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苏科版教材例题教学的思考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胡珏

  【摘 要】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很多教师越来越重视课本中的例题教学了。例题教学是数学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加强和改进数学例题的教学,对理解和掌握基础知识、培养数学思维、发展智力都是至关重要的。认识数学例题的基本作用,思考数学例题的教学,对“上好一节数学课”将起到非常大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苏科版教材;数学;例题教学;思考
  一、认识数学例题教学的作用
  数学例题是数学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教材中“例题”的定义是用来说明某一定律或定理帮助学生掌握某一公式而设的作为范例的习题。苏科版初中数学教材中,例题教学是数学教学过程中的一个极其重要环节,它是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基础知识,熟练运用和巩固知识及培养技能的过程,也是学生树立数学思想方法和思维训练的过程。教师教学中要用一定的时间对数学例题进行分析讲解,学生要用一定的时间对例题进行学习,对例题恰当有效地处理是上好一堂数学课的关键。
  目前的教学过程,不少教师教法过于陈旧,还是传统教法占主导地位,数学教师在例题讲解方面采用的是“教师讲例题,学生仿例题”的公式化的教学,讲过后,学生还不会,这种单纯性地讲授和简单地套用阻止了学生思维的发展。而教材中的例题富有典型性和深刻性,造成这种原因的主要原因是例题教学中存在误区,影响到学生数学素质的培养和提高,对教学效果也有一定的影响。那么如何引导学生充分利用例题揭示其深刻性,领悟其奥妙性,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对课本例题进行“深加工”。
  二、对例题的变式理解
  在数学学习中,很多同学往往喜欢做大量的课外习题,而对于数学书常常丢在一旁,很少花时间去研读,这种做法是有失偏颇的,殊不知教材中的例题具有很强的代表性,如果我们能多花时间去仔细研究,多做一些思考,必定会有收获。下面我就为大家介绍一个由苏科版教材复习题所引发的思考。
  在解题教学的思维训练中,通过改变问题背景进行变式训练是一种很有效的方法。通过从不同角度去改变题目,通过解题后的反思,可以把一个看似孤立的问题从不同背景向外扩散,并形成一个有规律可寻的系列,在问题的解答过程中发展学生类比的数学思想。
  例:一条直线上有n个点,两两连接一共可以得到45条线段,则n为多少?
   变式1:在一次聚会中,每两个参加聚会的人都互相握了一次手,一共握了45次手,问参加这次聚会的人数是多少?
   变式2:生物兴趣小组的学生,将自己收集的标本向本组其他成员各赠送一件,全组互赠了182件,求全组人数。
  通过以上问题的解决,你有何感悟?你能自编一题吗?
   例题是一道纯数学问题,只要抓住从一个点出发可以得到(n-1)条线段,则n个点可以连接n(n-1)条线段,但是每条线段都重复了一遍,所以要除以2,而变式通过改变问题背景,教师有意识、有目的地引导学生从“变”的现象中发现“不变”的本质,从“不变”的本质中探究“变”的规律,总结出规律,发展学生类比的数学思想。教师在教学中还可以转变观念,引导学生进行适当的变式,学生在变式过程中有困难的,可在教师的点拨与启发下完成,这样可以更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参与创新的意识。
  三、对例题教学的反思
  重视教材例题的教学,要能从例题中提炼出一些重要的东西,如基本图形、基本思想方法等。通过例题教学来激活学生思维,深化对以例题为载体的知识、技能的理解。教师在充分了解学习状况,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前提下,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往往不是十分明显,经常隐藏于例题或习题之中,教学中如果重视对课本例题的“改装”或引申,进行必要的挖掘,即通过一个典型的例题进行拓展,最大可能的覆盖知识点,把分散的知识点串成一条线,往往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有利于学生知识的建构。
  通过改变条件或结论,引导学生从不同的方面考虑问题的解答,让学生重新认识问题,通过解题后的反思,引导学生归纳出同一类问题的解题思维形成过程与方法的采用,逐步培养学生灵活多变的思维品质,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教育家赞可夫说过“教学工作最重要的任务就是以最高的效率推动学生的一般发展,以最好的教学效果来达到最理想的发展水平”。在数学课堂教学中,例题的讲解既要巩固学生的新知,又要能拓宽学生的视野、提高能力,给学生有所示范、有所启发。苏科版教材旨在落实《数学课程标准》中“实践与综合应用”这一领域的课程目标,注重引导学生“做”数学,以“生活・数学”、“活动・思考”为主线,为学生提供了较多的“做”数学的机会。通过对数学课本例题的“深加工”,加深和拓宽了学生的数学知识面,体现出“源于课本,高于课本”,从而提高学生思维品质,增强其应变能力,培养其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进而真正把对能力的培养落到实处,让学生学会用数学的眼光来描述、分析、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增进学生不断探求新知的欲望。
  【参考文献】
   [1]余文森.解读教与学的意义[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2]马先龙.一道课本例题的变式教学[J].初中数学教与学,2012,(3)
  [3]崔恒刘.一道课本复习题的题后反思[J].中学生数学,2012,(24)
  【作者简介】
  胡珏,1981年6月生,女,汉族,江苏人,江苏常州市北环中学,中学一级,本科,研究方向是数学教学。
  (作者单位:江苏省常州市北环中学)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674724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