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建构主义理论视野下的高校音乐教学与学生能力培养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建构主义强调不同主体之间的互动,彰显出人的能动性与文化的力量。本文试图从“正视差异,承认差异,让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发展”的基本理念出发,充分利用现有的音乐教育资源,通过对自我意识的积极构建,情境教学,课堂教学策略的实施等几个方面的阐述和探讨如何在建构主义指导下进行高校音乐教学。
  关键词:建构主义学习理论;高校音乐情境教学;自我意识构建;教师角色转换
  本文为全国教育科学“十二五”教育部科研规划课题《以培养学生能力为导向的教学模式研究》的子课题,课题名称:新课程背景下高校学生音乐自主学习教学模式的设计和学生音乐能力培养的意义研究,项目编号:HNB201203035
  建构主义源自关于儿童认知发展的理论,由于个体的认知发展与学习过程密切相关,较好地说明人类学习过程的认知规律,例如学习如何发生、意义如何建构、概念如何形成,以及理想的学习环境应包含哪些主要因素等等。建构主义思想可以指导有效的认知学习理论,真正的学习应该是能主动建构自己知识的过程,是通过新经验与原有知识经验的相互作用而不断充实,丰富和改造自己已有知识经验的过程。在我国高校音乐教育的培养模式中,教师通常是教学活动的主导者,学生是教学活动的被动接受者,这样就导致学生无法发挥其主体能动性,因此也不能培养学生的个性和情感,所以,高校音乐教育就应更新观念,从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和促进学生个体发展为新的教学模式。
  音乐教育更是一门实践性、参与性都很强的学科,普通高校的音乐教育不仅是素质教育,而且是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音乐教育对于大学生的人文素养和艺术修养以及文化底蕴的提升,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针对高校学生的思维活跃、积极探索能力较强的特点,以建构主义理论来指导高校音乐教学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建构主义指导下的高校音乐教学研究,应该以学生为中心,强调音乐学习的主动性、社会性和情境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性,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和发现,自觉对所学知识意义进行主动建构。
  一、构建主义溯源
  建构主义是“伴随着信息技术的日渐普及而逐渐发展起来的”。①其最早提出者可追溯至瑞士的皮亚杰。他所创立的关于儿童认知发展的学派被人们称为日内瓦学派。皮亚杰的理论充满唯物辩证法,他坚持从内因和外因相互作用的观点来研究儿童的认知发展。他认为,儿童是在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逐步建构起关于外部世界的知识,从而使自身认知结构得到发展。建构主义在知识观上强调知识的动态性,认为知识并不是对现实世界的绝对正确的表征,也不是放之各种情境皆准的教条。建构主义强调的是学习者的学习潜能及其经验世界的丰富性、差异性,以及学习过程中的主动建构性。在皮亚杰理论的基础上,科尔伯格、斯滕伯格、卡茨等人对建构主义理论做了进一步的研究,并对认知过程中如何发挥个体的主动性做了认真的探索。
  建构主义者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教师或者同学)的帮助,利用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获得学习内容。建构主义理论包括两个方面的基本内容,即关于学习的含义与学习的方法。并且将 “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作为学习环境中的四个属性。②
  1.情境。通常情况下,情景是指学习环境中的情境必须有利于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意义建构。应用在教学中则表现为考虑教学目标分析和有利于学生建构意义的情境的创设问题,情境创设是教学设计的最重要内容之一。
  2.协作。协作发生在学习过程的始终。协作对学习资料的搜集与分析、假设的提出与验证、学习成果的评价直至意义的最终建构有重要作用。
  3.会话。会话是协作过程中的不可缺少环节。协作学习过程本身就是会话过程,这一过程集合了每个学习者的思维成果,并为整个学习群体所共享,师生之间以及学习小组成员之间需要通过会话商讨如何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的计划。会话是达到意义建构的重要手段之一。
  4.意义建构。意义建构是指事物的性质、规律以及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是整个学习过程的最终目标。在学习过程中帮助学生建构意义就是要帮助学生对当前学习内容所反映的事物的性质、规律以及该事物与其它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达到较深刻的理解,形成关于当前所学内容的认知结构。③
  二、将构建主义运用在高校音乐教学中
  一直以来,高校音乐教育中教师是教学目标的制定者和教学活动的主导者,支配着整个教学过程,学生是教学内容的被动接受者。这种教育模式无法有效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能培养学生的个性、意志和情感。但是在信息化高速发展的今天,除了教师的教授,学生们可以从具有海量信息的网络上学习自己想要的知识,这样一来,教师的在教学目标中的重要性质仿佛减轻了,实则不然,在构建主义的观点中,教师应在教学中从主导变成辅助,从培养学生主体性、促进学生自我发展的角度构建新的教学模式,这样才能让学生不仅仅是被动的接受,而是在学习过程中借助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自觉学习,加强沟通交流,自主主动建构知识。通过新经验与原有知识经验的相互作用而不断充实,丰富和改造自己已有知识经验的过程。做到如何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习的主动性、社会性和情境性,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以及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才是音乐教学中的重中之重。
  传统的音乐教学模式,过于强调教师的作用和知识的传授,忽视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忽视了对作为个体的学生的情感、主体性和创造性的培养。在以建构主义理论为指导的教学中,教学应该是以学生为主,学习不是简单的输入、存储和提取,而是新旧经验之间的双向相互作用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教学的情境,例如在欣赏课上,要先向同学介绍相关背景,甚至可以将讲台交给同学们,让同学们自己进行对于音乐创造的背景以及所要表达的情感的阐释,教师最后做点评。不仅仅是要用耳朵听用眼睛看,还应当亲自演示,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同学研究音乐的兴趣与热情。   以欣赏小提琴协奏曲《梁祝》为例,教学可以由情境设计,独立探索,学生讨论,获得知识四个环节来构成。小提琴协奏曲《梁与祝》是陈钢与何占豪就读于上海音乐学院时的作品,作于1958年冬,翌年5月首演于上海获得好评,首演由俞丽拿担任小提琴独奏。小提琴协奏曲《梁祝》题材取自于家喻户晓的民间故事,以越剧曲调为素材,单乐章,带标题。乐曲的结构为奏鸣曲式,由引子、呈示部、展开部、再现部组成。作品以“结拜”、“抗婚”和“化蝶”三个主要情节,分别作为乐曲呈示部、展开部、再现部的内容。运用我国戏曲中丰富的表现手法以及西洋协奏曲中的奏鸣曲式,不失民族性。
  在情景设计阶段,围绕学习内容,确立主题之后,可以将将学生引入一定的问题情境。让同学查阅民间故事梁祝的相关资料、包括书籍,影视剧等。在课堂上播放关于梁祝的图片或者视频,让同学们对本次课程的主题做到大致了解。在情景设置之后可以让学生自己探索,教师点拨,或者也可以由教师提出问题,学生解决问题,例如梁祝故事发生的年代背景,同一时代的有哪些其他的音乐作品等等。在学生讨论环节,可以让学生自由分组讨论,直接说出心中对乐曲的直观感受,也可以从技巧等方面分析作品。集体讨论是构建主义教学中十分重要的一环,集体讨论可以达到协作学习的目的,增强学生对所学习主题的理解与把握,使学生的音乐理解和欣赏达到新的水平。在共享集体思维成果的基础上达到对当前所学概念比较全面与正确的理解,使原来多种意见相互矛盾、且态度纷呈的复杂局面逐渐变得明朗和一致起来,最终完成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
  最后由于教师将学生收集到的所有资料信息汇总,进行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随着讨论的不断深入,交换的不同观点,可以加深学生对以小提琴协奏曲的感受,理解,进而完成对相关问题的意义建构。对学习效果的评价包括学生个人的自我评价和学习小组对个人的学习评价。音乐课堂上可以运用自评法、他评法、定量评价法和定性评价法等方法,综合评价学生对作品概念的理解,从客观公正的检验学生学习的效果。评价内容可以从三方面入手,1.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2.对小组协作学习所做出的贡献;3.是否完成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等。
  这这个教学过程中,学生不再是被动的接受者,而是主动的参与意义的建构。在学习中他们将自身原来具有的知识带进学习的过程,融合升华最终变成新的知识。在问题面前他们要做的就是用之前的相关经验和自身的知识能力对问题通过疑惑-讨论-解决这三个阶段,最终接受新的知识。教师即作为建构意义的帮助者,在整个教学活动中起到积极地促进作用。
  结语
  面对建构主义教育理论的影响,教师这一角色的特征正在发生着新的变化,我们必须对教师的角色进行重新定位,实现建构主义视角下的教师角色重构。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扮演的最主要的角色是引领者。在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的高校音乐课堂中,教师不仅仅要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以及对音乐认知的程度,还需要是激发学生的音乐学习动机,促进学生把当前所学的音乐内容和已有的经验联系起来并进行反思,促进知识的意义构建。教师应该让学生自己去探索,通过对乐器的主动操作、对音乐的积极感知和自由表达来有效学习。激发学生的音乐动机,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为学生提供感受音乐的各种便利。
  建构主义学习强调学生对已有知识经验基础上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以及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强调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理论强调学习的主动性、社会性和情景性。人的环境与经历不同认知的结构通常也是不同的。例如在欣赏云南民歌《小河淌水》的时候,有人的关注点是阿妹对阿哥的等待思念的情深意切,有的人则是关注歌曲本身带来的意境上的构思与遐想。建构主义教学模式强调主动、批判性、情景性、建构式的学习方式,注重培养有浓厚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学习者。从“正视差异,承认差异,让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发展”的基本理念出发,充分利用现有的教育资源,进一步优化教育结构,通过强调学校教育的民主化定向、自我意识的积极构建,教学策略的有效实施,使教育过程能为音乐学生的发展展示合作的前景,能为学生的潜能的实现提供优质的环境。努力做到实践有价值,理论创特色,积极探索新课程背景下音乐自主学习的教学新模式。
  参考文献
  [1] 郑莉.现代音乐教学理论与方法研究[M].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2004.
  [2] 陈荣.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指导下的音乐情景教学 全国高等音乐教育课程发展与教学研究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3] 尼古拉斯・G.奥努弗 建构主义的哲学渊源探析 世界经济与政治2006年第9期
  作者简介:张蒙(1978年5月―)女,硕士研究生,郑州师范学院音乐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器乐教育理论与实践。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661726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