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浅议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在技师学院人才培养中的应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张良

  摘要:构建“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是党中央对我国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根本要求,本文结合我校近年来产教融合实施情况和本人实际工作经历,分析了“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探讨了基于产教融合运行模式的教学实施过程、考核评价等内容,梳理了该人才培养模式在构建中容易出现的问题,提出了“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在技师学院人才培养中的一些思考。
  关键词: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技师学院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26-0146-02
  对于培养高技能人才摇篮的技师学院,在中央政策指引下积极探索和实践切实可行的“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非常必要。为此,我校各专业为提高学生技能,将校内实训与产品生产有机结合起来,进行了多年的实践和探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一、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运行模式
  我校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运行由学校统一领导,独立运营,独立核算,独立账户,日常业务由社会服务处负责计划、协调,教务处配合,各系部负责实施产品或项目生产。
  1.社会服务处职责:制定并实施各项生产管理制度;确定年度产值指标并分解至各系部;会同各系部开发、承接产品和业务;协调各教学系部工作,定期召开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工作会议和生产调度会;负责产品销售、外协和财务等。
  2.教务处职责:会同教学系部根据教学目标制定相应教学计划、教学评价,明确各系部、各层次的学生需完成的生产任务或生产工时,承担生产化教学管理工作等。
  3.各系部职责:负责产教融合生产项目的具体实施,制订生产进度计划,制定产教融合教学实施方案,进行生产任务组织安排及月度生产情况统计等。
  二、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制度保障
  为顺利推进、落实生产化实训教学,学校制定如下制度,以规范生产化实训教学过程。
  1.学生产教融合考核要求。根据各专业实际情况,规定在实训教学过程中要求实行生产化教学,学生在不同阶段需要完成一定生产工时,原则上技师段要求学生生产工作量不得低于800工时或100个满工作日(不含辅助生产工时),学生在相应阶段学习结束前提交相关记录。
  2.教师考核指标要求。社会服务处年初分解产值指标,年末考核分系部完成情况,促进各系部推进实施生产化实训教学,系部分解任务至教研组、教师个人。全校教师必须积极投入到产教融合的工作中,树立产教融合是学校建设发展的一项重大举措和方向,作为教学常态化管理,教师在产教融合中的绩效将成为教师职称评聘、职务晋升、年度考核的重要依据。
  3.产教融合工作量的界定。产教融合工作量是指学生在校(含下厂实习期间)参与生产化实训教学所完成的工作量,包括产品加工、校内技改(不含技师研修项目)、部门协作等所形成的工作量。
  4.奖励制度。学校制订了实行生产化实训教学的奖励制度,以鼓励和支持全校教师参与产教融合。
  三、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教学实施过程
  1.生产任务的教学化处理。各系部承接生产任务后,首先必须将生产任务教学化,将具体产品结合教学要求和实际进行教学情境设计,采用“生产任务驱动”教学方法,让学生深入生产一线从事各类实践活动,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良好的综合职业素养。具体按如下步骤开展:(1)生产任务的教学化处理。社会服务处承接生产任务后,科学分析加工方式和工艺,并将任务分解至相关系部,系部落实具体负责教师。教师在具体分析生产任务基础上,制订合理的生产流程与工艺,提炼出完成生产任务所需的专业知识、技能和综合能力,将其教学化。(2)教师备课。教师应按教学要求与生产工艺,精心准备,组织备课,须做到“三备”:①备工艺:制定产品、零件生产加工工艺,编写相关工艺文件。工艺文件应细化至各工序(工步)。②备教法: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应在教学中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主要采用典型工作任务驱动、专题讨论、行为导向法等。③备过程:科学分析教学各环节,组织教学,指导学生完成任务分析,指导学生完成设施(备)、刀具、量具、夹具准备,操作、加工示范,指导学生正确操作设施(备),巡回指导等,督促学生规范操作及安全文明生产,统筹安排生产计划、进度、检验、领料、入库。(3)生产任务负责教师上报教学实施计划。
  2.教师生产任务的教学实施。(1)任务分析:明确任务指标,数量、质量、规格标准及生产时间期限。分析、讲解零件结构特点、材料特点、加工要求,确定加工方法和相关专业知识、工作任务,确定实训(加工)内容。按车间管理流程,确定一定数量学生担任检验、统计、安全、领料和入库等工作。(2)生产准备:编写工艺文件;做好设施(备)、刀具、量具、夹具等准备工作。如数控加工专业完成程序编写和模拟仿真;进行机床检查、调试和毛坯装夹、对刀及试切。(3)制作及检验:正确、规范操作设备完成产品加工,严格执行质量“三检”要求,即首检、巡检、终检入库。(4)教学评价:生产化教学过程必须始终将学生考核放在突出位置,教师应对学生生产过程中的各环节表现和最终产品质量做评分或评价,防止出现为生产而生产倾向。
  3.产教融合的考核评价。学生产教融合考核评价应从学习效果和综合职业能力提升上综合考虑,各专业应结合本身特点,不断摸索、尝试,逐步构建形成行之有效的多元评价机制,具体可从如下方面考虑:(1)采取项目化考核。在产教融合过程中应注重学生综合技能水平的提高,结合实际产品、零件,按生产任务要求分项目考核,突出重要性、针对性和实用性,提高学生操作技能。如数控加工专业生产实训教学可采用以下考核项目:项目一:各模块成绩考核;项目二:产品生产能力考核;项目三:职业素养考核;项目四:安全文明考核。考核项目设置应涵盖本专业对学生技能水平的考核要求、操作规范和安全文明生产意识,强化学生重点知识的掌握。(2)变课堂考核为车间考核。考核内容应与实际生产相结合,将学生完成工时数、合格率和工艺分析能力等作为学生学业成绩。(3)变终结性考核为过程性考核。各专业应重视学生实践过程的考核,以能力为标准,注重过程性考核。按照教学目标、教学要求和岗位能力要求进行分解,技能水平结合学生安全文明生产、工作态度、规范意识、质量意识等方面进行综合考核,同时引入个人评价体系,逐步建立科学、完善的学生评价机制。(4)下厂实习期间产教融合工作量的计算。下厂实习作为我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我校按照专业培养目标要求和教学计划的安排,组织在校学生到企业进行实践,是教学中综合性的实践教学环节,下厂实习期间学生为实习单位所完成的生产性工作量可计入产教融合工作量。
  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模式构建中容易出现的问题
  1.企业需求与学校需求之间存在矛盾。企业在实际生产运营中,受生产量的变化、产品发货周期的影响,常常希望学校能够按照企业生产旺季和淡季的周期来安排产教融合。但是,由于学校教学管理制度和教学内容的影响,很难和企业的经营节奏密切配合,真正实现无缝衔接。
  2.“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中普遍存在师资培养、构建教学质量保障、考核体系等问题。“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构建的基础是校企之间共同建设一支适应“工学结合”教学指导的师资队伍。目前,许多技师学院教师缺乏企业实践经验,企业中的员工又缺乏教学指导的能力。学生在企业进行实践实习时,如何有效保障学生职业素质培养、实践能力和专业能力培养质量并进行有效考核评价也是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
  五、关于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
  1.转变技师学院传统教学管理和专业建设中陈旧的观念。国务院审议通过的《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草案)》提出:创新职业教育模式。这些政策和措施为技师学院“产学融合、校企合作”指明了方向,各校应该抓住机遇,拓宽发展渠道,努力探索适合学校和专业发展的办学道路,进一步深化校企合作,在学校教育模式、课程改革、人事制度等方面加大改革力度,转变陈旧观念。
  2.处理好产品教学与课程设置的关系。在“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教学实施过程中,可按照企业生产的工艺流程、技术要求、产品质量要求进行课程调整,将企业生产的各环节融入课程中。把企业的产品分解成多个教学课题来组织实施,此时,既要兼顾课题的系统性和连贯性,又要注意产品在课题教学中的作用。另外,要找准合作定位,尽量选择市场发展潜力大、学生发展前景好的专业和项目开展合作,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赢。
  3.大力发展校办企业,开创“产为教设,教促产兴”的良好局面。学校应以校办工厂为依托,努力开发具有良好教学价值和一定市场潜力的固定产品,通过不断强化教学基地的实训功能,对实习学生管理、教学方法、课程设置、效果评价等进行全面的改革和完善,提高实习教学水平,强化实习效果,并认真总结和推广成功经验,使技师学院真正成为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培养高技能人才的“示范田”和“孵化器”。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717721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