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学生“说题”:高效的高中历史复习课的助推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陈泽峰

  摘 要: 在高中历史复习教学中,传统的课堂对学生多次机械性地重复训练,使学生学习效率并不高,不能独立地解决问题。作者尝试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特别是在习题教学中采用了“学生说题”的方法,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关键词: 高中历史教学 高效复习课 学生说题
  在课程改革背景下的高中历史教学,越来越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和考查,故高中历史的习题包括选拔性考试――高考题的设问角度灵活,能力层次分明,像福建省高考第38题一般会有四到五个小问,问题难度呈梯度状,从点到面,层层深入,螺旋式提高,要求学生运用学科内知识及能力来分析和解决问题。
  为了在短时间内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绝大部分学校的高中历史老师都会加强习题训练,但传统的课堂教学对学生进行多次机械性的重复训练,而在讲评过程中,教师也始终掌握着主动权,这样就把教学变成一种学生死记硬背的过程,很容易使学生失去学习兴趣,影响学习能力的提高和创新意识的培养,因此陷入了一个“为了做题而做题”的循环误区,特别在二轮复习中,教学往往被固定在“老师印发试题―学生做题―老师报答案―学生对答案、修正错误”的低效率过程中。而且常发现这样的现象:明明某些类型的题目已经反复做过,老师也讲解过了,可是学生在碰到类似问题时,还是不能独立地解决,甚至完全不明白、答非所问。传统的教学方法再次出现了“事倍功半”的局面。针对此情况,近几年来笔者尝试在高中历史复习教学中,特别是在习题教学中采用“学生说题”的方法,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说题”是近几年新课程改革实践中涌现出的一种新型双边教学模式,是学生探索科学的学习方法,是促进师生双边互动的重要方式之一。从说题的主体看,说题可以分为“教师说题”、“师生互动说题”和“学生说题”三种,下面就高中历史教学中进行“学生说题”谈谈自己的想法和做法。
  一、历史课开展学生“说题”活动的意义
  (一)学生“说题”更有利于发挥学生主体性和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提出将学生发展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提高学生参与学习的热情,实现对学习活动的体验、领悟,从而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虽然在做题时学生也进行一定的思维过程,但是学生的思维过程是内在的,且体现出很强的功利性,即只注重得出正确答案这个结果,而忽视题目本身所赋予的锻炼学生思维、拓宽学生视野、完善知识体系等过程性功能。老师在报答案的过程中只看到学生答案的对错,看不到学生的思维过程,不能了解学生思维过程中遇到的障碍点,更谈不上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指导。“说题”能够使学生自觉地参与课堂学习,能根据自己对问题的思考,通过自身的体验来获得对学习的认知,使学生将外在的知识内化为能力。
  (二)学生“说题”能大大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老师往往不关注班级中每个学生,得不到老师特殊“照顾”,“学困生”还是脱不了这顶帽子。而学生“说题”过程为每位学生提供了一个“各抒己见”的探究学习空间,并把自己的思维过程外化和具体化。老师、同学们在倾听的过程中能及时地捕捉到学生思维的闪光点,也能感知学生思维过程中的困惑和不足,师生共同取长补短,这是一个历史学习信息、文科思维交融与碰撞的动态过程,这种动态充满了生机与活力,对学生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是十分有利的。
  学生“说题”还能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容量,增加师生互动量,让学生找到自己不懂的地方,老师们也能清楚学生哪里不会从而进行针对性的讲解,大大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真正达到“事半功倍”的功效。
  (三)学生“说题”有利于学生掌握主干知识和构建知识网络
  学生“说题”过程是让学生带着问题通过自习、同学交流、发表观点、全班交流、达成共识,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中让学生学会选择信息,通过现象把握问题的实质和一般规律,进而建立主干知识的结构或知识的相互联系。也就是说把大量分散的或相对孤立的历史史实、历史概念、阶段特征等纳入完整的学科体系之中,变成层次分明、条理清晰的主干知识网络。
  二、学生说题的基本步骤
  与教师说题一样,学生“说题”包含着一些基本步骤。在平时,我要求学生的“说题”按说“审”、说“联”、说“定”这三个步骤进行。下面以2012年福建省普通高中毕业班质量检查文科综合能力测试第38题第(2)问为例具体阐述。
  阅读下列相关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伏尔泰说:“人们询问,所有正从秘鲁和墨西哥不断地流入西班牙的黄金和白银的结果如何?它们落入法国人、英国人和荷兰人的口袋;他们在加的斯(引者注:西班牙南部海港)经商,并把自己的工业产品送到美洲作为回报。这些金钱的大部分流到东印度群岛,支付丝绸、香料、钾硝、冰糖、茶叶、纺织品、钻石和古董。”
  ――摘自[英]A・赖克温《中国和欧洲:18世纪的文化、艺术交往》
  材料二:
  (2)与材料一相比,材料二反映的西欧经济扩张呈现出那些特点?(6分)这一扩张给中国社会带来了巨大冲击,19世纪末的先进中国人是如何应对的?(6分)
  (一)说“审”
  1.审题目。如题目的关键词:题眼、限定语、提示语等;题目的类型;出题的意图;审分值。
  此题的第一个问的题眼是“特点”,“材料二”是限定语,“与材料一相比”是提示语;第二问的题眼是“如何应对”,“19世纪末”、“先进”是限定语。每问6分,根据赋分列点,每问至少要概况三点答案以上。此题主要考查学生的分析比较和综合概况能力,是属于理解运用的题型,是对考试说明中的“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和“近代中国中国人的抗争”相关知识的考查。
  2.审材料。要说清材料中何时、何地、何人、属于哪类史实,并说出关键词语;分辨材料中正确和错误的观点,透过现象看本质。   (二)说“联”
  第一联,把材料的中心主旨和设问结合起来,找出材料的已知条件,找准答题的切入点。
  第二联,联系有关知识,准备回答问题。这是答好题的关键,要做到知识和材料的有机衔接,就必须用所提供的背景材料统领知识点,对知识点的取舍要以材料中心主旨为依据。
  第三联,说清此题所考查的知识点还有可能出哪种题型。让学生进行一题多变的学习研究,培养学生的创新力与实践能力,是本教学环节的一个教学重点。
  (三)说“定”
  就是定答案,用原知识点和材料的中心主旨组织答案,做到条理清晰,说清自己如何得出答案,有理有据。
  【学生答案】
  特点:英、法和德是主要资本输出国;资本主要流向美洲;以西欧为中心。
  应对:①经济:东部沿海出现民族工业,出现实业救国的热潮。②政治:民族资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发动戊戌变法。③思想上:先进知识分子宣传西方民主政治思想和进化论。
  三、组织学生“说题”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一)注意学生“说题”步骤的规范性
  在说题教学的起始阶段,经常会出现学生不敢说、不肯说而造成“冷场”的状况,更多的是学生想说但不知道怎么说。此时需要教师根据学情确定“说题”的基本步骤,再对学生进行一阶段的培训和演习,引导学生按照一定的规范进行说题,最后懂得如何“说题”。
  因为学生已习惯于被动地听课,刚开始训练“说题”时难度较大,所以要循序渐进,所说的题目难度不宜过大,否则学生会因此而产生畏难情绪,失去对说题的兴趣。老师要先示范说几次,然后引导学生说题,训练一段时间后,再经常让学生说题,并适时鼓励,让学生有机会从被教的立场转变成自己探索的立场,再转变为教人的立场。
  (二)注意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有效的学习需要学生积极地参与。教师首先从各角度向学生强调说题的作用和重要性,让学生从思想上重视,激发学生对说题的兴趣,这更能调动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还要努力为学生创设一个充满热烈并且有一定的挑战性的学习情境,以激发学生内在的求知欲,指导他们结合自身的学习实际,确定自己的学习目标,并努力为“说题”做好各项前期准备工作。
  (三)注意说题参与者的广泛性
  不同学生的智力和能力并不完全一致,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也不尽相同。在“说题”中教师不能忽视语言表达能力相对较弱的学生,而经常让语言表达能力强的学生对所给的问题进行分析归纳,久而久之,这部分学生就会失去参与说题的积极性。所以教师在说题教学中要遵循全面参与的原则,对学习基础属于不同层次的学生加以区别指导,鼓励他们积极思考,参与课堂讨论及其他合作学习的活动。教师可以将一个复杂的问题分解成相互关联的几个小问题,然后鼓励大家相互配合,共同完成教学活动或者进行小组合作,让思维分析能力强的学生提供思路让语言表达能力强的进行说题,从而防止将课堂教学变成少数学生为主体的课堂,以保证参与者的广泛性。
  (四)注意选题与编拟的准确性
  学生群体间有优中差的差别,个体能力又有强弱项之分,因而“说题”须坚持依纲据本、因材施教的原则。教师的选题与编拟题目的准确性就尤为重要,所选的题目既要反映考纲要求,就是题目要有“典型性、代表性”,又要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就是要设计具有针对性和启发性的例题,既保证人人参与又各有侧重,避免顾此失彼,让学生探讨、逐步解疑,充分调动全体学生说题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总之,学生“说题”是实现高效的高中历史复习课的一种有效的途径,是以学生兴趣为起点,让学生在研究中发现问题,发现问题后再研究,而不是被老师设定好的框架所束缚,使学生变被动接受为主动体验和探索,从而达到获取知识、培养良好思维习惯和策略的目的。
  参考文献:
  [1]王后雄.新理念化学教学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
  [2]冯光庭.高中数学新课程高效创新教学法[M].湖北:武汉大学出版社,2008.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764161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