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南宋山水画皴法成因探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内容摘要】在中国画的山水画中,皴法的出现标志着山水画真正走向成熟。南宋山水画皴法“斧劈皴”为主,除了对李唐皴法的继承外,还受到了特定历史时段的时代精神的影响。文章通过对南宋山水画皴法的成因进行探析,以期对当今山水画的发展有所启示。
  【关键词】南宋山水画 皴法 成因
  南宋在短暂的150多年间,地处江南一隅,虽然政局十分动荡,但文化艺术却得到长足的发展,尤其表现在山水画方面,南宋山水画在中国画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其皴法继承和发展了李唐的“斧劈皴”。
  一、皴法的发展与演进规律
  皴法经历了一个漫长、复杂的历史演进过程。从隋唐时期的勾斫――有勾无皴,到五代两宋时期勾斫皴染具备,再到元明清对于皴法的继承与发展。五代时期开始有意识、有规律地使用皴法。五代的山水画中荆浩是北方画风的奠基人,南方画风则以董源、巨然最具代表性。北方山水雄伟峻厚,突出山石的轮廓,以线条勾出凹凸,然后用坚硬的“钉头”“雨点”皴之,这是形成折带和斧劈的基础。而南方山势平缓,多是土质山,平淡天真。所以董源在表现手法上,根据江南山水的特点创造性地发展了“披麻皴”。可以说,五代的山水画皴法是承前启后的。五代的画家将皴法加以规范整合,初步形成了具有代表性的具体皴法。两宋时期画院盛行,山水画也得到了进一步发展,这个时期同样是皴法能够进一步发展、成熟的关键时期。这个阶段,北宋时期的画家对于皴法的运用是灵活的。此时的画坛可以说是大家辈出,各家皴法类型也是变化多端、异彩纷呈,在总体上呈现出的特点是皴法逐渐趋于符号化和规范化。到了南宋,因为其独特是时代特点和文化背景,产生和发展了斧劈皴,形成了水墨刚劲的绘画风格。元代的皴法主要继承的是文人画风,以披麻、点子皴为主。元代文人多不得志,所以整个元代画山都有抒情性的风格。皴法具有强烈的书写性,强调以书入画,追求书写趣味,这也是很大程度上受到了文人画风的影响。明清时期更是皴法进一步成熟的时期,在继承前人的基础上同样也有其自身不同的发展,画家在作画时也是各种皴法互相参用、渗透。
  二、南宋山水画皴法的特点
  北宋山水画已将全景构图发展到了极致,刘、李、马、夏为代表的南宋画派在此基础上,寻求独特新颖的表现手法。将北宋全景风光删繁就简为田园牧歌式的边角一景,从“远取其势”演变成“近取气质”,这就如同现代的摄影艺术,取其广角特写。南宋的山水画随着构图模式的转变,同时产生了与之相适应的笔墨皴法。南宋时期开始由点、线逐渐向面过渡,皴法的运用不再限于仅仅用短线条进行反复勾皴,逐渐形成了侧锋横扫皴擦的表现方式。在南宋一角半边的山水画作品中,画家们不再像五代北宋画家繁复积染的皴法表现,而是改用刚劲、猛烈的大斧劈皴进行表现,形成了水墨刚劲的风格。李唐肇其端,刘松年续其后,马远、夏圭推向极致。南宋阶段性风格,因四人的各自努力形成一种连续的合力,标举于中国绘画史之中。
  三、南宋山水画皴法成因
  南宋偏安江南一隅,以“披麻皴”“点子皴”为主的董源、巨然画风更适合表现江南山水的水润秀美,但斧劈皴却在这一时期得到了空前的发展,而且“系无旁出”,全出于李唐一系。南宋画家对客观山水置若惘然,其中原因不得不察。
  其一受李唐的影响。不论在哪一个时代绘画的风格都应该是多样的,即使是有某一种绘画风格居于主流,其他绘画风格也还是存在的。唯有南宋,100多年中山水画完全出于李唐一系,而系无旁出。李唐是南渡画家,他的画风也是在南渡之后发生变化的。去繁就简,创造出了一种水墨淋漓,下笔刚劲猛烈的“大斧劈皴”法,自成一家、独步一代。南宋人受“一统”的政治观念的控制盒影响,且李唐是画院画家深受当时高宗的喜爱。李唐的“斧劈皴”遂成为马远、夏圭等人继承效法的典范,更是成为风靡一时的南宋院体山水画几乎唯一的体貌。在南宋四大家中,刘松年画风比李唐稍细腻一些,是将李唐刚猛的画风进行减缓和柔化;马远、夏圭的画风比李唐更加刚劲、更加简括。所以,马、夏最能代表南宋的绘画面貌,他们是对李唐“斧劈皴”最好的继承和发展。①
  其二是特定历史时段时代精神的使然。法国艺术家丹纳在其《艺术哲学》中把艺术比喻成植物,他说:“所有作品都是经过了长期而深厚的孕育出的花朵,是生命力的发育始终与后天结构和原始机能保持一致才可长成的植物。我们要想了解艺术这棵植株的本真面貌,就必须到其生长的环境和土壤中去探求。”②对于南宋皴法的成因的探求也是如此。
  南宋帝王一直是对外屈膝求和,对内苟且偷安的治国态度。对待外族的侵略,一直无能为力,屡战屡败,屡次签订屈辱性的合约,将大批的金银、美女源源不断地送往北国,以求得一时的苟且。宋高宗一直向金国称臣,称儿皇帝,仅剩下半壁江山处于欲坠的风雨中,人们的爱国情绪也越来越激昂,画家亦是如此。在绘画风格上,南宋时的线条的特点是刚劲、坚挺、宁折不屈的,而皴法上则是以猛烈的大斧劈皴进行表现,他们摒弃了精细的描画和柔弱之气,这是那个时代的象征,而大斧劈皴的刚劲风格也是哪个时代精神最好的表现。这也很好地解释了我们开始提到的为什么南宋画家将客观山水置若惘然,没有发展以“披麻皴”“点子皴”为主的董源、巨然画风,而是将斧劈皴的发展推到了如此的高峰。明人王世贞认为,山水画“大小李一变也,荆、关、董、巨一变也,李、范又一变也,刘、李、马、夏又一变也,大痴、黄鹤又一变也”。③
  南宋独特的山水画皴法形成了其独特的绘画风格,给已经停滞了的山水画注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对山水画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同时也开创和丰富了中国山水画的艺术语言表达形式,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和文化意义。
  注释:
  ①陈传席.中国山水画史[M].南京:江苏美术出版社,1996:333.
  ②丹纳.艺术哲学[M].南京:江苏文艺出版社,2012:37.
  ③王世贞.艺苑卮言[M].南京:凤凰出版社,2009.
  参考文献:
  [1]徐复观.中国艺术精神[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2]陈传席,顾平,杭春晓.中国画山文化[M].天津: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2005.
  作者系陕西师范大学美术学院2012级硕士研究生
  (责任编辑:张斐然)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645316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