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幼儿园混龄教育背景中的幼儿异龄互动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吕卓健

  【摘要】本文根据我国以独生子女为主的社会现状为基础,对幼儿园混龄教育背景中的幼儿异龄互动进行研究,能够促进幼儿不同年龄之间的交流与发展,有助于培养儿童相互帮助和相互协作的学习方式。同时,教师依据幼儿的发展特点形成适合幼儿的新型教学方式,也能够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幼儿园混龄教育不仅能够促进幼儿异龄互动,还能够促进我国幼儿教育事业的进一步发展与实施。
  【关键词】 幼儿园 混龄教育 幼儿异龄互动 我国幼儿教育发展
  【中图分类号】G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9-0252-02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逐步提高,幼儿教育逐渐成为我国教育发展中的重要关键点。目前在我国的幼儿园教学中,大部分依旧采用同龄教学为主要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形式导致幼儿在幼儿园教学中处于被动状态,不利于幼儿的个性发展。因此,采用幼儿园混龄教育这种教学形式不仅有助于形成幼儿不同年龄间的互补,而且能够促进幼儿异龄互动,进而促进幼儿的成长。同时,教师也能够依据幼儿的发展特点形成适合幼儿的新型教学方式,让幼儿能够在原有的学习经验上成长。
  一、混龄教育概述
  1.混龄教育概念
  混龄教育又称为混龄编班,主要针对不同年龄段幼儿进行同步编班教育,通常混龄教育的年龄差别在一年或一年以上,依据幼儿的自身发展能力和发展水平将幼儿分成不同的教育群体,从而促进幼儿的认知能力和社会能力的发展[1]。一般情况下,每学期结束后,不同年级的幼儿需要上升一个年级,而同时又会有另一批新幼儿对该层次的年级教育进行补充。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鼓励异龄幼儿之间相互交流与协作,课程的学习也会随着年龄的增加而逐步上升,不仅有助于促进幼儿的学习能力,同时也让幼儿拥有了良好的交际能力和表达能力,进而促进幼儿的发展。混龄教育让幼儿园的班级更像一个温暖的大家庭,不同年龄段的幼儿之间就像兄弟姐妹一样,他们一起游戏,一起学习,一起成长,孩子们能够在这里学会更多传统同龄教育中无法学到的知识和生活乐趣。
  2.混龄教育的理论依据
  (1)认知发展促进幼儿的社会性发展
  教育学家皮亚杰、布鲁纳等人认为,认知发展在社会知识构成中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2]。皮亚杰认为处于同一年龄段的幼儿具有同样的认知发展基础,然而这种发展基础与不同年龄段的发展特征之间存在着一定的联系。将不同年龄段的幼儿混合进行教育,有助于不同年龄幼儿发展阶段的联系性增强,同时又保障了该年龄段发展的特点。此外,幼儿的认知发展程度也受到幼儿所处的社会环境的影响,将不同年龄段的幼儿放在同样的社会环境中接受教育和发展,有助于促进幼儿学会站在他人的角度思考问题,能够使幼儿体验不同成长阶段的经验互动,从而促进幼儿的社会适应能力和认知能力的发展。
  (2)幼儿能力的学习是通过社会关系互动实现的
  社会构建主义代表人物维果斯基认为,幼儿自身能力的提升主要是通过社会关系互动实现的。采用幼儿混龄教育能够扩大幼儿的社会交往圈,促使不同年龄段的幼儿进行交流。混龄教育的班集体就是幼儿使用社会发展的小群体,异龄幼儿之间的相互交流和相互学习能够促进幼儿进一步的发展。在混龄教学中通过异龄互动能够为能力较差的幼儿提供学习能力较强的交流对象,促进幼儿对自我学习能力的提高。幼儿混龄教育与同龄教育相比,幼儿更能够接触到更广泛的年龄群体,扩大了幼儿学习社会知识的交际范围,提升了幼儿的实际交往能力。此外,由于面对不同的年龄群体,幼儿自身发展的交流表达能力也能够得到提升[3]。
  (3)观察和模仿是幼儿学习的重要途径
  社会认知理论学者班杜拉认为,他人思想、行为以及情感变化对个人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幼儿通过观察和模仿形成新的认知能力和行为能力,因此观察和模仿是幼儿学习的重要途径[4]。混龄教育将不同年龄段的幼儿放在同一个班集体中进行教学,为幼儿提升自身的认知能力提供了广阔的学习空间,例如:3岁的幼儿看到6岁的幼儿自己穿衣服和整理书包,3岁的幼儿也会主动自觉地模仿6岁幼儿的样子穿衣服、整理书包。此外,混龄教育环境下异龄幼儿之间相互交流和相互帮助能够促进弱势幼儿的发展,例如:6岁幼儿主动帮助3岁幼儿穿衣服或者整理书包,异龄幼儿之间的相互交流不仅促进了幼儿之间的相互模仿,而且还促进了幼儿的发展。混龄教育的开展为幼儿提供了良好的交流机会,班杜拉认为,幼儿所看到的模仿对象越成熟,幼儿的认知发展就越快,混龄教育正是采用这种方法对幼儿进行教育,能够促进幼儿不同年龄群体的相互模仿,促进幼儿形成正确的认知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以及促进幼儿的健康发展。
  3.混龄教育与教育观念
  混龄教育下的每个幼儿都具有独一无二的个性,在混龄教育下加强异龄之间的相互交流互动,一方面可以保留幼儿自身的兴趣爱好,促进个人个性特点的培养;另一方面也能促进幼儿形成良好的认知能力和社会发展能力。不同年龄段之间的交流与发展以及教师的正确引导能够促进幼儿形成良好的教育方向,从而促进幼儿的自身成长。
  随着人们生活观念的逐步转变,独生子女逐渐成为幼儿发展的巨大趋势[5],幼儿生活在这种家庭环境中,容易形成“家中小皇帝”,“家中小公主”的性格,导致幼儿的人际交往能力受到严重的影响。在混龄教育的环境中,幼儿能够改变这种“唯我独尊”的生活方式和交往方式,通过异龄互动,加强对幼儿人际交往中的理解、关心、包容等良好品质的培养,从而促进幼儿自身修养的提升;此外,混龄教育为幼儿的认知能力培养和社会性的培养提供了广阔的空间,维果斯基提出“最近发展区”原则[6],即幼儿通常将自身的发展认知趋向确定为周围的生活环境变化,混龄教育环境中的幼儿群体处于不同的年龄发展状态,他们对世界的认识程度受到年龄的限制。但是混龄教育环境下异龄幼儿之间的相互交流,能够促使幼儿的认知能力得到充分的提升,促使他们形成正确的认知导向,进而丰富幼儿的认知能力和社会性发展。   二、混龄教育形成的原因
  混龄教育形成的原因分为两方面,一方面是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进一步实施以及教育发展中对幼儿自身发展能力和发展水平的不断研究,发现混龄教育模式能够更好的促进幼儿自身的交际能力和学习能力的发展,能够对不同年龄段幼儿的发展提供良好的启发作用;另一方面混龄教育模式是我国教育总体发展与国际教育发展相连接的重要链接形式,研究表明:表1,传统同龄教育幼儿的学习能力、认知能力和交往能力提升比重分别为:15%,13%,18%;混龄教育幼儿的学习能力、认知能力以及交往能力提升比重分别为:25%,36%,49%。与传统的同龄教育相比,混龄教育对幼儿的学习能力、认知能力以及交往能力都有明显的比重上升,符合我国教育改革中对幼儿实际操作能力培养的目的,加大对幼儿教育的投入和支持,进而促进我国学前教育事业的发展。
  三、混龄教育下幼儿异龄互动的实际探究
  1.混龄教育下幼儿异龄互动的特点
  混龄教育环境下幼儿异龄互动的特点主要表现在认知能力和游戏角色扮演两方面。第一方面是认知能力的相互促进,表现在教师依据不同年龄段的幼儿进行分组,并且组织幼儿之间有组织的形成“一大带一小”的合作模式[8],例如:幼儿之间共同完成一项工艺品制作,在材料搬运过程中年龄较小的幼儿搬运较轻的材料,年龄加大的幼儿搬运相对较沉的材料进行运输。教师在进行分组过程中有意识的形成“一大带一小”的合作模式,进而促进异龄幼儿之间认知能力的相互交流与发展;第二方面是游戏角色扮演。混龄教育下幼儿异龄互动的教学特点体现在幼儿所处的年龄不同,对游戏中的想象与理解能力也不同,例如:过家家游戏中,年龄稍长的幼儿通常会充当家中的主人翁地位(例如爸爸,妈妈),而年龄较小的幼儿通常会充当家中的“小角色”(例如孩子),爸爸说:“宝贝,爸爸要出门了,你自己在家好好玩,并且按时吃饭。”孩子:“好的,我会好好的。”然后自己在一边玩,等待爸爸回来。混龄教育环境下幼儿游戏中的角色扮演,不仅能够促进幼儿异龄之间的相互交流与相互协作,还能够促进幼儿的社会性和认知能力的进一步发展。
  2.影响混龄教育下幼儿异龄互动的因素
  混龄教育下幼儿异龄互动的影响因素主要有两点,其一是年龄的差异性。幼儿发展中年龄之间差异性的不同影响异龄互动的结果。幼儿年龄的相差数越小,思维方式的相似性就越高。维果斯基的研究结果表明,虽然幼儿年龄之间的相近性会使他们之间的想法找到更多的相似点,拥有更多相同的兴趣爱好,进而能够促进幼儿之间的交流,但同时交际范围、认知能力以及社会适应能力也会受到同一年龄段的思想行为限制,从而导致混龄教育环境下异龄影响性降低。因此,教师在进行混龄教育教学和游戏过程中,应对儿童不同年龄之间所占比重进行合理分配,充分利用异龄互动的特点进行教学;其二是游戏内容。不同年龄段的幼儿对游戏内容的注意力也会受到不同的影响。例如:“猴子爬树摘桃子”比赛能够充分吸引年龄较小的幼儿的注意力,但那些年龄相对较大的幼儿则对这样的游戏不感兴趣,他们更喜欢“爬楼梯”和“走平衡木”等这种体育运动性较强的活动。因此,在进行混龄教育下异龄互动的过程中应注重依据不同年龄的游戏特点进行合理分配,加强混龄教育环境下异龄互动幼儿的发展。
  3.混龄教育下幼儿异龄互动的实施条件
  混龄教育环境下幼儿异龄互动的实施条件是异龄互动成果的重要保障。其一,保障幼儿的兴趣爱好相似。幼儿的异龄互动过程中将兴趣爱好相似的幼儿划分为一组,由于幼儿的兴趣爱好相同,幼儿之间更容易产生话题,从而促进异龄幼儿之间的相互交流,有助于幼儿之间的相互协调,进而共同完成活动任务,加强了幼儿之间的认知交流和社会交往能力;其二,把握异龄幼儿之间的年龄差异。异龄幼儿之间年龄相互弥补的特点,不仅能够促进幼儿之间能力的互补,还能促进形成良好的合作关系,进而促进幼儿全面的发展。
  4.混龄教育下幼儿异龄互动的实际意义
  混龄教育下幼儿异龄互动,首先,能够提高幼儿的交往能力[9]。混龄教育环境下幼儿之间的相互交流为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提供了良好的表现空间,促使幼儿能够将自己的想法表达出来,同时还促进了幼儿自我思维能力的形成,从而培养幼儿的发散思维;其次,提高幼儿的理解能力。混龄教育下幼儿异龄互动能够引导幼儿的思维能力得到充分的提升,培养幼儿在异龄互动交往过程中对不同事物以及不同情况下的理解能力,还有培养了幼儿的独立思考能力,从而促进幼儿的思维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为幼儿接受更高更深层次的教育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幼儿园混龄教育背景下幼儿异龄互动研究的建议
  首先,应当保障幼儿园的教师专业水平与幼儿发展之间的平衡。幼儿园应不断提高对幼儿教师专业水平的要求、加强幼儿教师的实际知识能力和更新教师的知识储备量,从而让幼儿的发展与社会发展培养目标之间相一致,为幼儿的成长提供智力支持[10];其次,实施混龄教育下幼儿异龄互动应当注重对幼儿潜能的培养。幼儿园教师在游戏活动和教学环境中应注重对幼儿潜在能力的挖掘,促进幼儿的智力开发。
  混龄教育下幼儿异龄互动的深入研究有助于促进我国幼儿教育事业的发展,形成新型的幼儿发展趋向,同时也为我国幼儿教育事业发展中的幼儿教育形式单一等问题提供了解决方法。我国教育改革中对幼儿发展的重视是幼儿教育实施新方式和收获新成果的前提条件,是教育改革逐步深入的重要体现。混龄教育下幼儿异龄互动也符合社会发展趋势,是我国学前教育事业发展的新方向。
  参考文献:
  [1]沈吟.混龄教育过程考察[D].南京师范大学,2011.
  [2]王秀秀.混龄自发性游戏中幼儿的同伴互动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5.
  [3]孔露,蒲红霞.幼儿园混龄教育、课程构建研究回溯与展望[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6,04:119-124.
  [4]武建芬.幼儿心理理论与同伴交往关系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
  [5]王玉芳.混龄角色游戏中幼儿同伴交往的特点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杭州师范大学,2015.
  [6]曹晓薇.H幼儿园蒙氏混龄教育课程实践的特点、问题及应对思路[J].教育探究,2015,06:15-18.
  [7]武建芬,陈冰美.间断性混龄:一种适合我国国情的学前教育组织形式[J].幼儿教育,2006,03:6-7.
  [8]王晓芬.农村混读班早期教育现状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
  [9]邓艳华.蒙台梭利教学法运用的个案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1.
  [10]袁婷婷,师远贤.基于混龄游戏的幼儿园课程建构研究[J].现代教育科学,2016,02:50-53.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774199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