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留空白给学生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宋传芝

  摘 要:空白是指给学生留下自主思考的时间,在教学中善于运用空白对学生的培养很有好处。就此空白的产生和应用进行梳理,是一种教学经验的总结与概括。
  关键词:教学;学生;空白
  中国画强调留空白,教学中用上更好。课堂教学中学生应是学习的主人,是课堂的主人。教学中应让学生多参与、多合作,在经历知识的形成中获得成功感。课堂上让学生多尝试、多探索,给学生留足空白非常重要。
  一、树立新的学生观,感悟新教材教学
  初次使用课改新教材,感觉很迷茫,因此课堂上使用以往的教学方式,上课后认为新教材也如同以往。而待学生的考试成绩公布之后,我更迷茫了:学生成绩很差。我出了问题?还是学生出问题了?为什么一样的认真执教,一样的努力工作,却会得到如此结果?于是我就开始学习先进的理念,吸取有用的经验,读取广泛的书刊,可谓“柳暗花明又一村”,我悟出了新教材需要新的学习方式和新的教师角色,开始转变自己的教学观。由于新教材的内容本身并不复杂,讲清楚不难,难的是学生理解与创新。故此留出空白让学生亲自参与,表面看来,这样教学是降低了课堂知识传授的效率,但实践证明,这样做不仅不影响学生的学习,还更有利于学生的发展。如,在讲解“将一个正方体的表面沿某些棱剪开,展成一个平面图形,你能得到哪些平面图形?”时,老师将剪开的平面图形展示,然后告诉学生得到的平面图形数并不难,但这样做不会在学生头脑中留下鲜明而深刻的印象。如果让学生亲自将准备好的正方体沿棱剪开,进而得到一个正方体的表面沿某些棱剪开能得到的平面图形数,学生会感到真实、可信、准确,同时培养了学生动手、动脑的实践能力,并且能感受到成功的快乐,是教师的讲解所无法给予的。所以,让学生多尝试、多探索,会提高课堂效率,提高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同时为打造高效的课堂增加保障。
  二、注重让学生经历探索过程,把握新教材教学
  经过摸索、实践探究性学习这一做法,终于有了可喜的成绩。我所担任的班级在之后考试中成绩很出色。实践证明,新教材的教学不应该再穿新鞋走老路,应有自己的特色。在进行探究活动时教师不能急于求得结论,迫切把学生往结论上引,轻视学生的探究过程。初中生进行探究性学习的题目是科学上已有定论的,之所以让学生去探究、去发现,是想让他们去体验和领悟科学的思想、观念,去经历前人获取知识的过程,同时获取知识,在经历知识的形成中获得成功感。
  教师应多给学生留足空白,让学生尝试、思考,掌握知识点,打造高效的课堂。
  在一堂课中并不是不需要教师,关键是教师讲什么、什么时候需要讲,怎样讲。学生还需要模仿、练习、独立设计等,这就看教师适时引导或点拨时机的重要性了。
  三、推陈出新,促进新教材教学
  在讲《用因式分解法解一元二次方程》时,为让学生掌握用因式分解法解一元二次方程,先让学生回顾与复习因式分解,即
  出示:
  把下列各式因式分解:(1)2x2-x,(2)x2-16
  通过完成因式分解进而让学生合作、探究新知,即出示:
  解方程:(1)2x2-x=0,(2)x2-16=0,从而顺利地学到知识。可以说,给学生留足了时间让其去尝试、去体验成功,课堂是高效的。
  知识的积累是创新的条件,丰富的想象与思维是创新的源泉。教师要不断启迪学生的思维,创造学生思维相互碰撞的条件,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使学生成为具有创新能力的新一代人才。
  四、课内外结合,丰富新教材教学
  教师要课内外结合,让学生重视课内知识学习的同时走出课堂。生活是丰富多彩的,数学知识作为生活中最凝练、最富表现力的语言,也必然体现出它的多姿多彩。数学学习是一种活动,这种活动与骑车、跳绳一样,不经过亲自体验,仅靠听或看他人的演示是学不会的。数学来源于实践,和日常生活紧密相连,作为教师,必须认识到这一点。如,在教学《数怎么不够用了》这一节时,为了更有利于学生掌握正、负数的知识,可以让学生举一些生活中的实例,把对课内知识的学习转向课外,走进实际生活,提高数学的应用性价值。
  在教学过程中以知识为载体,以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为核心,运用各种手段,激活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才能真正使素质教育走进课堂、促进新课改的进程、培养出新一代的创新人才。创新意识的激发、创新思维的训练、创新能力的培养,应是素质教育中最具活力的课题,毕竟创造性是人们开拓精神的实质和核心,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或开拓精神是数学教育始终令人感到鼓舞的奋斗目标。
  编辑 张珍珍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675660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