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新教师对幼儿冲突事件的回应行为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黄敏祺

  摘要:幼儿冲突是幼儿园普遍存在的现象,教师作为幼儿发展的重要他人,其对幼儿冲突的回应行为对幼儿有着重要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新教师对幼儿冲突事件的回应行为主要有权威控制、忽视放任、积极帮助三种,其中以权威控制为主;对男孩表现出更强的控制行为;不同年龄班新教师的回应行为差异不显著,不同活动类型、不同冲突起因新教师的回应行为差异显著,积极帮助的回应行为对幼儿冲突事件产生积极影响。据此,研究者对新教师的回应行为进行了分析及提出了相关建议。
  关键词:新教师;幼儿冲突;回应行为
  中图分类号:G61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38-0221-02
  一、问题的提出
  在幼儿园一日生活中,幼儿之间难免产生各种各样的矛盾、冲突,尽管冲突本身是不愉快的,或者会给幼儿带来伤害,但冲突却是幼儿调节自我认知、适应环境、发展社会化的过程。因此,要充分发挥冲突的积极价值,教师对幼儿冲突的回应行为显得尤为重要。然而,目前不少幼儿园老师对幼儿冲突回应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对幼儿的回应行为存在着问题,尤其是每年新入职的老师,她们在面对幼儿日常生活中的这种看似微小、普遍的冲突,其回应行为如何,至今还少有人研究。本研究基于生态化的视角,通过深入幼儿真实的生活中,观察新教师对幼儿冲突事件的回应行为,分析新教师回应行为与幼儿冲突之间的关系,以期促进教师对幼儿日常冲突的重视,为改进幼儿教师教育行为提供参考。
  二、讨论与建议
  (一)新教师对幼儿冲突事件的回应行为存在的问题
  1.新教师的回应行为过于强调控制。本研究发现,新教师对幼儿冲突事件的回应行为主要以权威控制为主,这可能与新入职的教师为了在幼儿面前树立权威形象有关。然而,这种利用教师的权威和地位来遏止冲突的回应行为并不能从根本上消除冲突的发生,同时,幼儿活动的积极性也下降了。观察中发现有些教师采用粗暴处理的方式,如强制命令或是强行将幼儿隔离,幼儿想解释缘由也迫于命令而终止,以控制冲突为目的的教师回应行为只能暂停当前的冲突事件,却不能阻止其再度发生,因为幼儿并未真正地接受这种处理结果,对冲突行为仍未获得正确的认识,也错失了从冲突中学习、成长的机会。
  2.新教师对各年龄班的回应行为相似。观察发现,尽管冲突事件发生在不同的年龄班,但新教师的回应行为却表现出相似性和稳定性。面对大班、中班、小班的幼儿,不同的六位新教师的回应行为都是以权威控制为主,忽视放任次之,积极帮助最少。通过对教师的访谈发现,这并不是新教师不了解幼儿的年龄特点,而是与教师的教育观、冲突观有关。
  3.教师回应行为存在随意性。新教师在处理幼儿冲突事件时常会受到自身心理状态和情绪状态的影响,处理幼儿冲突带有个人意志。观察发现,同一性质的幼儿冲突,新教师所表现出来的回应却截然不同。不同活动类型新教师的回应行为存在显著差异,在生活活动中教师出现更多的积极帮助型的回应行为,这可能时由于在生活活动中,教师没有了组织教学和活动的压力,身心稍微得以放松,这时,教师更有耐心和精力去参与并积极帮助幼儿处理冲突事件。然而,作为幼儿教育工作者,肩负着教书育人的重任,教师的行为不能随着自己的性子来,更不能失去规范和理智,幼儿的教育契机蕴含于一日生活中,教师应充分挖掘每一次幼儿冲突事件的教育价值,及时给予幼儿指导和帮助。
  4.回应行为程序化。在所观察的187件幼儿冲突事件中,尽管每个冲突事件的主题、背景、起因等各不相同,但是教师的应对行为却表现出相对的稳定性和程序性。面对幼儿的冲突事件,教师通常先是制止冲突,然后根据情形判断对错,并要求一方道歉,或给予哭闹受伤的一方以简单安慰。这种程序化的处理方式可能是由于新教师缺乏丰富的教学经历,难以产生教学机智。而这种程序化处理方式的最大弊端就是没有从幼儿发展的实际需要出发,待冲突结束后,幼儿很可能还不明白自己为什么错了,为什么要道歉,不可能在这个冲突事件中获得有益的经验,幼儿学到的只是愈发依赖教师来解决。而对于大、中班的幼儿,基本已经熟知了老师处理冲突的方式,于是便会钻空子,有些幼儿常用哭闹来博得老师的同情,这使得幼儿的冲突不能得到正当的解决,不利于幼儿的身心成长。
  5.重视冲突的结果而忽视了冲突的过程。对教师的访谈发现,制止冲突是新教师处理幼儿冲突最大的目的。教师为了以防幼儿身体的冲突造成伤害,会表现得更为关注和急于处理。而在面对规则维护引发的幼儿冲突,如幼儿对某位同伴没有排队等违规行为告状等,教师却多以忽视放任处理,这可能是该种冲突不太容易引起幼儿的身体伤害。这种根据冲突对幼儿的伤害程度来决定是否介入处理,这很不利于幼儿的身心发展。对于小班的幼儿,由于他们认识水平有限,基本都说根据老师的回应做出判断,幼儿会根据自身冲突未得到关注,而产生消极情绪体验,甚至对自身行为产生怀疑,而有些幼儿的不当行为未受到反对,就会得到强化甚至迁移。
  6.存在性别偏见。新教师在应对男孩的冲突事件表现出的权威控制行为显然比女孩高,而对女孩的冲突事件则表现出更多的忽视放任回应行为。这可能与新教师的固有观念有关,认为男孩通常不听话,冲突事件常带有暴力行为,而幼儿园多为年轻的女性教师,她们缺乏男性的力量和气概,对男孩的这种冲突行为只能通过权威控制来处理。
  (二)相关建议
  1.树立积极的冲突观。冲突观作为一种内隐观念影响着教师自身的教育行为。尽管幼儿冲突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幼儿园教学活动的开展,甚至会威胁到幼儿的人身安全,然而,冲突给幼儿带来的内在价值却是不可忽视的。积极的冲突观,一方面要求新教师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幼儿冲突事件,把冲突看作幼儿社会化发展的良好契机。另一方面,新教师应根据具体情境、幼儿的自身特点等选择回应时机、回应策略。通过合适的回应行为,充分挖掘幼儿冲突事件的教育意义和价值,促进幼儿的社会性发展。   2.摒弃性别差异,尊重幼儿的年龄特点。以往研究一般认为,男孩的冲突行为明显高于女孩,且冲突较为强烈。受传统社会观念的影响,教育者倾向对男孩表现出更多的控制行为。本研究亦发现,新教师对男孩的冲突事件表现出更多的权威控制回应行为,而对女孩则表现出更多的忽视放任行为。然而,随着社会传统意识不断受到冲击,很多女孩也出现较多的冲突行为。因此,教师应该摒弃这种性别差异,男孩女孩的冲突都应同样予以重视,对女孩的冲突事件要多些关注,对男孩的冲突行为要多提供些积极帮助。
  研究发现,新教师对幼儿冲突事件的回应行为在不同的年龄班并不存在显著差异。在应对幼儿冲突事件时,教师应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自身情况采取不同的回应行为。对于小班的幼儿,由于其自主能力、社会交往能力和经验不足,教师应密切关注小班幼儿,及时给予幼儿帮助和建议。而对于中班大班幼儿,他们相对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判断能力和冲突解决能力。尤其是中班,其规则意识开始萌芽而自身能力有限,因而这个年龄段幼儿的冲突较多,教师应适当放手,鼓励他们自主解决冲突,必要时提供一定的帮助,让幼儿尝试寻找适当方法解决冲突,在冲突的解决过程中身心得以成长。
  3.加强观察幼儿冲突行为的能力,关注幼儿冲突背后的深层原因。观察发现,新教师通常对幼儿的冲突行为保持着较为警惕的状态,然而,新教师仍应加强对幼儿冲突行为的观察能力,正确的教育行为应该建立在充分了解幼儿需要的基础之上。因此,新教师要仔细观察幼儿的冲突行为,了解冲突发生的起因、情境,幼儿的自身情况和内在想法。幼儿冲突的发生可能是多方面综合作用的结果,可能是由于幼儿自身发展的需求、家庭因素、幼儿园因素等。新教师在回应幼儿冲突行为时既要看到冲突的表象,更要深入了解现象背后的原因,才能为幼儿冲突的解决提供必要的帮助和干预措施。
  4.提升个人修养,提高教师的专业技能。教师作为幼儿发展的重要他人,其一言一行对幼儿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幼儿园教师是一个高情感投入、高安全责任的工作,尤其是对一个初入职的幼儿教师来说,无疑面临着很大的压力。因而,幼儿教师应该提升个人修养,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和情感,积极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提升新教师对幼儿冲突的回应行为,可以从两方面做好准备:一方面幼儿园应提供系统的新教师专业训练,让其专业知识和技能得到提升的同时,也激起他们积极应对幼儿冲突的热情和信心,增强新教师的自我效能感。另一方面,幼儿园应根据教师的年龄、经验、性格等特点合理配置教师资源,建立新老教师协作机制。调查发现本研究对象均为大学本科学历,其理论较为丰富而实际操作不足。通过与经验丰富的老教师之间的学习和交流,新教师在实践中逐渐积累了丰富的教育经验,同时也推动了老教师专业能力的进一步发展。
  三、总结
  新教师对幼儿冲突的回应行为既有合理的部分,也有存在的问题。研究发现,新教师对幼儿的冲突事件较为关注,却过于强调控制,且新教师的回应行为存在一定的随意性、程序化等问题。冲突是幼儿社会化的必然过程,对幼儿去自我中心化,推动幼儿的社会化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新教师既要重视幼儿的每一次冲突事件,又不过多控制幼儿的行为,在提供帮助和幼儿自主解决中取得平衡,充分发挥冲突的正面功能,让幼儿在冲突及解决冲突过程中获得成长。
  参考文献:
  [1]黄胜梅.3-6岁幼儿同伴冲突的观察与分析[J].宜春学院学报,2007,(12):266-268.
  [2]秦洪蕾.教师介入幼儿同伴冲突策略的二维模型[J].基础教育研究,2013,(3):53-54.
  [3]件金红.幼儿同伴冲突中的教师教育行为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08.
  [4]付丽丽.幼儿同伴冲突的行为表现及对策[J].呼伦贝尔学院学报,2009,(12):91-94.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717905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