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多媒体课件评价的认知理论标准探索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张籍

  摘 要:本文引入多媒体认知理论和认知负荷理论用于对课件的甄别选择,并将它与第十七届全国教育教学信息化大奖赛课件评价体系结合,对教师教学的课件评价和选择标准进行了补充和完善。
  关键词:多媒体 认知理论 认知负荷理论 评价标准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2117(2014)18-000-01
  教育信息化是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教育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而要大力推进教育信息化,从而实现教育现代化,就必须将其和课堂教学紧密结合起来,从实践中推动。如何指导教师选择合适的多媒体课件,成为了制约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最主要难题。
  目前我国各系统的评价指标不完全一致,但总的来说基本上从多媒体课件的使用性、科学性、技术性、经济性、教育性和艺术性来考虑,一般不涉及课件的实际效果,即对学习者的学习方式和认知特征的考虑。这种对课件的评价不全面的现象,往往出现在各级评价指标中。而网络和多媒体环境下的学习往往具有较高的认知负荷,从而导致较低的学习效率[1]。这就必然促使多媒体信息呈现的设计上,要从学习者的学习特点、认知方式等方面改善,即以学习者为中心,而不是以设计者为中心。这是软件开发中对象的开发思路,也是新课改的核心要求,是我们对多媒体课件进行认知方面评价的根本思想。
  美国著名教育心理学家梅耶(Mayer,2003)等人根据认知理论的三个假设:双通道假设(DualChannels)、容量有限假设(LimitedCapacity)和主动加工假设(ActiveProcessing),提出了多媒体信息加工的认知理论模型[2]。
  我国认知理论学者张彤等也认为,认知建构是取决于主动的认知加工。视觉和词语材料是在不同的加工系统中,并且是在工作记忆容量有限的情况下加工的。因此,若对视觉或听觉通道呈现太多要加工的元素,将会引起认知超负荷而阻碍学习[3]。
  而对认知负荷的进一步研究表明,工作记忆是学习过程中对即将储存于长时记忆中的习得信息进行编码的核心过程,所有超过工作记忆的资源都将不能编码,那么学习将会无效。在这些基本原理基础上,JSweller等区分了加工过程中认知负荷的种类与来源[4]。面对的现象在各级评价指标中均有出现。在他的三个分类中(内在和外在两个方面的认知负荷以及相关认知负荷),外在认知负荷是指学习材料的呈现方式问题,是由教学材料本身的不科学性所引起的。我国学者樊建华的研究表明,学习者的图式或已存的知识结构决定其认知负荷水平[5]。所以,努力减少学习者的外在认知负荷,应贯穿多媒体课件的设计、选择和使用。
  我们以第十七届全国教育教学信息化大奖赛(原全国多媒体教育软件大奖赛)指南给出的课件类评比指标为例。指标给出了教学设计、内容呈现、技术运用和技术创新四个评价维度,其权重分别为30、25、25、20。可以看出,标准对于内容呈现方面还是有一定的倾向性。但是对于课件有助于学习者认知方面的功能却没有考虑,所以这个标准不能看作是对课件本身的全面评价。虽然“表现方式合理”等评价指标,属于有助于学习者认知的因素,但是不具备操作性,也太笼统。如果我们从学习者的认知结构,用多媒体认知理论和认知负荷理论对课件进行评价,那么课件的评价指标应再补充以下原则:
  (1)多媒体双通道表现。我们如何充分利用人的视觉和词语两个相对独立的信息加工通道,产生有意义的学习。即在相同的目标下,视觉和词语两个通道同时呈现,从而产生相关的联系,使学习者整合信息,真正地产生学习。
  (2)视听双通道平衡。即视觉和听觉两个信息通道强度的平衡和信息的一致。一方面在相应的视觉和词语表征之间建立一定的联系,产生有意义的学习;另一方面,又要防止其中一个通道超载,特别是视觉通道的超载。
  最后,参照第十七届全国教育教学信息化大奖赛课件类评比指标,同时结合以上原则,补充一个认知性方面的内容――促进认知。采用多种媒体表现教学内容;视听双通道的加工应保持平衡;多媒体信息在时间和空间上要结合呈现,避免分离;多媒体素材应指向明确和认知目标一致。新权重分别为30、20、15、15、20。
  今年1月,用补充后的新评价标准进行问卷调查和检验。用新标准发放问卷240份,收回223份,有效问卷206份,随后用SPSS对回收问卷进行了信效度分析,获得Cronbach’s Alpha值为0.838。这说明新标准和权重具有较好的内部一致性,其结果具有可信性。再采用因子分析法分析其效度,共提出了大于1的因子共5个,其累计方差贡献度达到55.65%,远超出一般检验能接受的40%的范围,因此可以认为其具有极好的效度。综上所述,新标准具有良好的信效度,可在实践中进行推广。
  (贵阳市电化教育馆,贵州 贵阳550001)
  参考文献:
  [1]张正做,赵葆华.网络课件评价新维度:多媒体认知理论[J].现代远距离教育,2008(116).
  [2]MayerRE.MorenoRNineWaystoReduceCognitiveLoadinMultimediaLearning[J].EducationalPsychologist,2003(38).
  [3]张彤,赵翠霞,郑锡宁.基于认知理论的多媒体教学界面设计研究[J].心理科学,2004(6).
  [4]Sweller.JCognitiveloadduringproblemsolving:Effectsonlearning[J]1CognitiveScience(112):1257-2851.
  [5]樊建华,金志成.认知负荷理论与多媒体学习软件[J].中国电化教育,2006(5).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623669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