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读毕淑敏《愿你与这世界温暖相拥》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兰琳玲

   惜命,不见得是胆小的表现,也不见得是轻视感情,而是出于一种对生命的敬畏,对生命的珍惜。俗话说,好死不如赖活着,不无道理,生总是有生的价值、生的意义和生的精彩;然而一旦死亡不可避免,那么我们也没有必要去留恋什么,还是要坦然地去面对,毕淑敏在《永别的艺术》里就谈到了那种从容的永别,有尊严的料理死亡,尽可能的避免活者的悲痛,那是死亡别样的坦荡。
   活着,有时也许有无奈,有烦恼,甚至有悲愁,有痛苦;有时也许有开心,有快乐,甚至有幸福,有成就。生命就是一排调料,酸甜苦辣咸,味味俱全;生命也是一抹彩虹,赤橙黄绿青蓝紫,笔笔精彩。当你面对着困难、挫折甚至苦难,能够淡定地泰然处之的时候,说明你成熟了。到了四十不惑的年龄,人就平生出几分随和,几分宽容和几分大度;少了一些计较,一些介怀和一些纠结。去干一些有意义的事情,实现自己的生命价值,听起来有些假大空,但是当一个人在经历了理想与现实的差距磨砺之后,没有沉沦,没有放弃,更没有消极,重新再说这句话时,我想这句话就有了不同寻常的含义。《每只小狗都有一个目标》告诉我们,可以为自己确立一个目标,哪怕等待,哪怕失败,目标始终还是目标,它可以由长期变为短期,也可以由整体变为局部,但是人不能没有目标。目标可以不是名利,可以不是地位,目标是生命价值的精彩体现,目标是你和死亡赛跑的动力。
   死亡,本不是现在会考虑的事情,但就在今年的清明时节,家中有亲人离世,经历了那种撕心裂肺的煎熬,经历了那种恍如隔世的离别,我开始思考着死亡这件事。原来大家一直都避讳的这件事其实再平常不过了。有时它会来得很漫长,有时它会来得很突然,但不论是漫长还是突然,它始终会来,而且踩着固定不变的步伐,在不经意间一点点地向你靠近,对死亡的恐惧,如果说一点都没有,那是谎言,或者是托词。只是我们可以在死亡来临之前,安排好我们的死亡;或者在死亡来临之前重新审视生命的美好,《生命的借记卡》《我的五样》让我们在面对着死亡的时候重新思索到了生命中最宝贵的存在。
   生和死,看起来完全对立的两件事,在毕淑敏的笔下却成为相互依存的关系,生的精彩实现了死的坦荡,死的坦荡促成了生命的精彩。一个人只有不断地意识到死亡的存在,才有可能不顾一切地把握生命的精彩,不顾一切地延伸生命的长度,不顾一切地拓展生命的宽度。正因为人生苦短,才会想施展抱负;正因为死亡临近,才会更珍爱生命。曾经看过一篇文章,讲如果你的人生只剩下七天,你会去干哪些事情,很多人都会觉得时间一下子宝贵了起来。试想如果你的人生就是由这样的无数个七天组成起来的,那么你的生命该是有着怎样的精彩。古人今人关于时光匆匆的格言警句已经有很多了,毋用我在此赘述,死提醒了我们生的可贵。同样生的意义让我死的泰然,很久以前,司马迁就在《报任安书》中说道:“人固有一死,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用之所趣异也。”他所说的死的意义在于为什么而死,而为什么而死,恰好又是生的意义。一个人,如果活着的时候能够了却心愿,那么死的时候也会了无牵挂。只有生的时候觉得自己能够实现自己应有的价值,才会在死的时候走的安心。正如毕淑敏在书中《加德满都:直面生死》一文里所写的:“在我们的文化里,孔子说:‘未知生,焉知死。’意思就是说如果我们连生都还没有想清楚,又怎么知道死亡是怎么回事呢?孔子说得有他的道理,但是我想,我们可以把生和死放在一起来思考。”想清楚了生与死,人就平添出些许从容。
   《愿你与这世界温暖相拥》让我们体会到了毕淑敏对生与死的感悟,生的精彩,死的坦荡,是毕淑敏温暖世间的哲学思考。
   兰琳玲,教师,现居湖北武汉。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693549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