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高考易混标点六辨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正确使用标点符号”是高考语文《考试说明》中的一个考点。标点符号题虽不是一种常见题型,但每年都有几个省市卷出现。2010年有三个省市卷(湖北卷、山东卷、重庆卷)出现。现结合近六年高考语文标点符号题,谈一谈高考语文标点符号题的特点。
  
  一、区别选择问和连续问
  
  连续问句各问句后均用问号。
  选择问句虽然包含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选择项,但仍然只表示一个完整的意思,因而只在句末用一个问号,句中各项之间用逗号。
  常见的错例辨析:
  1.对于袁野小朋友来说,人工鸟巢本身就像巨大的问号在吸引着她:小鸟会住进去吗?都有什么样的鸟,有多少鸟会住进去,住起来舒服吗?(2010年重庆卷)
  解析:“小鸟会住进去吗?都有什么样的鸟,有多少鸟会住进去,住起来舒服吗?”这是连续不同内容的问题,各句都用问号。
  2.这到底是什么原因?是他的体型?他的亲切?还是他的什么?(2005年山东卷)
  解析:“是他的体型?他的亲切?还是他的什么?”是一个选择问句,所以只能在句末用一个问号,分句“是他的体型”和分句“他的亲切”后问号应改为逗号。
  强调:如果要强调每个选择项的独立性,那就在每个选择项后用问号。如,明天的补课为什么取消了呢?是另有安排?还是没有通知到老师?还是上级不让补课呢?
  
  二、区别有疑而问和无疑而问
  
  有疑而问的句子句末用问号。
  有的号子虽然含有疑问词(谁、如何、怎么样等),但并非真正发问,而是表达一种陈述语气,句末不能用问号,须用句号。
  常见的错例辨析:
  1.记者由此推想,在“五一”这个劳动者的神圣节日里,农民工到底能够有多少人享受到法律赋予他们的休息权?(2006年山东卷)
  2.火车站售票处有一个特殊、鲜明的标志,很好找。记者走进售票处,马上有工作人员迎上来,问有什么事情需要帮助?(2006年湖北卷)
  例1中“农民工到底能够有多少人享受到法律赋予他们的休息权?”虽然有疑问词,但没有疑问语气,句末应用句号。同理例2中“问有什么事情需要帮助”虽然有疑问词,但没有疑问语气,句末应用句号。
  
  三、区别顿号与逗号
  
  逗号一般用来表示并列短语间的停顿。
  顿号一般用来表示并列词语间的停顿,但并非并列词语间的停顿一定用顿号,不用顿号的情况有:
  1.并列各项都带有语气词“啊”“啦”等,停顿较大,用逗号。
  2.并列词语作谓语、补语,其间的停顿用逗号而不用顿号。
  多层次的并列词语间的停顿,第一层用逗号,第二层用顿号。
  常见的错例辨析:
  1.这里的山啊、水啊、树啊、草啊,都是我从小就熟悉的。
  2.中国人民勤劳、善良、智慧、勇敢、坚强。
  3.公司常年坚持节能管理的月考核、季评比、年结算制度、能耗预测制度和能源跟踪分析制度,做到节能节常抓不懈。(2004年江苏卷)
  4.有些小企业由于规模小、技术、产品、管理水平落后,面临的竞争程度高、市场需求变化快,因而承担的风险往往要大于获得的效益。(2006年湖北卷)
  5.这种白内障冷冻摘除器,具有制冷、解冻迅速、操作方便、安全性能高等特点。(2006年江西卷)
  6.艺术节期间,这个县将举办形式多样的文艺演出活动、科技下乡活动、内容独特的文物、风情、美术、摄影展览,以及大规模的经贸活动。(2010年山东卷)
  7.不过今日的“粉丝”不比往年,索签的要求高得多了:不但要你签书、签笔记本、签便条、签书包、签学生证、还要题上他的名字、他女友的名字。(2010年湖北卷)
  解析:例1中,山、水、树、草后有语气词“啊”,各并列项间应用逗号表示停顿。例2中,“勤劳、善良、智慧、勇敢、坚强”在整个句子中充当谓语,并列项中间的停顿应用逗号。例3中,“月考核”、“季评比”、“年结算”是并列关系,而“月考核,季评比,年结算制度”又与“能耗预测制度”、“能源跟踪分析制度”构成高一级的并列关系。“月考核”、“季评比”、“年结算”这一低一层级的并列各项间用顿号隔开,“月考核、季评比、年结算制度、能耗预测制度、能源跟踪分析制度”这一高一层级的并列各项之间用逗号隔开。即是说,“年结算制度”后面的顿号应改为逗号。同理例4中,第一个顿号应改为逗号;例5中,应改为“具有制冷、解冻迅速,操作方便,安全性能高等特点”。例6考查句子的内部层次中顿号与逗号的区别,注意“形式多样”与“内容独特”并列。例7“签学生证”后的顿号改为逗号,谓语的并列不用顿号用逗号,句中“不但要……还要”并列。
  
  四、区别破折号、冒号和括号
  
  破折号、冒号和括号都有解释说明的作用,区别如下:
  破折号引出的解释是正文的一部分,而且是直接性解释,绝大多数相当于“那就是”。
  括号内的解释不在正文之内,不需读出,而且只是与被解释的内容有相关性,是间接性解释。
  冒号提示的解释仅仅是前面情况的原因或结果。
  常见的错例辨析:
  1.有关专家指出,白开水是最符合人体需要的“天然饮料”。它既洁净,又能使硬度过大的水变得适中――(因为过多的矿物质煮沸后会沉淀),还含有多种微量元素。(2004年浙江卷)
  2.造成这种事故的原因,公司领导认为主要有两个:一、具体施工单位对安全问题不重视,只抓生产进度,不抓安全;二、具体操作人员违反安全操规程。(2007年湖北卷)
  3.趁着在家无聊,我这个捣蛋鬼又有新点子咯!别以为我又要恶作剧,这次啊,我准备亲身下厨露一手――做一道家常小菜――炒土豆丝。(2010年重庆卷)
  例1中“因为过多的矿物质煮沸后会沉淀”与被解释的对象“能使硬度过大的水变得适中”在内容上有相关性,属间接性解释,删去不影响原文意思的表达,所以应删去破折号,保留括号。例2中的冒号提示的解释仅仅是前面情况的原因,运用正确。例3破折号引出的解释是正文的一部分,用法正确。
  
  五、区别句内括号和句外括号
  
  句内括号(只注释或补充说明句子一部分的括号),应紧放在被注释或说明的词语后面。注释语内最末一个标点(?!除外)应省去。
  句外括号(注释或补充说明全句的括号),放在句末标点后。括号内部任何标点都正常使用。
  常见的错例辨析:
  1.我们在田间,可以看到有些瓜果、蔬菜的叶子(如丝瓜、番茄)是平开的,有些作物的叶子(如水稻、小麦)是直立的。(2004年重庆卷)
  2.他撰写的《上古音的声韵配合规律》(载《中国语文》,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所编。),在学术上颇有创见。
  3.出版社除出了《读书生活》和《认识》两种杂志(均因抗战爆发而停刊。后一种好像只出了两期,现已少为人知,然而很有分量。)外,还出了若干译著。(2006年湖北卷)
  4.室外环境污染,包括建筑物外墙(最典型的是玻璃幕墙)的反射光、夜间过亮的城市灯光(如广告牌、霓虹灯、景观灯的光)产生的光污染。(2010年重庆卷)
  例1中“如丝瓜、番茄”“如水稻、小麦”分别是对“瓜果、蔬菜”“有些作物”的注释,括号应紧贴在“瓜果、蔬菜”和“有些作物”之后。例2中括号内的内容是注释句子的一部分的,括号内句末的句号应省去。例3中括号内的内容是注释句子的一部分的,括号内句末的句号也应省去。例4两个括号里的文字分别解释“建筑物外墙”“城市灯光”,属于句内括号,用法正确。
  
  六、引号与句末点号的配合使用
  
  引号前面有冒号,引的是完整的话,引号内的话可以独立看作一个句子的,句末的点号放在后引号之内。
  引文不完整或者说引文作为自己活的一部分,这时,句末点号(问号,感叹号除外)放在后引号的外面。
  常见的错例辨析:
  1.“留作济南”图片展徐徐吸引了观众。那小巷,那泉水,那绿草青苔,已经成了难以寻觅的影子――真可谓“梦艺徐徐几许,一街一巷总关情。”(2005年山东卷)
  2.李老教导他的学生说:“一定要采取实事求是的态度,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不要强不知以为知”。(2005年江西卷)
  3.大妈常抱怨自己的记性不好:“我现在有一个毛病,就是站在电梯旁边的时候,总是忘记了自己是要上楼呢,还是要下楼。”(2007年湖北卷)
  4.胖老人每次起竿摘鱼都要用眼角瞟一下瘦老人,好像在说:“你就这么熬下去吧,伟大的谈判者!”而瘦老人只以泥塑般的安静来回答。(2010年湖北卷)
  例1中引文只是作者话的一部分,句末句号应放在后引号之外。例2中引用的是完整的话,是一个独立的句子,句末句号应放在后引号之内。例3中引用的是完整的话,是一个独立的句子,句末句号放在后引号之内,位置正确。例4引用的是胖老人的完整的话,是一个独立的句子,句末叹号放在后引号之内,位置正确。
  总之,应该熟悉各种标点的基本用法,不能仅仅记住标点的常见错误,注意分析标点也要从分析句子内部关系入手。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85620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