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嘉兴卷:第二次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本刊编辑部

  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人生有无数的第一次,也有着无数的第二次。第二次也许是第一次的重复,但可能有全新的发现;第二次也许会趋于平淡,但更可能绽放精彩。第二次是一种坚持,是一次回味,是一次新生……请以“第二次”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将标题补充完整;(2)文体不限,字数不少于600(诗歌不少于20行);(3)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
  
  [评析]
  作文命题考核学生语言综合表达的能力,应该以“关注生活”、“关注社会”、“关注人生”、“关注人性”等为中心,在此基础上,贴近学生生活,关注学生成长,培养学生对社会、对人生、对家庭等的责任感、道德感、使命感,引导学生崇尚真善美,摒弃假丑恶。这是当前乃至今后作文命题的一个方向。
  2007年嘉兴作文题“我因而自豪”在于引导学生热爱生活,内心充满阳光,以中学生特有的眼光去捕捉生活的精彩瞬间,抒写真情实感;2008年沿袭这一特点的半命题作文“第二次”也是个既开放又有限制的题。这个题,学生有较大的自由取材空间,人人都能写,这就在于引导学生关注自己的个性生活体验;用“第二次”之限制,在于防止考生宿构。写好这篇文章,应当以“第一次”为铺垫,突出这“第二次”的独特感悟,以生活中鲜活真实的素材来展示自己的语文能力和素养。
  阅卷后,发现学生作文内容丰富,题材多样,感情真挚。有叙写生活的,有写读书学习的,如:第二次泪流满面、第二次握住你的手、第二次搬家、第二次遇见你、第二次回眸、第二次选择、第二次感动、第二次别离、第二次感受父爱(母爱)、第二次过母亲节、第二次走进乡村、第二次贴近爸爸、第二次给母亲洗脚等;还有不少考生还将目光聚焦到了5・12汶川地震,联想到生命、关爱、奉献、坚强、团结、民族精神等诸多关键词,如:第二次感动、第二次生命(新生)、第二次进入废墟等。
  
  放学了,暂时抛开了一天的纷扰,骑着单车静静行于树荫道中,嗅着阳光的味道,想到昨天骑单车载爱的情形,不禁笑了起来。
  思绪飘到了小时候。那时妈妈骑着自行车,后面驾着个橙黄色的小椅子。我就坐在后面,纤细的臂弯紧紧搂着妈妈的腰,脸贴着她的背,听妈妈给我讲一个个故事,嗅着她谈谈的体香,做着童年的梦。
  然后,上学了,妈妈买了电动车。每天上学放学,我都乘坐“小电驴”,稍稍粗壮的手依旧搂着妈妈,头却枕在妈妈肩上,总是大声地向她汇报一天里的事,她只是乐呵呵地听。
  再后来啊,上了初中。不知怎地,自己嚷着要做男子汉。妈妈嗔怪地看着我,可禁不住我哀求,给我买了车,坚持自己上学。
  可缺少了妈妈的陪同,似乎少了什么……
  前天,妈妈换单位了,我也没在意。第二天,放学后一个人默默地骑着车回家。随着熙攘的车流,有一脚没一脚地踏着,心中却想着一天中发生的事,初中生活教会了我成熟,我早也习惯了孑然一人的宁静。
  可突然,我发现妈妈就静静地走在路边,妈妈新换的单位就在我回家的路上!我莫名地惊喜,紧踩两脚停在她面前,她早有预料般盈盈地笑。
  静静地和妈妈推车于路边漫步,温馨的感觉再次漫上心头,熟悉而又陌生。我不禁脱口而出:“妈,我带你吧?”妈妈仔细看看我,然后吃吃地笑了起来:“不会和上次一样吧?”想到曾经年少逞勇,带着妈妈却摔得人仰马翻的经历,我不禁一阵脸红。可我仍固执地要求。
  妈妈坐在后面,我小心地踩着踏板。微微晃动后终于平静下来。妈妈斜坐在车后座,她的手臂紧紧搂着我的腰,头轻轻枕在我的脊背上。妈妈一点也不重,十几岁的小伙轻松地载着她前行。可我却依然紧紧握着车把,唯恐车上的妈妈摔着,车上所载的爱硌着。第二次,不再柔弱。
  妈妈,淡淡的夕阳真好看。
  妈妈,第二次载你,平稳么?
  妈妈,以后我载你回家吧!
  妈妈……
  可妈妈的话似乎不像我小时候那么多了,只是紧了紧她的臂弯……
  想到这,我不禁加快了蹬踏的速度:妈――今天儿子载你回家!
  第二次单车载爱,或许不该是文章结尾,而是序章……
  
  【点评】
  读罢此文,眼前浮现出一幅美好的图画:一个小“男子汉”骑着单车载着妈妈在回家的路上。多么温馨!小时候,是妈妈载着“我”上学去,现在是“我”载着妈妈回家去,儿子长大了!文章写道:“妈妈斜坐在车后座,她的手臂紧紧搂着我的腰,头轻轻枕在我的脊背上。妈妈一点也不重,十几岁的小伙轻松地载着她前行。可我却依然紧紧握着车把,唯恐车上的妈妈摔着,车上所载的爱硌着。”“我不禁加快了蹬踏的速度:妈――今天儿子载你回家!”字字句句,情真意切!读到这里,不能不让人眼中噙泪,这样懂事的儿子,谁不喜欢!文章结尾“第二次单车载爱,或许不该是文章结尾,而是序章……”既与“想到曾经年少逞勇,带着妈妈却摔得人仰马翻的经历”一句呼应,又紧扣题目“第二次”,恰到好处。 (傅顺康)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84672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