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农村小学留守儿童教育的困境及对策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张春燕

  【关键词】 农村小学;留守儿童;学校教育;困境;对策
  【中图分类号】 G625.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6)16―0027―01
  农村劳动力进城务工是农民增收的一项重要举措,也是社会发展、城市化进程加快的必然结果。留守儿童正是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的产物,由于家庭固有生态系统发生变化,亲子关系失谐,导致这些儿童学业失教、生活失助、心理失衡、道德失范、安全失保,面对这一严重局面,学校承担着艰巨的使命。然而,在发展落后的农村小学办学条件普遍比较差、教育资源短缺、师资力量薄弱、教育理念落后、教育机制不够健全以及措施不够得力,严重制约了农村小学留守儿童学校教育的开展。因此,探讨农村小学留守儿童学校教育的困境,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一、农村小学留守儿童学校教育困境
  1. 地方教育部门对留守儿童学校教育缺少关注。学校教育的健康发展,离不开当地政府的大力支持;留守儿童要接受良好的学校教育,离不开当地政府的积极关注。而农村留守儿童的学校教育,当地教育部门的教育态度不是很明确。很多地方虽然要求建立了留守儿童档案,并要求每年基础教育汇报里对留守儿童人数做出详细统计,但在规范留守儿童学校教育行为方面,没有制订详实可行的规章制度,留守儿童的学校教育根本没有纳入当地教育发展规划当中。
  2. 学校对留守儿童的教育不力。(1)学校只有制度而没有行动。目前大部分农村学校建立了留守儿童教育管理规章制度,部分学校在中国妇联和中国儿童少年发展基金会的援助下,成立了“留守儿童之家”,但在课外没有为留守儿童提供发展的空间和机会,学校教育工作没有落到实处。(2)学校缺乏经费支撑。虽然国家实施了农村基础教育经费保障机制,但现在大部分农村小学面临生源紧缺的状况,学校经费维持正常的教学活动都已捉襟见肘。如果再加上留守儿童教育经费开支,这就使得本身比较贫瘠的农村学校教育难释重负。(3)学校缺少必要的教学设施。农村学校校舍建筑紧缺,除供教师办公和学生上课外,几乎再没有其他室内空间供学生从事课外兴趣活动。学校体育、音乐、美术教学设备不能满足正常教学的开展。学校人均图书偏少,自然科学实验仪器老化,药品短缺,致使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得不到有效提升。
  3. 农村教育观念落后。教育主管部门对学校和教师的业绩考评以学生的文化课考试成绩为标准,农村群众普遍认为只有学生文化课考试取得好成绩,将来才会有出路。评价机制和社会要求的双重影响,使得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只重视知识的传授而忽视学生个性的发展。以文化课成绩作为衡量学生健康成长的标准,严重背离了素质教育学生全面发展的要求,阻碍了农村小学教育事业的发展。
  二、农村小学留守儿童学校教育的发展对策
  1. 改革学校的评价机制。不管是上级教育主管部门还是农村学校,都要提高认识,明确人才培养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要改变以往以学生成绩为考核标准的评价方法,简化考评制度。评价机制要注重过程评价,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注重学生特长培养。同时还要关注教师的全面教育,坚持以人为本,建立和完善有益于素质教育发展的评价机制。
  2. 加大师资配备力度。促进学校教育专业化发展师资短缺和专业教师缺乏是制约农村学校教育发展的瓶颈。只有扩大编制配备教师,确保教师教学工作量适度,教师才能精心组织教学内容,精心设计教学过程,才能精准处理出现的各类问题,也才能对学校开展留守儿童兴趣活动给予支持。
  3. 学校要办好家长培训班。通过家长培训班对留守儿童家长开展家教培训,让其明确家庭教育对于留守儿童的重要性,传授必要的教育管理方法。加强学校与家长的交流,家长与家长的交流,准确把握了解留守儿童的身心发展特点,制订切实可行的留守儿童培养方案。
  4. 学校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积极组织开展兴趣活动,提高留守儿童学习的积极性,增强留守儿童对自己的认同能力。开展社会实践活动,让留守儿童认识到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增强留守儿童抗挫折的能力,培养留守儿童的感恩意识,促进留守儿童社会化和人格化的提升。
  5. 制订留守儿童培养目标和过程发展档案。学校应建立包括基本情况、家庭状况、监护人情况、学习成绩、行为习惯等方面的留守儿童档案,对留守儿童实行动态管理。配备专门的德育老师与他们沟通疏导,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学习品质,培养其健全的人格。全面分析每个留守儿童的成长特点,发现成长不足,寻找理性的解决策略,制订详实可行的发展目标。通过富有针对性的活动,暴露出留守儿童存在的成长问题,整合每一个问题,记录每一个实现的目标,为下一步制订留守儿童学校教育计划提供依据。
  编辑:郭裕嘉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760148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