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激励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探索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徐丹

  摘 要:所谓的激励教育,就是教学过程中以鼓励、奖励为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使学生树立学好一门学科的信心。将这种方式应用于小学语文教学中,可以提高教学效率,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对激励教育进行概述,分析了这种方式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关键词:激励教育;小学语文;应用
  语文是小学教育中的重点学科,是学好其他学科的基础,主要培养小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对小学生思想观念以及语言思维产生重要的影响,因此必须予以重视。在教学改革浪潮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发生了重要变革,部分教师将激励教育方式引入教学中,并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一、激励教育概述
  激励教育以激励方式为主,主要考虑小学生的心理特征,由于小学生处于特殊的年龄段,对事物充满好奇心,尤其是在学习新知识时,如果得到肯定就会信心大增,学习兴趣高涨。如果被批评或者没有得到肯定,自信心就会被挫伤,对这些知识产生厌烦心理,不愿意再去学习。
  小学语文教学中采用激励教育方式,可以提升小学生对这门学科的兴趣,树立好学习语文的信心,形成一种积极向上的心态,努力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认真阅读课文,熟练掌握生字,打下良好的文字功底。同时,激励教育还可以促进师生交流,有效缓解学生的紧张情绪。调查研究表明,大多数小学生对教师都有一种敬畏心理,认为教师是一个非常严肃的角色,课堂中容易产生一种紧张情绪,尤其回答提问时,担心自己回答不好,达不到老师的要求,影响学习效果。采用激励教育就可以缓解小学生的紧张心理,促进师生交流,把老师当成朋友,以轻松、愉快的心情面对这门
  学科。
  二、激励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1.对学生进行精神上的鼓励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运用激励教育,要求教师经常使用鼓励性的语言,对学生的努力成果以及表现进行肯定,采用精神鼓励方法,这样学生才能树立信心。
  例如,在学习沪教版三年级第二学期《惊弓之鸟》这篇文章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自己先有感情地对文章进行朗读,在大家熟读之后,教师根据学生的特点分配给学生相应的角色,并在课堂中表演。学生在接到任务之后为了实现良好的表现效果,就会在表演的过程中投入自己的感情,为这篇课文的朗读增添色彩,并在表演的过程中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这时教师在学生表演之后给予及时的鼓励和赞扬:“同学们,你们太棒啦!朗读的很有感情,对文章的理解也很到位,我为你们感到自豪,大家给自己的优秀表现鼓掌。”学生在听到教师的表扬之后,开始为自己鼓掌,对自己的表现也很满意,当自己的能力被认可,自信心也同时提高了很多,在接下来的学习中,学生会更加积极的回答、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促进语文教学时效性的提高。
  2.分层教学法的应用
  受到种种因素的影响,小学生语文能力表现出很大差异,如果对所有学生一视同仁,就有可能出现基础好的学生得不到提高,基础差的学生跟不上思路,达不到理想效果。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可以在教学中应用分层教学法,根据学生能力将学生分成几个不同的层次,对不同学生提出不同要求,采用不同的激励方式,保证所有学生在课堂上都有所收获。
  例如,在学习《春的消息》这篇课文时,对学习基础和学习能力较低的学生,教师可以给这些学生设置默写和掌握生词、生字的任务,如,蝴蝶、面颊、沉睡等字、词。当学生能够正确默写之后,教师对学生进行激励引导:大家太棒啦!这些生字、词,你们都会了,想不想要学会使用这些字、词造句呢?学生在听到鼓励之后就会信心满满,同声答道:想。然后教师就对这些学生进行深入的教学。这样学生在受到激励之后也会更加认真、努力地学习用生字词进行造句,从而掌握更多的知识。
  3.创设激励情境
  教室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主要场所,为了实现活跃课堂气氛的效果,创设激励教学场景极为重要。可以在语文课堂教学开始之前,在黑板上写下对学生能够起到激励作用的名言警句,从而对教学氛围进行烘托,如写下“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为中华崛起而读书”等句子,然后开始教学,学生在看到这些句子之后,就会受到一定启发,从而在接下来的学习中认真听讲,刻苦学习。
  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自己设计,根据自己在语文课堂中学习到的名言警句,然后写在班级的黑板上,同时在每节语文课上换一句新的句子,不但可以对学生起到鞭策的作用,还可以加强学生对语文知识的理解和记忆,从而更加用功学习。
  总之,激励教学法将教师的鼓励、环境的激励作为重点,改变以往批评式教育模式,通过各种手段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热情,进而提高学习效率。将这种方式应用于小学语文教学中,可以有效促进师生交流,使学生充分认识到语文的魅力,从而更加积极主动地投入到语文学习中。
  参考文献:
  李文清,姚恒朋.小学生语文学习兴趣培养的实践性探索[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0(31):40-41.
  编辑 鲁翠红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772061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