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简析小学语文的教学语言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罗朝勇

  【摘    要】在小学语文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学语言对于学生语文学科知识的学习和掌握以及良好语文学科素养、人文修养的培养和提升等,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价值和意义,对此教师应该不断改进自身的教学语言,提升小学语文课程的教学质量。
  【关键词】小学语文  课程教学  教学语文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6.11.092
   语文作为小学阶段的重要课程,通过引导学生进行系统性的语文课程学习,一方面可以使学生更好的进行语文学科知识的学习和掌握,提升学生的语文学科成绩和语文素养,另一方面则可以使学生在语文学科所具有的文学性影响和感染之下,提升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以及文学素养和人文素养。想要真正实现小学语文课程的教学目标,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在进行语文课程教学时能够运用有效的教学语言,发挥教学语言所具有的知识性和艺术性,激发学生的课程学习兴趣,从而提升小学语文课程的教学质量。
   小学教育在知识性教学特点之外,还具有启蒙性教育意义,在这个阶段,教师作为课程教学的展开者,和学生之间有着大量的互动和语言交流,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会在教师的带领和引导之下,进行语文学科知识的学习和挖掘,同时还会不自觉的对教师的教学语言进行模仿和消化,可以说教师的教学语言对于学生而言有着十分重要的引导和示范作用。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教学时,应该充分认识到教学语言所具有的重要教学意义,不断对自身的教学语言进行反思和完善,从而改进小学语文课程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那么在对学生进行语文课程教学时,教师应该从哪几个方面对教学语言进行改进和调整,提升教学语言的艺术性和有效性,下面我将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谈谈我对这个问题的几点看法。
   首先,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小学语文课程教学时,应该注重教学语言的规范性,提升自身的普通话水平和语言表达能力,为学生树立正确的榜样的作用,引导学生进行规范化交流,改进学生在语文语言表达中的问题和不足,从而提升小学语文教学语言的质量。在现阶段的小学语文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由于受到传统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的影响,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习惯于将注意力和重点放在对于语文教材知识的讲解和分析上,很少反观自身,对自身的语文教学进行审视和反思,有些教师即使发现自身在教学语文规范性方面存在问题和不足,但是却认为这对于语文教学而言是无伤大雅的事情,而很少真正的给予重视与改正,从而影响小学语文教学语言规范化的生成和提升。
   针对这种教学问题,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应该明确的认识到教学语言规范化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作为课程教学的组织者和展开者,是知识的化身,同时也是智慧的体现。小学阶段学生虽然已经掌握了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具备一定的语言词汇积累,但是小学阶段的学生仍然处在一个十分重要的语言学习期,他们对于自己所接触到的语言,具有很强的好奇心和模仿能力,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是语文知识的传达者和讲述者,同时还是语言的表达者和承载者,教师的教学语言一方面直接影响学生的语文课程学习效果和学习质量,另一方面,则影响着小学生自身语言能力的提升和完善。对于小学生而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一言一行,都具有一定的权威性和理想性,因此教师在语文课程的教学语言方面,更应该严格要求自己,不断提升自身的普通话运用水平和运用能力,凸显教学语言的规范性,做到发音正确、声音洪亮、语言流畅,在为学生树立榜样和示范的同时,引起学生对于自身语文语言规范化的认识和重视,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语言学习环境和学习氛围。
   其次,教学语言应该突出科学性特点,做到对于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注重语文教学语言的明确性和指向性,避免混淆和模糊词义的现象出现,同时还应该注重语文的精炼和简约,避免教学语言的枯燥冗长。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由于语文知识和词汇本身可能具有多层含义,需要教师根据具体的文本情境和文本内容得出相应的结论,做出相应的解释,但是在现阶段的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由于缺乏对于教学语言科学性的认知和深层次把握,在对学生进行语文知识的讲解和分析时,往往存在着只知其一不知其二以及望文生义的教学现象,不仅不利于语文知识的讲解和传授,同时还会给学生造成认知上的误导和障碍,影响学生语文学习能力的提升以及未来的学习和发展。例如教师在讲解“落花生”一词时,有的教师因为没有深入的去翻阅资料,没有真正的弄清楚这只是花生的另一种称谓,而对“落花生”三个字做出错误的解释和讲解,认为这是种花生的意思,从而造成教学错误,造成语文知识的混淆。
   在教学语言科学性这一层中,除了应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把握语文语言的感情色彩和深层含义,同时还要注重教学语言的简约和精炼,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在教学过程展开之前,对教学内容进行深入的分析和整合,捕捉教学内容中的重点和难点,并且选取简洁的教学语言对其进行表述和讲解,简明扼要的对教学问题进行总结和升华,把话说进学生的心坎里,抓住要点,突出精华,避免因为教学语言的冗长繁复而浪费教学时间,消磨学生的学习精力。
   除了上述两个方面的内容之外,教师还应该注重教学语言的可接受性,要将教学语言的内容和学生的语言接受能力、理解能力等结合起来进行考查,使教学语言能够尽量贴近学生的生活和感情,能够被学生真正的理解和掌握,并且方便学生去进行记忆和消化,具体来看教师在组织教学语言时应该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语言发展水平,语言接受习惯等,对教学语言进行进一步的修饰和整理,应用生动活泼、灵活多变的语言表达形式,从学生所习惯和所熟悉的语言表达方法切入,提升小学语文教学语言的有效性。例如教师在讲解有关声音的教学内容时可以运用形象的拟声词,对语文教学内容中出现的声音,进行模仿和展示,使学生能够在教师所展示出来的具象化的声音中,体会语文教学内容中蕴含的文字内容和思想感情,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引起学生的共鸣,使学生能够进入语文教学内容所营造的氛围和情境中,提升语文教学语言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小学语文作为一种以语言为支撑的教学科目,对于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理解能力等,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和作用,教师应该从自身的教学实际出发,不断对自身的语文教学语言进行改进和完善,提升教学语言的有效性,从而提升小学语文课程的教学质量。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776947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