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一片树叶启情思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杨红英

  摘要:一片树叶既是教学的切入点,又是写作训练的对象。教师借此引导学生参与一堂体验式的作文课,达到启发学生思索人生的目的。这是方法的指导,是语言的训练,更是一种人生的引领。
  关键词:树叶;体验;引领;深刻
  我比较喜欢写,也就十分重视写作教学,所以自认为写作指导是很到位的。后来受到教研员的启发,才发现原来自己的作文教学根本不叫教学,应该叫开“两会”――开头是表扬会,结尾是批评会。在学生的作文中,我只是当了一个裁判,一个法官而已,可学生需要的是教练呀!
  光知道不应该那样做,却不知道应该怎样做,实在是太痛苦了。幸好,在“国培”的“送教下乡”活动中,我听到了县里初中一位语文教师的作文指导课。这堂课带给我的不只是耳目一新,更有醍醐灌顶之感。
  按照教研室的布置,主题是作文教学中的语言训练,这位教师没有用什么“给作文穿一件漂亮的外衣”等标题来命名自己的课,而是独辟蹊径,用“一片树叶”作为标题。
  在整堂课的构思中这片树叶是教学的切入点。进教室时教师手握一片树叶,导入语是把作文比喻成一棵树,把语言比喻成树叶,紧接着就让学生来说自己与手中树叶的缘分。到此,这堂作文教学课顺利进入了教师预设的情境,课堂气氛十分轻松。然后教师用了一段颇有文采的话来形容自己与落叶相遇的美好。我相信听教师那么煽情的话,学生和我一样都想知道到底是怎样不平凡的一个经历。
  这个成功的悬念,把学生的胃口吊起了,这正是树叶作为切入点的使命,接着是以落叶为对象的写作训练。
  白板上显示了一段话:“那天清晨,我走在上班的路上,突然从树上落下来一片树叶,碰到我的肩膀,落到了地上。我把它拾了起来。”
  学生们看到这段话时纷纷笑了起来,见此情景,教师故意问:“我这段文字好吗?为什么?”学生们当然能够答出不好和不好的原因――没写出美好来。若是一般教师指导,可能到这个地方就觉得可以了,因为觉得学生有眼光了,可事实是有眼光并不表示能动手。那么我们这位教师怎么来做到真正的引导写作呢?请看下面几个问题:
  “什么样的清晨呢?”“那片树叶怎样落下来的呢?”“我是怎样拾起来的?”“拾起来时我想到了什么?”
  这些问题都是学生提出来的,然后也是学生来回答。问答之后,就开始独立修改。通过展示表明学生们所改的的确丰富多彩。到此,教师还将实践经验总结为方法――围绕主题,追问细节。而后教师又展示自己的下水作文,并向学生讲解自己写作时的心理。可谓有方法的指导,还有兴趣的培养,怎能不让学生受益多多呢?
  这只是这堂课的第一个环节。
  到第二个环节时,教师让学生凝视手中的树叶,看它的脉络走向,看它的颜色形状,叫学生用三两句话描绘。显然学生的语言比较干瘪。这时,老师给出这段文字:“它 躺在 地上,看上去像一把 扇子,又像一只 手掌。 叶面上印染着 小圆点, 叶脉在叶间 伸展。”然后让学生补充。
  我相信通过添加修饰语进行描摹的方法,很多教师在阅读教学中都做到了,但是这位教师能够与前一个环节一脉相承,继续以“一片树叶”为对象进行教学,让“一片树叶”成为整堂课的线索,让作文指导不再支离破碎,这表明教师最终要在片段教学中完成一篇散文的指导。
  果不其然,到了第三个环节时,教师让学生再次凝视,用心凝视,并且用抒情化的语言引导学生看、闻、听。此时此刻,整个课堂气氛被教师优美深刻的语言推向高潮,学生们在与树叶的交流中感情也自然凝聚。然后,就是学生发挥想象和联想,把自己的思考付诸笔端。
  不用说,学生们笔下的树叶不仅仅是一片树叶了,它上升为一种生活,一种精神,一种思想。而教师在学生的习作展示后还不忘进行总结:作文要提高档次,语言表达中,我们还要学会尽量不要“就事论事”,要展开联想和想象,由此及彼。由物想到人,由自然现象想到社会现象。由形象到精神,由外在到内在。
  到此,一篇有血有肉,有形象有灵魂的作文就诞生了。无形中学生既明白了具体的描写方法,也明白了怎么抒情,还能明白借物抒情类散文的基本结构,这不能不说教师指导有方啊。
  接着,教师还不忘在课本中寻找印证,引导学生在诸如《爸爸的花儿落了》等课文中去体会描写中的抒情议论。最后,教师还不忘巩固训练,让学生在课堂上运用三个方法小试牛刀。这样,一堂课短短四十五分钟,学生的语言居然有了明显地提升。
  不过,我更看重的是老师以“一片树叶”为载体,引导学生去观察生活,体味生活的意识。
  作文训练到了这样的境界,已经不只是训练作文,完全是在训练做人。这样的引领不是空洞的说教,不是无聊的展示,而是一场特殊的体验。在体验中学生不仅学会了提高作文语言表达的技巧,还明白了生活的美好与深刻。在这样的作文指导课上,教师俨然一座古色古香的木桥,把学生的生活和学习、写作和阅读联系起来了。这座桥的名字叫匠心独运,这样的课叫“天然去雕饰”。
  作者简介:杨红英(1979―),女,四川省内江市威远县镇西中学一级教师,研究方向为作文教学。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769628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