专业的办学规律,多层次、多渠道地对信息类专业的各个方面进行学习、考察和调研,采取“走出去”和“请进来”的方式,如积极参加各种学术和科研活动,参与信息类专业的学术会议,选派人员参加专业培训,向兄弟院校学习,从知名院校聘请相应信息类专业的兼职教授,引进高学历、高职称的信息类专业教师,邀请他们来校讲学或指导专业建设等。
  2.2 信息类专业设置要科学定位
  搞好为地方经济服务的专业设置,强化优势专业,整合、优化传统专业,并以宽口径的专业为基础,通过设置多种专业方向,建立对就业市场反应灵敏的适应机制。由于社会发展需要多种多样的岗位,各地区之间也存在发展的不平衡,决定了人才要求的多层次、多类型、多规格,决定了不同的高职院校承担着不同规格人才的培养任务。高职院校的特点决定了高职院校的教育要立足于本地区当前和长远发展对人才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以及整体素质的要求,着重培养地方急需的具有较强专业技能的信息类专业人才。
  高职院校信息类专业的培养目标的定位,要适应“三个符合度”,即适应培养目标与社会人才需求的符合程度,培养目标与学校办学特色的符合程度,培养目标与学校实际的符合程度。因此,高职院校应根据社会的实际需求和自身条件,发挥自己的长处,确定信息类专业的办学定位和人才培养规格,尽自己的能力迎合市场需求,发掘自己的市场前景,使信息类专业特色明显,适应社会需求。
  2.3 强化信息类专业技能培养的手段和方法
  2.3.1 在教学和实践中注重培养新生的专业启蒙教育
  重视专业启蒙教育,尽快培养学生的专业意识。所谓专业意识,是指专业工作者在反映客观世界的过程中所形成的专业思想、观念、情感和意志。专业意识可以使人的专业活动更具有目的性和方向性,可以引发强烈的专业热情,使尚处于专业蒙昧状态的新生尽早地树立专业意识。
  2.3.2 注重实践环节的实施和完善
  必须严格按照专业教学的要求和教学办学水平评估的指标完成实践教学各个环节的任务,以保证学生在校期间的正常实践训练,在实施常规实践环节的计划时,要注重各个环节的效果,要加强对实践的检查与考核,如课程实验就必须履行如下步骤:在规定时间内,学生独立完成实验;指导教师监控整个实验过程;实验结束后的检查验收;学生按要求写出实验报告等。学生的专业技能是在实践教学中通过教师指导,学生能动性地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形成的,因此,要依据人才培养目标和人才培养规格,围绕专业技能与实践能力的培养,构建完整的实践教学体系,并将其落实到教学实践中。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应按照“全盘”优化的原则,既要站在整个学科体系整体优化的高度,也要从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和专业技能、实践能力培养的层面来组织、安排各个环节的教学内容,处理好各个环节的衔接。
  2.4 狠抓校内校外两个实习基地建设
  实习基地建设是开展教学、科研、生产三结合,培养学生综合技能与创新技能的基础,在实习与实训基地的建设上,信息类专业要建立相应的基地,要有校内和校外实习基地,有本地区和外地区的实习基地,甚至是有省外的实习基地,要建立自己实习工厂和实训基地,形成学校信息类专业实习与实训的基地网络,具有教学、科研、生产等功能的一体化空间。校内实习基地建设要在基本设施、配套设备、人员编制及经费预算上做好安排,要选派经验丰富、责任心强的指导教师,要选择新颖而有实用价值的训练内容,不断提高实践教学中的科技含量。校外基地建设要进一步探索校企结合办学的新路子,以产学研结合作为人才培养的基本途径,遵循“双方介入、深度参与、相互支持、互惠互利”的原则,根据专业特点,争取建立更多的校外实训基地,为专业教学改革创造更好的校外环境。在这种信息、技术、人才的双向流动过程中,密切了学校与企业的联系,实现社会人才标准与学校培养目标的一致。
  3 结 语
  高职院校在信息类专业技能培养体系建设的过程中,应明确信息类专业在学校发展中的方向和地位,要对信息类专业设置科学定位,强化信息类专业技能培养的手段和方法,规范实验室和实习基地建设,加快师资队伍建设,完善考核评价体系,做到方式灵活,内容丰富,教学全过程结合实践,激发学生的专业兴趣,培养其思维能力、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从而实现电子信息专业人才培养和学校发展的“双赢”。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608393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