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浅谈现代信息技术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张海英

  初中数学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信息技术能向学生提供并展示多种类型的资料,包括文字、声音、图像等,并能灵活选择与呈现,可以创设、模拟多种与教学内容适应的情境,能为学生从事数学探究提供重要的工具,可以使得相距千里的个体展开面对面的交流。信息技术为数学课程改革提供全新的教学方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因此,加强初中数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合理地应用现代信息技术,积极开发和有效利用各种课程资源,改变传统教学的单调模式,推进现代信息技术在数学中的应用,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下面根据数学教学中的实践经验,谈谈初中数学与信息技术整合的几点做法。
  一、借助信息技术,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数学相对于其他学科知识逻辑思维较强,并且定律、公式、几何证明等学生理解起来比较困难,学习时常常感到枯燥乏味,所以容易让大部分学生乏味甚至厌学,这就要求教师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做到生动形象,易于接受。因此,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来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激发其内驱力,是十分必要的,而在数学教学中应用多媒体可以较好地解决这个难题。多媒体图、声和影像一应俱全,能通过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和自制教学课件创设情境,使静止的几何图形变成动的,虚幻的变成真实的,抽象的变成具体的,极大地丰富了教学内涵,也扩展了教学外延,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入到教师创设的教学活动中,使学生得到情感的体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积极的“听、看、思、悟”,有利于学生主动探究式学习,从而大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二、借助信息技术,突破重难点,实现教学目标
  根据初中数学课标要求,初中阶段学生掌握的重点知识很多,教学难点也不少,特别是几何部分,知识更加复杂和抽象。根据初中生的认知规律,学生理解知识比较困难。传统的课堂教学往往是教师单纯的讲解,把知识局限在课本上,不能用观察和演示的方法帮助学生理解。信息技术与数学课堂整合后,发挥其特定的优势,可以通过动画演示、图文解说、影像讲解等,将比较抽象的知识加以直观地显示,使知识变静态为动态,变抽象为具体,变复杂为简单,帮助学生理解所学知识的本质属性,促使学生了解掌握相对完整的知识形成过程,使教学更加有效,优化了教师教的方式,改变了学生学的方式,达到对知识的深刻理解,促进了知识的内化,有效地实现了教学目标。
  三、借助信息技术,活化课堂内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信息技术和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机整合,能够打破时空限制,创设更具吸引力的数学问题情境,给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信息资源,丰富了课堂内容,呈现给学生形象生动、通俗易懂而又激发思维、体现自主建构的课堂氛围。为学生提供了探索复杂问题、多角度理解数学问题的机会,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让学生能够在老师的引导下自主建构知识,变被动的听和练为主动的探索和运用,最大限度地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极大地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启发学生进行创新思维,充分调动学生身体各器官对教学信息的反映,使学生的大脑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积极思维,达到思维高度活跃,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积极地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创新问题的解决方法。因此,灵活多变,形象直观的计算机辅助教学有助于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总之,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的有机结合,优化了数学课堂教学,为数学教学开辟了新的天地,注入了新的生命力,给学生创造了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有力地促进了学生的自主发展,使学生的思维能力、探索精神、创新意识得到最大的发展,为创新人才的培养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736075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