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牛津初中英语教材“二次开发”的原则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王秀英

  摘 要:在英语教学中,新版牛津初中英语教材“二次开发”的主体应是教师和学生,开发的依据为教师和学生的需求,开发的路径要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开发的过程为课堂的动态生成。
  关键词:初中英语;新版教材;二次开发
  中图分类号:G633.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15)24-0016-02
  从2012年秋起,江苏省开始使用新版《牛津初中英语》教材,新版教材将原来的每册书6个单元改为8个单元,新增很多新的内容,板块也有很多调整。新版教材对于教师和学生都是挑战,如何更好地适应新版教材,如何对教材进行开发,是英语教师需要不断探索的课题。
  一、新版教材使用中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用教材教”、“教材开发”、“资源整合”等理念已经开始引起广大教师的关注。然而,这些理念并没有真正落实到教师的日常教学行为中,在教学实践中仍然存在很多问题。
  (一)教师的教材观有待改进
  新版教材使用后,有的教师仍然墨守成规,按照教材先后顺序教学。教师困于教材的框架安排,对教材的开发缩手缩脚,缺少教材开发使用的主动性、灵活性和创造性。
  (二)教师的教材开发过于随意
  有些教师对于教材开发的原则、方法和途径一无所知,不能依据课程标准及教材编写意图,不能充分考虑学生的需求和发展,只是根据自己的感觉和经验,弱化、删除教材部分板块,如删除self-assessment, task板块。究其原因是应试教育的思想影响,因为这些板块在考试中没有直接的体现。
  (三)教师固守课前预设,舍弃课堂生成
  一些教师习惯于按照教案的预设步骤和流程进行课堂教学,忽略课堂中学生的独特思维和观点,无视学生的智慧火花,按照教案一成不变、机械组织教学活动。
  二、新版教材“二次开发”的原则
  教材的实施包括两次开发。“一次开发”是指教材的编写,而“二次开发”是指教师和学生在课程实施的过程中,根据课程标准,根据教学的实际需要、学生现有水平、课时安排等,对教材内容进行增删、调整、加工、替换和补充(教育部,2001)。教材“二次开发”是一个复杂的工程,需要教师集体智慧的结合和学生的积极参与。教师要充分考虑学生的需求,使教材开发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断生成课堂精彩的动态活动。
  (一)教材“二次开发”的主体――英语教师和学生
  英语教师和全体学生是教材“二次开发”的主体,共同参与教材的开发。教师和学生共同解读教材,开发教材,与教材对话,与教材中的文本对话,与编者对话。
  传统教学中教材是由专家和学者参与开发的,教师将教材视为权威,忠实地、原封不动地将教材内容传递给学生,学生总是被动地接受。课改以来,教师成为教材“二次”开发的实践者,根据课程标准对初中生的要求,根据学生的需求,调整、加工、增删教材,实现课程标准和教材实施的最优化,实现学生英语学习的最优化。由“教教材”向“用教材教”转变。
  学生也由教材的被动接受者变为英语教材开发的积极参与者,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学习目标和需求,搜集学习资源,借助辅助资料,主动、自发地参与教材的“二次开发”,真正体现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学习的途径不只是静态的教材,也包括各种资源;评价的依据不只是学生的学习结果,也包括学生的学习过程。
  (二)教材“二次开发”的依据――教师和学生的需求
  教材开发基于具体的英语教学情境,必须要符合学生、教师的需求,符合英语课程标准的要求。学生是一个个鲜活的个体,初中生的年龄特点决定了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不同于小学和高中的风格,英语课程开发要依据学生已有知识能力与课程目标之间的差距、学习策略与教学目标之间的差距,满足学生的个人需求。英语教师具有不同的教学风格、学科素养和教学经验,不同地区对课程标准的解读和执行也有不同,教材开发要满足这些不同的需求。教师要基于教师自身、学生、课标的不同,针对具体的教学内容,进行教材的“二次”开发,使教学内容更适合特定的教学情境,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发挥教师自身的特点,使课堂教学更具特色,更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发展。
  (三)教材“二次开发”的路径――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
  教材的“二次开发”必须要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生活经历和已有知识、能力水平,“对教材进行适当的取舍和调整(教育部,2001)”。
  学生的生活实际和生活经历是英语教材“二次开发”的参照点。只有贴近学生的真实生活,创设真实的情境,才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英语课堂教学的成效。时事资源、网络资源都可以成为教材开发的资源,教师可以选择那些学生感兴趣的图片、歌曲、视频、诗歌、绘本、戏剧、小说等,“丰富教学内容和形式,提供有利于学生观察、模仿、尝试、体验真实语言的语境,使英语学习更好地体现真实性和交际性(教育部,2001)”。
  学生已有的英语知识、能力水平、年龄特点和学习风格也是英语教材开发的参照点。不同年级的学生年龄特点、学习风格大不一样,学生总是基于自己已有的知识能力对新学内容进行选择、加工、处理和意义建构。所以教师要将学生的现有水平作为教材开发的切入点和增长点,遵循Krashen的i+1的教学原则,使教学内容靠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实现学生在原有基础上的提高和飞跃,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和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提升。
  (四)教材“二次开发”的过程――课堂的动态生成
  教学是教师和学生在具体教育情境中对内容作出根本变革的过程――创造内容与意义的过程(张华,2000)。课堂教学不再是教师传递知识的过程,而是师生对话、交流、协作的过程,是开发课程的动态生成过程。
  教师和学生都是具有不同知识结构、生活经验、情感体验的独立个体,个体差异和主观能动性等因素都决定了英语课堂的不确定性和动态性,课堂是动态的、师生共同开发的、不断生成的过程,充满了很多的未知数和不确定因素,具有相当大的灵活性和开放性,存在教师和学生发挥的广大的空间。叶澜教授曾说过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再好的预设,也无法预知课堂教学中的全部细节。”教师不能拘泥于课前教案设计,按部就班组织教学,要发现和充分利用课堂教学中的生成性资源,创造动态生成的生动课堂。
  教师要去除“固守教材”的习惯和观念,遵循“以生为本”的原则,依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对教材进行“二次开发”,“使学生尽可能多地从不同渠道、以不同方式接触、学习和使用英语,帮助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需求和最适合自己的学习渠道进行选择性的学习”。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张 华.课程与教学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
  [3]冯建军.生命化教育[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756008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