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基于人才培养的阅读教学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王一心

  摘 要:语文教师应该根据语文学习的基本要求,帮助引导初中生进入阅读的最佳状态。在此基础上,辅以恰当的方式方法推进阅读,不断地把学生听、说、读、写能力提高到一个新的境界,为学生成才打下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初中生阅读;兴趣;方式;措施;成才
  中图分类号:G633.3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5)11-0058-02
  我们今天所处的时代,的确是一个具有多重身份、多重性格的时代,这是文化空前繁荣的时代。在这个特别的时代,大众文化和快餐文化的涌起,已经对传统意义的读书生活构成了冲击,那些街头地摊无内容、无品位、无思考的浅薄书籍,在一定程度上占据了青少年的阅读视野,“所学皆成性格”,学生因此性格浮躁,见识浅陋。那么,我们拿什么可以拯救阅读?阅读经典则是我们亮出的一把锋刃利剑。因此,如何引导学生走上“读好书”的阅读正道,养成“好读书”的良好习惯,真正体验“读书好”的价值意义,就成为我们语文教师的责任和义务。我们应该结合自己的实际工作,不断探索阅读教学方法,使阅读成为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途径。
  一、理解、诵读、积累每日名言
  一句话可能会影响一个人的一生,也可能从此改变一个人的命运,因为在大千世界磅礴、凝重、有情而又无情的时空里,古今中外无数的仁人志士,在漫长而又繁重的生命进化历程中,以巨大的努力换来了大量难以量化的思想、哲理、经验、教训。他们往往只言片语,却闪耀着永不熄灭的光辉,言简意赅地勾勒出矗立于天地间那有形无形的脊梁,虽三言两语却能影响和改变人的一生,正因为如此,每天诵读一句名人名言则是极具意义的学习方式。我们可以把名言写在黑板边固定的位置里,课前学生齐读,之后让学生解读,教师最后评点,要求每位同学做笔记积累,力求记忆。所写名言涉及古今中外,多以立志、治学、求真、向善、惜时、勤勉等为主要内容,如“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刘向)“君子不隐其短,不知则问,不能则学。”(董仲舒)“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诸葛亮)“没有理想的青春就是没有太阳的早晨。”(别林斯基)“美如果有真来添加光辉,就会显得更美。”(莎士比亚)“合理安排时间,就等于节约时间。”(培根)等等,名家思想的精髓,语言的精华,字字玑珠,枚不胜举。我们师生在凝练和通俗中聆听到这些高贵灵魂动听的声音,在他们的指引下,我们懂得了如何做才能让生命如他们一样光彩美丽。这些名家名言,对于正处于正心养志阶段的少年来说,价值是无法估量的。
  二、走进、接触、阅读经典名作
  不朽的经典名著凝聚了世代人类思想艺术的精华,可以陶冶人的情操,给人以深沉的思维空间,学生可以通过这些不朽的文学作品认识和感悟世界。通过阅读经典名著,学生对真善美、假丑恶会有深刻的认识和理解,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比教师肤浅枯燥的说教要深刻得多。普希金说:“人的影响短暂而微弱,书的影响则广泛而深远。”这充分说明了读书的价值和意义。
  结合语文教学改革,新课程标准也对课外阅读提出了具体的要求,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阅读二至三部名著,并对课外阅读提出了建设性意见,这就使我们的阅读从课内走向了课外,阅读的境界更加开阔,使语文学习真正走进了大语文的学习天地。就语文教材的选文看,有一半以上的文章属于文艺性作品,大多选自经典。如《诗经》里的《关雎》《蒹葭》,《史记》里的《陈涉世家》,《三国志》里的《出师表》,外国作品《鲁滨逊漂流记》里的《荒岛余生》,《假如给我三天光明》里的《再塑生命》等等。古今中外的名著以片断的形式在课本里频频出现,如果对原作没有全面的了解,那么断章取义的现象就会时有发生。根据每期课标对名著阅读的要求,我提前指导学生从阅读“名著导读”开始,从阅读导读的精彩片断开始,首先消除对名著的陌生感,进而产生兴趣,让学生着手阅读原作,为课内学习奠定基础。苏霍姆林斯基说:“学生智力的发展取决于阅读能力。”还认为:“学生除了教科书以外什么都不阅读,那他连教科书也读不好。”他的论述道出了课内外阅读的关系,我们让学生读名著就从课文这里起步,让学生在实际的学习中体会课内外阅读的互补关系,这样,他们对名著阅读的艰难感就渐渐地淡化了,对名著的阅读兴致就产生了。使学生明白语文学习的有效和高效应该是“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
  为了确保学生读书的兴趣和习惯的延续,可以每周设两节阅读课。在阅读课的起初阶段,严格规范读书内容,力求读经典,读佳作。在这样的要求下,杜绝了学生阅读流俗书籍的现象,使读好书的现象蔚然成风。阅读课上,学生们在征服书的同时,完全被书征服了,他们完全沉醉于名作的艺术生活里,课堂是那么安静,是恬静的书香迷醉了可爱的小读者,是经典营造了如此雅致的学习环境。经典正以它的魅力改变着学生,滋养着躁动不安的少年心灵,使他们渐渐成为心境清明,坦诚大度,庄重典雅,气韵不凡的人,这就是经典的价值,是我们阅读经典的终极意义之所在。
  三、推介、交换、共享美文佳作
  阅读,不仅仅指阅读鸿篇巨制,还包括好多古今中外的名家短文。这些短文,文质兼美,脍炙人口,思想内容深邃,艺术形式完美,有很高的美学价值,几乎每篇文章都能给人以美的陶冶,美的享受,美的启迪。作品中美的力量都能拨动学生思想上和感情上的琴弦,或刺激,或安慰,或兴奋,或激励……多如雪片的书刊报纸,美文在哪里选检?我们可以向学生推荐。比如著名期刊《读者》,还有北京的散文期刊《意林》,由陕西省著名作家贾平凹主编的入选中学语文教材文章最多的文学杂志《美文》,还有吉林省发行的短小精悍,篇篇投射出智慧火花的刊物《杂文选刊》等等。有些杂志学生在书店报刊亭买不到,我就把自己订阅购买的借给学生阅读,学生也把自己认为非常好的读物借给我,在这样的交流中,拓宽了阅读的空间。同学们借给我的书有的是他们的奖品,有的是妈妈或爸爸出差时带给他们的礼物,书确实很好,我和我的学生一样,怀着感激和感动,认真地阅读彼此的书,体验这样的关照,心情如读书一样快乐。教师应该是阅读的带头人,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当书籍成为教师的第一至爱的时候,喜爱读书便会成为学生的第一爱好。”因此,我选择了读书为我的至爱。我们师生共读的生活,是如此的鲜美、精彩、高尚。   美文佳作,浩如烟海,谁也无法在有限的生命里读尽天下文章,何况是年纪轻轻的中学生,为了强化阅读的习惯和阅读的兴趣,我每节课轮流让两名同学或诵读或演讲自己读过的美文,与大家共享文学艺术的美丽。课上,读者之用心,听者之专注,热烈的掌声回响在阅读的晴空之上,读的同学为了让大家能听到好文章,他首先应该是个好的文学鉴赏者,谁也不愿辜负大家的期待和掌声。因此,精品文章加之声情并茂的诵读或演讲,把阅读这一学习方式推向了高潮,学生的读书生活是如此的多彩、快乐、幸福。
  四、创作、学习、交流师生互动
  大量阅读好的课外书,有益于写作水平的提高。读书人便是写书人,写书人更是读书人,作家之所以能够创作大量的文学精品,是与他们博览群书分不开的。苏霍姆林斯基曾说:“书籍对少年来说,并不是真理的仓库,而是内心体验的源泉。”学生通过别人的作品激发、唤醒和强化潜藏在自己内心深处的文学情怀,于是,他们的心灵穿越由种种文学技巧铺垫出的幽雅小径,达到了对自身的了悟。接着,就有了表达抒发的愿望,他们创作出了许多优秀的习作。写作就是作者有话要说,我因此不指定要说的内容,一般不定题目,只要求写真实,写漂亮。对于评阅,方法是先互改,再自改,后由我评改。首先分小组改,之后每组选出优秀作文,由作者本人朗读,小作者那些奇异的思想,纯真的情感,灵动的语言,令同学们叹服。同学们的作品真正体现了鲁巴金所说的读书的价值――“读书是在别人思想的帮助下,建立起自己的思想。”
  有些时候,我也把自己的文章读给学生听,学生的掌声一直激励着我笔耕不辍。文章在形成前后,我总愿意拿去和学生共同构思推敲,智慧的学生们,想象力和创造力常常让我刮目相看。托尔斯泰说:“理想的书籍是智慧的钥匙。”我想说:“学生的智慧钥匙,完全来自于理想的书籍和理想的阅读。”
  五、回馈、展示、体验读书的快乐
  在诵读经典,快乐读书活动进行一段时间后,定期组织“快乐读书、快乐成长”心得交流会。在交流会上,同学们或娓娓道来,如泉水淙淙;或气势磅礴,如江河滔滔;或温婉细腻,如玉帛临风……给我们大家倾情讲述读书的经历和感受,讲读书的乐趣和收益。每位同学精彩的读书体会,再次成为所有读书人的绝好的阅读。看看我们的讲者和听者,他们对读书的那种谦逊尊重的态度,那份敬畏淳朴的情感,那些雅致娴静的姿态,已经突现了读书的效果。我那时想,谁也不会说出“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千钟粟”这样的话来,因为我们读书主要是为了提高修养,提纯人性。而不是将读书庸俗化,成为向外索取的工具。朱熹曾说过,读书的目的之一就是为了让人变化气质。学者余秋雨也说:“阅读的最大理由是想摆脱平庸,早一天就多一份人生的精彩,迟一天就多一天平庸。”我希望我的学生能因读书而脱俗,因读书而聪慧,因读书而淑雅,因读书而富有涵养。他们正在读书,我相信阅读的力量。
  有人说,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博彩,足以长才,使人开茅塞,除鄙见,得新知。因为书中有着广阔的世界,书中有着永垂不朽的精神。读好书是一种雅趣和乐趣,是向智者学习的方法,是经历别样人生的机会,是一张迈向未来世界的入场券。狄金森说:“没有一艘船能像一本书,也没有一匹骏马能像一页跳动的诗行那样――把人带向远方。”余秋雨说:“生命的质量需要锻铸,阅读是锻铸的重要一环。”因此,正值寻觅生命方向、追求理想目标的中学生,需要有严谨的阅读态度,需要有科学的阅读方法,需要有正确的阅读目的,更需要有精纯的阅读质量。在引导学生阅读的过程中,以上的做法的确属于一种激情的尝试,使我和我的学生们的读书生活充实而快乐着。
  读书是一种寂寞的学习,但也是一种充实的学习。我们将继续用优雅的书香弥漫我们未来所有的日子,用寂寞的力量,去强大读书的力量。在读书路上,沐浴书香,让阅读神采飞扬,让生命因阅读而绚丽多彩。
  参考文献:
  [1]刘畅.创造劝读劝学的书香环境[J].基础教育参考,2011(10).
  [2]刘淑侠.如何在阅读中进行有效积累[J].现代教育科学,2011(04).
  [3]石春霞.送给孩子一把阅读的金钥匙[J].吉林教育,2009(04).
  [4]丁翠萍.让学生在阅读中成长[N].江苏教育报,2011-09-26.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678730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