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高校基层学院开展校友工作的认识与体会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李佰志

  摘要:曾在同一学校学习或工作过的人构成该学校的校友群体。一所完全意义上的大学不仅由在校师生构成,还应包括其全部校友。校友工作具有重要的意义。校友工作是高校教育功能的延伸,是高校办学水平的评价标尺,是高校自身建设与发展可倚重的宝贵资源。在建设世界一流大学与一流学科过程中,高校必须更新观念,切实提升校友工作地位,与日常工作协同推进。基层学院应主动作为,科学谋划,创新方式与途径,充分发挥主体与基石作用。
  关键词:校友工作;基层学院;教育资源;主体作用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37-0009-02
  校友工作是高校日常工作中不容小视的有机构成,对提升学校核心竞争力、扩大社会知名度及推进人才培养、学科建设、科学研究和服务社会等事业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近些年,国内高校校友工作发展较快,但与欧美发达国家世界一流大学相比,在思想认识、工作观念、规划设计、工作方式等方面仍有较大的改进与提升空间。基层学院作为校友工作的主体与基石,应该加快更新观念、提高思想认识、科学统筹规划、创新工作方式,力争为学校校友工作做出更大贡献。
  校友群体是高校建设发展过程中难得的宝贵资源,对于大学自身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纵览全球一流大学,校友工作都居功至伟。在当前国家正在推进的世界一流大学与一流学科建设过程中,高校自身要想不甘居人后,除做好校内日常工作外,必须更新观念,切实提升校友工作的地位,充分认识校友工作的重要意义。
  一、校友的界定
  校友是指曾经在同一个学校共同学习、工作过的人。一般指共同学习或工作半年以上才构成校友。校友的界定通常以学校而不是班级或专业等为标准。按在校方式,校友可分为三大类,即以全日制学生为主体包含非全日制学历教育的学生,本校专职和兼职教师,非学历教育学生如进修生等。可见,校友的主体就是曾经的在校学生。从校友的内涵可自然而然地引申出这样一个观点,即一所完全意义上的大学不仅由校园内的师生构成,还应包括已经走出校园的各届毕业生和曾在校履职的教职工,即全部校友。
  二、校友群体的特性
  1.校友群体是国家建设和社会发展的人才资源。众所周知,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文化传承和服务社会是高校的四大功能,其中人才培养居于首位。高校是向社会输送人才的重要基地和特殊工厂,高等教育的最终目标就是培育具有坚定理想信念、掌握过硬本领、勇于创新创造、矢志艰苦奋斗、具备高尚品格的毕业生青年人才进入社会、服务社会,为社会发展、国家富强和民族振兴做出贡献。应该说,为国家、为民族、为社会培养更多的优秀毕业生是高校无可推脱的责任,也是至高无尚的荣誉。
  2.校友群体是检验高校办学业绩的重要标尺。毕业校友是社会衡量大学办学水平、教育质量的重要标准之一。一所大学所能赢得的社会认可度和赞誉度,最终是以这所大学培养的毕业生的全面质量和对社会所作的贡献来评价的。校友在社会上的声誉、贡献,关乎大学的生存和长远发展。
  3.校友群体具有强烈的母校情怀和感恩情结。高校在校友个人成才道路上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和影响。作为当年的大学生,校友们能在人生最可珍贵的青年时期进入高校学习是一次难得的机遇和荣誉,他们在母校蒙受师恩、吸吮知识的营养、感知大学文化的教养,同时他们也是母校和所在学院事业发展的亲历者、见证人和参与者。应该说,母校及所在学院的历史是由全体在校师生与毕业生校友们共同书写,学科地位、办学业绩等综合实力由全体在校师生与毕业生校友们齐心协力铸就。校友群体始终怀着强烈的母校情怀和反哺母校的感恩情结关注母校和所在学院的发展。
  4.校友群体是高校事业发展所倚重的宝贵资源。对于高校而言,校友群体构成了方方面面丰富的资源宝库,如校友自身具有的人力资源价值以及校友所拥有的财力、物力、信息和社会影响力等资源价值。校友资源呈现多元性、广泛性、综合性、动态性和潜在性等特性。校友自毕业走出校门历经多年的发展之后往往在行业、地域、层次、年龄梯度、社会影响等方面都存在多元性;校友群体自身的体量使校友资源具备广泛性;校友资源的综合性表现为校友可为学校提供人、财、物、信息等多方面的综合性贡献,高校可在财力、物力、人才培养、学科建设、毕业生就业、社会形象、文化建设等方面获得校友的综合性支持;校友资源具有动态性,不是一成不变的;校友资源还具有潜在性,需要高校主动作为。高校将这些资源加以挖掘、优化、利用,既可以搭建起资源互享平台,服务于校友,形成新的智力群、人才库和经济体,又可以服务于高校自身,助推事业发展建设。
  三、校友工作的意义
  关于校友工作的意义,我国著名经济学者吕世杰教授、现象经济学家朱明、厦门大学潘懋元教授等专家、学者都有论述。综合来看,大家对校友工作意义的共识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立足大学的视角,秉持终身教育、终身学习的观点,校友工作是学校教育的延伸。学生毕业了,大学的培养任务只是告一段落,大学还有继续教育的任务。大学通过校友会等组织继续关怀、帮助毕业生的成长与发展,这是大学负起终身教育、建立终身学习的重要途径。正是在这一方面,国内大学普遍存在认识上的不足,许多学校往往固守这样一个观点:学校尽到对在校学生的教育、管理和服务等责任和义务就足够了,至于毕业生校友步入社会后的学习、工作和生活完全是其个人的事情,与学校无关了。
  第二,开展校友工作,可以充分依托校友本身具有的“名片”效应,对于塑造学校形象、宣传和推介学校起到积极作用。高校毕业生在社会上及在用人单位各方面的表现、成就、贡献和声誉,是社会检视高校教育质量和办学声望的重要标尺。当校友在岗位上有所建树、在事业上有所成就、在生活中展现出高素质和深厚涵养,获得用人单位及社会民众的认可与赞许时,他所树立的个人的社会形象之外还有培养他的母校的社会公众形象,他赢得个人声望的同时也为母校带来良好的社会赞誉。   第三,开展校友工作,可以充分借助校友群体丰富的、潜在的教育资源从而推动学校自身发展。校友资源分为有形资源和无形资源,有形资源见效快,但包括形象资源、信息资源等在内的无形资源在重要性和长远性方面比有形资源更重要,且无形资源是无穷无尽的,学校应该更加重视校友的无形资源。
  第四,从校友群体的角度看,大学时代的记忆难以磨灭,毕业生校友与母校之间有着特殊的情感。想当年,正值青春年少的校友们从祖国四面八方汇聚母校,曾经的同窗苦读凝结为一生不能泯灭的缘分、不能忘却的母校情、师生情、同学情。即使毕业离开母校后,无论从事何种职业,无论何时何地,母校都是各位校友们成长、发展中无法消除的身份标识。
  四、科学谋划,创新方式与途径,充分发挥基层学院开展校友工作的主体作用
  要把校友工作真正做好并取得应有的实效,需要学校与基层学院两级机构密切联动。学校应加强顶层设计,将校友工作纳入学校长期发展规划,出台有利于调动学院工作积极性的政策与措施;基层学院应立足为自身建设和学校长远发展的角度,主动上前,积极作为,科学统筹谋划,不断探索与创新工作方式与途径,充分发挥自身具有的主体作用、基石功能,持续开创校友工作新局面。
  1.立足本职,全力做好学院各项工作,努力提升学院办学实力、办学声望,提升在校生和毕业生的认同感与自豪感。尤其要重视人才培养工作,全力增强学生归属感,尊重学生,关爱学生,积极为学生排扰解难,尤其是经济困难和遇到其他特殊情况的学生。我们应该坚信,获得在校广大学生的认可就有可能赢得未来校友们的认同。
  2.建立学院校友工作网络,规范工作机制。校友工作纷繁琐碎,学院应该对校友工作做出全面的、细致的、系统的规划,建立完善的工作网络和富有实效的工作机制。持续增强执行力,无条件地、不打折扣地完成学校层面的校友工作部署和任务。发挥学院自身与学生接触更紧密、掌握校友信息更准确、更全面的优势,指定相应的分管领导和联络人员,增强校友工作的计划性、目的性和系统性,铺设一张能涵盖全部校友的工作网络。
  3.不断健全校友信息,创新校友联系机制,学院主动靠前,积极协调,促进校友间交流互动。充分利用新媒体及网络优势,依托数字化信息化的网络通讯新技术,通过建立校友网页、校友工作手机APP等方式建立健全校友信息数据库。建立校友联系人制度,力争每届毕业生中都有1-2名联系人。密切关注各届毕业生校友举办的纪念入学与毕业活动,主动提供力所能及的服务,促进校友间的联系、交流与互动,悉心呵护学院与校友间的情感联络。持续建立校友交流平台,在时机成熟时,学院应积极主动地推进成立校级校友会下属的分会组织,确保校友工作长期、稳定、可持续地开展。
  4.做好校友服务工作,持续关注、关心、追踪毕业生,为他们提供力所能及的事业上、生活中的必要的帮助。积极搭建各类平台,服务校友,寻找校友工作有效载体。学院可以重点搭建校友参与学院人才培养、服务社会等平台,如聘请校友担任兼职教授等方式,直接参与人才培养工作。可以邀请知名校友返校,通过举办创新创业教育、综合素质提升等报告、讲座开展人才培养工作。
  5.跳出经院式科研思维框架,学院应积极搭建服务社会的平台。依托校友资源,探索产学研结合工作途径,围绕企业发展的瓶颈难题,加大应用技术研究,加快实现科研成果转化,切实为经济社会发展做出贡献。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757908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