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名言\俗语在思想品德教学中的巧妙运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曹 伟

  名言、俗语历经生活浪花的淘汰与洗礼已是“吹尽黄沙始到金”,或是饱含哲理、意蕴深刻而绵远悠长,或是生动形象、轻松活泼而广为传唱。名言、俗语在思想品德教材中被大量引用,其好处不胜枚举,在思想品德学科的教学实践中根据学生的生活实际,再“添砖加瓦”亦不为过。
  一、名言、俗语的作用举例
  1.激起共鸣,活跃课堂气氛
  一些名句、俗语都是学生耳熟能详或是似曾相识的,因此思品教学中提及这些名句、俗语会让学生似曾相识,能够和教师产生情感共鸣,使课堂气氛立即活跃起来。比如在人教版七年级第五课的教学中,在学习“认识自我的途径”这一知识点时就可以用名句烘托课堂气氛,用孔子的“吾日三省吾身”来类比“通过自我观察认识自己”,用“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或是“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来理解“通过他人了解自己”的必要性。
  2.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引领个人行为
  名句、俗语是浓缩的语言精华,其一言胜九鼎之处可称“四两拨千斤”。比如在学习“全面认识自己,既要认识自己的外在形象,又要认识自己的内在素质”这一知识点时,用不做“绣花枕头”来描摹已是生动形象了,如果再加上“驴屎弹子――外面光”就足以让学生哄堂大笑了。自然,笑声之中融会了对知识的睿智把握与深刻领会,自然学生对“金玉其外,败絮其中”含义的理解也是水到渠成。至此,学生就会明白“一个人的美应是外在美与内在美的和谐统一”的道理。此番彻悟,会引领学生在实际成长过程中不仅重视外在形象的塑造,更注重内在素质的培养,否则自己就会想起那个表面光亮的“驴屎弹”,羞红了脸庞了。
  3.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充实文化底蕴
  名句、俗语的巧妙运用有助于引导学生正视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在培养良好思想品德过程中,更多地体现有中华文化特色的思想品德。比如在学习宽容、责任、爱国等内容时就可穿插引用“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等名人名言。这些名言跨越古今,历久弥新,贴切教材内容,学生读来如见其人如闻其声,自然增加了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亲切感与认同感。
  4.加强学科渗透,培养融会贯通的能力
  文史不分家、政史不分家,这是中国文化特点之一。思想品德教材内涵丰富,其思想性、人文性、实践性、综合性特点鲜明,与文学、史学、法学、哲学、心理学等学科联系紧密。而好多名言、俗语串连古今,贯穿东西,担当联系学科、开阔学生学科视野的角色很有出彩之处。比如在学习“正确认识自己,就要做到用全面的发展的眼光看待自己”这一知识点时,以“人无完人,金无足赤”引导学生辩证地看待自己的优点与缺点;用“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去理解,“用发展变化的眼光看待问题”等等。
  二、名句、俗语的运用之妙
  过犹不及,名句、俗语在思想品德学科教学中过多、不恰当的运用,同样也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学习,行为的内化,甚至可能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将学生的理解引入偏颇或歧途。
  1.要用的恰当、合适
  正确理解名言、俗语的内涵,使之与要讲授的内容相对应,这是运用的前提。名句、俗语的内涵都指某一或某几个方面,或语意相近,实则各有所指,若用在所需处往往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比如学习“学会拒绝”时用“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从小偷针,长大偷金”等作用就较明显,其针对性强,很有说服力,但若在此用“忠言逆耳利于行,良药苦口利于病”就是雾时看花,令人模糊费解了。
  2.要全面更要有所侧重
  名句、俗语有的涵义十分丰富,可能涵盖教材中出示的几个知识点。因此在教学中既要引导学生全面理解名句、俗语,又要侧重理解所学知识。如用“不想当元帅的士兵不是好士兵”来引导学生要有崇高的理想和追求,但不能以此误导学生要树立“人生要干大事不能做小事”等观点;用“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引导人们向着目标勇往直前,但不能误导学生“不听别人正确的建议和意见”等等。
  有的知识点用一两句名言、俗语不足以全面表述,这种情况就要引导学生全面理解知识点,避免学生形成某个知识点就是哪句名句或俗语的思维定势。比如学习“如何对待他人的态度与评价”时,就不能单用“良药苦口,忠言逆耳”“兼听则明,偏听则暗”,还要加上“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3.及时纠正批驳不合时宜的俗语
  源远流长的中国古代文化创造了许许多多优秀的名言、俗语,同样也诞生了一些不合时宜的糟粕,这些与教学中的知识点有的是相悖的,若在教学中不对这些俗语进行纠正、批驳,教育的效果可能会大打折扣,甚至于背道而驰。比如与公共利益、集体相斥的“人不为己,天诛地灭”;比如激励人们读书学习的“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又如与关心社会积极参公益活动的热情相对的“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等等。这些俗语会存在学生的潜意识里,也可能出现在学生的言谈中,因此可以在学习有关知识时作为反例,引导学生辨析。
  中国传统文化是个宝藏,名言、俗语又是其中的瑰宝,我们在思想品德教学中若能认真发掘,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并恰当运用,这样既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又能进行民族精神、民族传统教育,真是一举多得。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84513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