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构建和谐师生关系 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果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林祖庆

  摘要: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曾经说过:“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你别忙着把他们赶跑。你可不要等到坐火车、点电灯、学微积分的时候,才认识到他们是你当年的学生”。这就是说教育工作要有前瞻性和高瞻远瞩的教育智慧,能够容纳每个学生,并善于发现、培养,发挥每个学生的特长,求同存异,和谐共处,促进每个学生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愉快主动发展和谐民主
  
  两千多年前,《论语》开篇就载有孔子对愉快教学的认识:“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揭示了学习过程本身应该充满乐趣而让学生从中获得情感的满足。孔子这时已经认识到学习者的兴趣和爱好对学习效果有着不同程度的影响,并将“乐学”作为治学的最高境界:“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因此,我们要创造愉快的教学课堂。
  愉快教学强调教学是师生的联袂演出,师生面临的是共同的教学目标和任务,只有双方携起手来,互相理解,互相尊重,密切合作,双方的积极性才能充分调动起来。建立了良好的师生关系,有了感情倾向,学生才会自觉自愿地接受教育并乐于请教,愉快教学才能顺利进行。韩愈说得好:“亲其师,方能信其道。”如果师生在情感上不和谐,教师对学生不热爱,甚至见到学生就烦;学生对教师毫无感情,甚至见了老师如同老鼠见了猫,双方在思想上首先就不愉快,还谈什么愉快教学?所以教师要把微笑带进课堂,要有和蔼可亲的教态,饱满的精神和良好的情绪,不断加强师生间的情感交流,让学生以课堂主人的形象参与到课堂学习活动中来,营造一种宽松、和谐,民主、合作的氛围,促进学生主体参与能力得到提高。微笑是联系师生情感的纽带,沟通师生心灵的桥梁,是创设和谐的、协调的教学氛围的重要手段。有学生这样比喻:“在炎热的夏季,老师的微笑如甘露,带给我们一个清凉的世界;在严寒的冬日,老师的微笑似春风,总让我们感觉到温暖。”在课堂教学中,和谐的课堂氛围,能促进孩子智力的发展、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提高。
  和谐课堂教学氛围是指在课堂教学中,师生关系、同学关系相处和谐自然,气氛浓烈,师生能共同获得身临其境的艺术感受,通过“和谐之美”陶冶学生情操,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在课堂教学中,和谐的课堂氛围,能促进孩子智力的发展、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提高。在和谐的课堂氛围中,孩子的思维处于积极的状态,情绪是高涨的,思维是活跃的。学生在和谐的课堂中,和谐的教育下,才能获得全面的发展。
  那么,如何创设和谐学习氛围呢?笔者曾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尝试,颇有成效。
  
  一、创造一个让学生愉快学习的课堂氛围
  
  “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语文课程标准》)心理学的研究认为:儿童在无拘无束的时候,在轻松、愉快、和谐的环境中,思维活跃,想象丰富,记忆力增强;反之,则思路阻塞,操作迟缓,心灵封闭,无创造性可言。因此,构建新型的师生关系,创设创新的宽松环境,尤其重要,而“平等对话”则是新型师生关系的核心,也是师生双方在教学中主动性和创造性充分发挥的前提。如学习《散步》一课,导入课文时我提出:“同学们,你们跟爸爸妈妈出去散步过吗?散步时心情怎么样?”答案自然是轻松闲适的,“那么今天我们作为旁观者,看看作者碰到了什么问题?”学生兴致很高,马上进入文本开始阅读,并能得知问题出在“作者的儿子和母亲的选择出现了分歧”,那么,“你的父母碰到这种问题会怎样处理?中年人在作选择时,为什么会感到责任的重大?在老人和孩子的天平上,偏向谁?这说明了什么?”以问题为突破口,引导学生思考并得尊老爱幼、孝敬长辈是中华民族的优良美德,也是我们青少年义不容辞的责任;而且通过分析,学生能够理解父母身为中年人所肩负的承上启下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再次赏读《散步》时,学生们的目光多了一份深沉,多了一份热切。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说过:“对话的实质是昭示平等、民主。教学中,要求教师要与学生平等沟通,尊重学生,转变权威角色。”作为一个新时代的老师,必须具有民主意识,让学生从师生对话与相处中,体悟民主与平等,必须重新审视自己的角色和作用,要由“权威者、主导者、训导者”向“学习活动的引导者、组织者、协调者”转变,成为学生的学习伙伴。
  
  二、建立一种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变被动为主动
  
  如《羚羊木雕》一文,反映现代社会父母与子女之间沟通交流时出现的问题。父亲送给女儿贵重的羚羊木雕,女儿却慷慨地转赠给了朋友,父母发现后要求索回。女儿迫不得已要回了木雕,但却因为对朋友反悔而感到伤心。在质疑时,学生提出“这能怪‘我’吗”?“谁该为此事负责?是谁直接造成了这一后果?”由于问题接近学生,学生纷纷发言,有说父母的做法不妥,不该逼迫女儿索回已送出的礼物;也有说,女儿也应该负责,因为父母赠送那么贵重的礼物,是出于对自己的爱,应该好好珍惜;再者,在转赠礼物之前,起码也应该征询父母的意见,这样就可以避免不必要的麻烦了。说到底,父母与子女应该互相尊重,父母教育子女时应该随着子女的成长而逐渐变化,子女也应该主动与父母沟通交流。在教学中,只有建立起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情感,把学生当作“知识源”,而不是盛知识的容器,才能同学生一起把课堂构建成一个美好的精神家园,学生才能主动地、兴趣盎然地去学,才能真正使“阅读教学成为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
  又如《风筝》一文,以“感悟亲情”为教学中心,以“导”为教学手段,引导学生理解“在温馨和美中有亲情,在误解和冲突中也有亲情。”学生在找出文中“我”与小兄弟之间前后有三次冲突后,我适时提出:“哪有当哥哥的对弟弟会如此粗暴?请谈谈你的理解。”问题一提出,学生就争先恐后地发言,有说“他”的性格决定的,他脾气不好,看不顺眼的就要骂,就像他后来骂国民党一样。也有说在当时的社会鲁迅身为长兄,他有责任这样管教弟弟,他当时也是“望弟成龙”“恨铁不成钢”吧,学生结合背景来分析,已经很不错了。接下来,我追问:“那么,多年后‘我’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渴望得到弟弟的宽恕,弟弟却全然忘却,这一不可调和的冲突又是如何体现亲情的呢?”学生说是出于对弟弟的爱,鲁迅是个感情丰富的人,是一个深爱自己亲人的人。怕弟弟记恨,影响手足之情。那么,换个角度思考一下,在这次冲突中,有没有弟弟对哥哥的爱?学生说弟弟感情麻木,什么都忘了;也有说忘记并不表示无爱,不记恨在心恰恰表现的是对哥哥的爱。也可能是善意的谎言,不想让哥哥为此事伤心。还有结合当时社会环境和背景,说弟弟自始至终也许都认为哥哥这样做是正确的,哥哥也是希望自己有出息,因此,他不会耿耿于怀,忘却是很自然的事,这同样表现了对哥哥的爱,整堂课,学生在教师巧妙的“导”向中,思如泉涌,妙语如珠,教室中飞溅着情感的火花,课堂上充满着体验的共鸣。学生自然而然就沉醉在这水乳交融的人情美中。如果,当初依照教参,以“惊异”“悲哀”等词为突破口,学生理解起来会有一定难度,可能就不能取得预期的效果。
  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由被动的接受学习转变为主动的探究学习,改变学习的过程与方式,使学生学会学习。自主学习是基础,合作、探究是实现有效学习的重要方式。要倡导在自学、自悟的基础上的各种形式的合作学习,通过互相启发,共同探究,不仅有所发现,学有所得,而且培养了合作精神和协作能力。
  
  三、尊重学生,关注差异,创设自信的教学氛围,引领学生主动发展

  
  要想营造和谐的教学氛围,我想首先要让学生感受到自己的存在、自己的被重视,因此,作为教师,应该尊重学生,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积极地看待每个学生,充分地肯定每个学生的进步,为学生创设自信的教学氛围,引领他们主动发展。
  在教学中常常看到部分尖子生独领风骚,中等生偶露头角,而差生则无声无息。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我常常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不同的教法和练习,使每个学生在课堂上都有展示自己的机会和获得成功的体验;使他们感受到老师在注视着自己,没有被忽视、冷落的感觉,使每个学生的心灵充满被尊重、重视的阳光。如学习《变色龙》一文,警官奥楚蔑洛夫和金银匠郝留金的形象很突出,教学时,有些个性活跃但成绩偏差的学生跃跃欲试,要求分角色读。在角色朗读时,他们拿腔拿调,甚至还有动作表演,很夸张但很形象,人物个性跃然纸上。在教师的鼓励下,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得到了很大提高,思维也更活跃了。
  在课堂上,我还鼓励学生质疑,欢迎提出和老师不同的观点,甚至对教材提出疑惑,在课堂中形成师生间的平等交流与共同研讨的学习氛围。如学习《陈涉世家》一文时,陈涉年少时曾对一同耕作的人说“苟富贵,无相忘”,参考书解释为:“如果哪天富贵了,大家不要互相忘记。”学生说:“‘苟富贵’应指的是陈涉有朝一日富贵了,因为后文‘佣者笑而应曰’一句可以看出,一同耕作的人在取笑他”,看来“尽信书不如无书”,我们不能盲从教参。学生在质疑的过程中,以批判的眼光去看待文本,不仅发现了问题,也培养了敢于挑战权威的意识和创造性思维能力。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的自信,让学生更乐于学习。
  我想,正因为在教学中我做到了尊重学生,关注差异,创设自信的教学氛围,学生的思维才会像大海里的水无拘无束地奔涌着。师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才会有思想碰撞,才会在质疑、论辩与阐释中获得真知。
  
  四、灵活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给愉快课堂带来生机
  
  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是指在语文课堂上利用电教设备、音像、挂图等现代化教具和形象化教学手段,使学生在多种媒体信息作用下进行有效的学习。
  实践证明,中学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运用多媒体,尤其是电教媒体,可以取得很好的效果。它能增强语文教学的直观性、形象性、生动性,一改传统沉闷的课堂面貌,使学生的兴趣大增,有助于实现“轻负高质”和实施愉快教学,落实素质教育的要求。例如,有位老师上《谁是最可爱的人》一文时,通过录音再造形象,在学生面前再现志愿军战士可歌可泣的英雄形象和崇高的精神境界,学生的内心为之振奋,思想产生了共鸣;另一老师上《苏州园林》一文时组织学生观看教学录像片,在学生面前展现的是一幅幅生动形象的园林建筑画面,使学生产生近乎身临其境的感受,从而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受到美的熏陶,这位老师把枯燥的说明文教“活”了。可以说,多媒体的灵活运用将会给中学语文愉快教学带来勃勃生机。
  此外,中学语文教师在进行愉快教学的过程中,还要把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紧密结合起来,在搞好课堂教学的同时开展一系列丰富多彩的语文课外活动,使有限的课堂教学向无限的课外活动延伸,使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学到的语文知识、语文能力得到实践上的应用,使学生更有趣、更有效地学习语文。
  
  参考文献:
  《语文课程标准》
  《中学语文教学通讯》初中刊
  《新课程标准下,怎样的一堂课才算是好课》赵冬星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86189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