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初中生物课堂教学四步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邱芬英

  为了更好地贯彻执行新课程新教材的精神,将课堂还给学生,提高教学质量,从而真正做到有效教学,笔者针对生物课程的特点以及在初中学科教育的位置,采用“四步”开展教学活动。
  
  第一步:独立预习为前提
  
  预习时间根据教材内容多少和难易而确定,不需要太长,5~10分钟便好。预习讲究“粗读”,即用较快的速度概览全文,了解梗概,对新课有粗略和直观的印象,对课文中的主要问题做到心中有数,达到“好读书,不求甚解”的境界便可。预习还讲究“自学”,即学生独立自主学习,教师只需给出相应的思考题,营造安静的氛围,督促学生自学,最好能提前准备学案,让学生有个预习的方向。
  教师引导学生在预习的过程中做好记录,将生物概念、规律等结论性内容用笔勾划起来,留下展开思维的痕迹。学生在预习的过程中适当做些预习笔记,标记课文的重点和难点,在知识点旁边写下概括性的词语,如生活环境、结构特点、功能、意义等。由于生物教材中图表较多,学生在预习中要结合图表内容,如心脏的结构要联系上模式图进行学习。
  在阅读书本知识的过程中,容易理解的内容学生可以顺畅地游览下去,如果遇见疑难的知识点要做好记录,不仅为后面顺利开展教学活动做好准备,同时让学生带着问题听课,有的放矢,从而提高课堂效率。
  
  第二步:自由探讨是关键
  
  经过预习后,学生对新课知识有了大概的了解,同时也产生不少的疑惑。接下来的环节是教师引导和鼓励他们进行小组讨论,自由交流,探讨本节课的知识点,初步确定重点和难点,并对前面留下记录的问题或者教师给出的思考题尝试着解答。
  首先,提前分好小组。将学生按照强、中、弱层次安排座位,每个小组4~6人,这样学生在探讨过程中就不至于群龙无首,一盆散沙。由好学生带动基础不扎实、厌学的学生,让他们在讨论中共同学习,共同进步。
  其次,精心设计问题。设计的问题具有可讨论性,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避免表面化和形式化。如在《光合作用》中设计讨论题:叶片在什么情况下不能进行光合作用?这是个开放式的问题,可以让学生积极探讨,然后由教师总结出进行光合作用的要素。
  最后,及时评价学生。对表现好的小组和学生进行肯定、表扬,树立学生的自信心和自豪感,激发他们积极地投入到学习探讨中,从而形成良性的循环,为今后开展探讨活动打下良好的基础。
  
  第三步:疑难解答为提升
  
  不少学生不敢对书本知识产生质疑,只是一味地接受,甚至囫囵吞枣,就如“饭来张口,衣来伸手”般等着教师将知识塞进他们的脑海。针对于这些普遍存在的现象,如何激发学生在生物课堂上主动向教师提出问题呢?
  首先,保持和蔼可亲的语态。教师鼓励学生积极提问,不管他们问了什么,都不能用轻蔑或者严厉的语气打击他们的积极性,尤其是对于基础薄弱的学生,更要爱护他们的积极性,尊重他们的人格。教师要认真对待每个学生提出的问题,真正做到“为生解惑”。
  其次,引导学生学会设疑。一个班集体中,学生良莠不齐,有的学生不懂设疑,有的学生不善于发现问题。教师引导学生针对书本的思考题或者教师给出的思考题反问教师,也可以对于不理解的知识点设疑,还可以利用生活或者自然中常见的现象设疑。
  最后,及时评价学生。对提出问题的学生给予肯定,对找出好问题的学生给予赞扬。鼓励学生勤学好问,要将“为什么”常常挂在嘴上,记在心中。
  
  第四步:知识整合是保障
  
  知识整合,就是把零散的知识衔接起来,实现资源共享,形成有价值有效率的一个整体。通过前面三个环节,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有了大概的了解,最后将新课内容连成一条主线,对重点、难点进行分析,查漏补缺,将前面环节中零散的知识经过整合后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就如散乱的珍珠被线穿成项链一般,让学生轻松地收获知识成果。比如《动物的生殖和发育》一课中,教师最后将蝗虫、家蚕、蛙的发育综合起来进行比较,让学生明确不完全变态发育和完全变态发育的差异。再如《人体细胞获得氧气的过程》一课中,教师将内容进行整合,归纳出完成呼吸的四个环节,不仅突出重点和突破难点,还将整个知识体系紧密地结合起来,让学生一目了然。
  
  责任编辑 潘孟良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6495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