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初中语文课堂对话教学初探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梁海英

  摘 要: 随着课程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对话教学作为一种全新的,与时俱进的教学理念逐渐被课堂教学广泛应用,并为其增光添彩。本文阐述了对话教学的含义,并以初中语文对话教学的现状作为切入点,研究探讨了对话教学的策略。
  关键词: 初中语文 对话教学 现状 教学策略
  在日常生活中,对话是人与人之间的一种口语交流和情感沟通、互动的方式,随处可见,并不稀奇。然而在课堂教学中,对话教学却是一种全新的教学理念,它不仅仅是知识信息的交流和反馈,更多的是视界的融合、精神的交融和思想的碰撞。所谓对话教学,简单来说,就是师生、生生之间通过对话交流完成课堂教学的任务,实现目标。这一教学理念并非凭空想象,无论是春秋时期孔子在《论语》中对于对话教学的生动实例,还是德国克林伯格提出的:“这种相互作用的对话是优秀教师的一种本质性的标识。”抑或是当代《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对于教学本质是“沟通”和“合作”的活动阐述,都充分体现了对话教学是古今中外教育思想的宝贵精髓,是教育发展的必然。
  在传统“传道授业解惑也”的课堂教学弊端逐渐凸显的今天,根据教育交往理论,伴随着课程教育改革,对话教学应运而生,成为一种时尚产物。然而在实践教学中,对话教学虽然一定程度上改善了教师“独白”的现状,却又出现了学生“独白”的篡位现象,教师将更多的话语权交给学生,虽然这一点在教学中是极为关键的,忽视了自己的教育角色。这不仅严重误解,违背了新课程标准的理念,而且与对话教学的原理和实质也是相悖的。
  语文是一门人文性的学科,相比较于其他科目,更需要实施对话教学。那么,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才能实施有效的、科学的对话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呢?
  一、兴趣
  爱因斯坦曾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兴趣的内在驱使下,学生不仅能积极、主动地认识事物,参与学习,表现出更高涨的热情,而且思维更加活跃,观察力更加敏锐,想象力更加丰富,意志力更加顽强。有了浓厚的兴趣,就能激发学生的对话欲望,撩拨对话的激情。因此,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充分了解和尊重学生的个性特点、实际经验、兴趣爱好等,采用各种教学策略,投其所好,尽量满足学生学习和生活上的需要,将激发学生的对话兴趣,调动对话积极性放在首位。一旦学生对对话产生兴趣,就会表现出强烈的表现欲望,在教学活动中,自然而然地表达、交流、倾诉,让课堂上充满真诚、真实、自然而鲜活、个性的话语。
  二、平等
  《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平等、和谐、民主的对话主体关系,是实现有效对话的前提。作为教学组织者和引导者,教师如果只是一味地“闭门造车”,在教材上动脑筋,做花样,强迫学生适应教材,适应自己;“满堂灌”地在课堂上忘我地表演“独角戏”,却忽视学生主体及主体的个体差异,那么怎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对话的积极主动性呢?因此,教师要放下教参,走进知识;放下架子,走近学生。不要“皇帝新装”式的“师道尊严”,尊重、信任学生,关心、爱护学生,师生彼此之间真正接纳,平等对话,从而营造和谐、宽松、平等的教学氛围,实现师生在真正意义上的人格平等、心灵平等和价值平等。这样,不仅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对话欲望,畅所欲言,而且能强化课堂教学效果。
  三、科学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学生、文本组成对话教学三要素,三者之间相辅相成。如何实现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及学生与文本之间的有效对话,重在教师科学的规划和指导。那么,如何设置科学对话呢?我认为可以从三个方面着手:一是设置主题对话。在对话教学的过程中,说着说着偏离主题的现象屡见不鲜,这样的对话,不仅无效,而且会影响课堂教学的秩序。因此,需要设置对话主题,对话双方围绕同一个主题讨论,交流,发生思维碰撞,取长补短,共同成长;二是设置多向对话。在教师传统的思想认识中,教参的答案是标准的答案,对于文本的解读,也是以教参为准,不敢越雷池半步。在问题对话的过程中,总是想法设法地把学生往自己预设的标准答案引。这样,不仅严重限制学生的对话主体性,而且会阻碍学生创新性思维的发展和培养。因此,教师要设置多向性对话,提倡并鼓励学生说出对文本的个性解读;三是设置系统对话。系统对话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规划、实施到反思。首先是规划阶段,要求语文教师充分了解学生的特点及学生对文本的理解程度,按照学生的理解方式组织并规划教学,可以根据学生的需要适当增加和拓展教学内容;其次是实施阶段,教师需要在对话教学中,选择具有针对性、矛盾性的问题或现象让学生展开深层次对话,这里的问题,可以是教师课前提前预设的,也可以是在课堂对话过程中生成的;最后是反思阶段,教师要针对课堂对话效果,及时反思,汲取并总结经验,不断提高初中语文课堂对话教学的效率。
  参考文献:
  [1]全日制义务教育.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6.
  [2]张俊.浅谈初中语文的对话式教学策略[J].科学大众・教师版,2012(10).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779969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