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低温改变世界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栗月静

  1816年,全球性的低温袭击了欧洲、美洲甚至中国,据保守估计1816年北半球平均气温下降了0.4-0.7℃。在西方,这一年被称为“无夏之年”,在民间的记忆里被称为“冻死人的1816年”。嘉庆年间的云南饥荒与西方所说的“无夏之年”有共同的气候背景。
  气候恶化直接影响粮食生产,而资源短缺则导致人类冲突。1816年广泛的农作物歉收使欧洲几乎每一个国家都出现了“粮食骚乱”,激发了席卷欧洲大陆的革命激情。
  在美国,饥饿的人群往西迁移,改变了农业结构,拓展了领土。在中国,饥荒导致民变,引发了清朝由盛转衰的道光萧条。同时自然的阴霾还影响到绘画风格和文学基调,促进了新宗教的诞生,新发明的涌现。
  低温之灾
  在亚洲的印度,1816年季风延迟,夏季阴雨连绵,加重了霍乱的传播,瘟疫从恒河流域的班加罗尔一直蔓延到莫斯科。
  1815-1817年,云南地区发生大面积灾荒,被称之嘉庆大灾荒,可以说,嘉庆大灾荒是云南近代有记载的规模最大、最严重的一次饥荒。据云南《邓川县志》记载,嘉庆二十一年(1816年)“是岁大饥,路死枕籍。”面临灾荒,有些饥民被迫卖儿卖女以求活命,昆明诗人李于阳在《卖儿叹》中写道:“三百钱买一升粟,一升粟饱三日腹。穷民赤手钱何来,携男提女街头卖。明知卖儿难救饥,忍被鬼伯同时录……”
  “无夏之年”除了造成嘉庆云南大饥荒之外,在中国东部的广大地区,这几年也出现了一些极端低温事件,如在台湾,1815年,新竹、苗栗皆“十二月雨雪,冰坚寸余。”1815年彰化“冬十二月有冰”。1817年在江西彭泽县:“六月下旬北风寒,二十九日夜尤甚,次早九都、浩山见雪,木棉多冻伤。”湖口县:“六月底,天暴寒人 ”。可见1816年夏季低温并不仅仅局限在云南一隅,而是影响到了中国的广大地区,只不过在东部地区未造成大范围的灾害,没有引起人们的注意而已。
  1816年的低温不仅仅限于亚洲,美国东北部、加拿大的海滨诸省、纽芬兰和欧洲也同样如此。1815年拿破仑兵败滑铁卢,持续了20年之久的欧洲战争终于要结束了,但是恶劣的天气开始接替战争,像死神一样挥舞着镰刀来收割生命。不像美国遭受干旱,欧洲经受的是雨水过多,《泰晤士报》在1816年7月报道,寒冷潮湿的天气正在毁灭英格兰的草场和苜蓿,这对农民来说是一场灾难,毁灭了大多数人生活的希望。
  恶劣的气候导致西欧的粮食大面积减产,法国和德国的葡萄受灾严重,1816年的葡萄酒贫乏而且质量很差。暴风雨、罕见的降水导致欧洲许多河流,比如莱茵河泛滥。1816-1819年爱尔兰爆发了斑疹伤寒传染病,大约10万爱尔兰人死亡。英国BBC利用瑞士的档案资料推测,1816年的死亡率是之前平均年份的二倍,也就是说整个欧洲因此死了20万人。
  历史学家叙述说,“蜂群一般的乞丐”堵塞了道路,向过路人哀求。1817年,一位经过勃艮第的旅行者的叙述很有代表性:“乞丐本来已经很多,现在数量猛增;每到一站都有成群的妇女、儿童和老人聚集在马车周围。”另一位从不列颠群岛来到勃艮第的旅行者补充说,这里的乞丐数量虽大,“但绝对没有在爱尔兰包围旅行者的人数那么多”。在瑞士,目击者说,大批乞丐挤满了道路,像一支军队一样。他们的目光充满绝望。用当地编年史家的话说:“他们的面颊上泛着死者的苍白。”
  祸起火山?
  1815年4月5日,沉睡了五千年的印尼松巴哇岛坦博拉火山岩浆喷薄而出,气势汹汹。五天之后,也就是1815年4月10日晚7时左右,坦博拉火山岩再次爆发,随后断断续续持续百余天。这是坦博拉火山近两个世纪以来最大规模的一次喷发,也是有史以来、有文字记载的伤亡程度最为惨重的一次火山灾难,遇难人数总计11.7万。
  当烟雾消散以后,坦博拉火山已“喷掉了山顶”,其高度从4100米锐减到2850米。坦博拉火山爆发的剧烈程度相当于1883年喀拉喀托火山爆发的十倍,喷出的火山灰在地球大气圈中形成一个层面,它“一手遮天”,将太阳释放给整个地球的光和热给挡在了外面,导致低温天气。
  因为火山灰在大气层中需要时间流动,所以并没有立刻影响附近地区的气候,直到1816年影响才显现出来。在此之前还有两次火山爆发,分别发生在1812年的加勒比海地区和1814年的菲律宾,在大气层中早已存在的火山灰因为坦博拉火山的喷发更加严重。
  当时欧美的日记和报纸详尽记录了1816年的天气,比如天空中不寻常的颜色,巨大的太阳黑子和其他怪异现象。这些资料从侧面证实了今天的自然史学家的研究:太阳磁场的改变,巨大的火山喷发和太阳黑子活动造成了北半球的饥荒、干旱和毁灭性的雨雪天气。
  气候改变历史
  对自给自足的农民来说,粮食歉收常常意味着死亡。1816年粮食歉收后,从不列颠群岛到欧洲大陆,从美国到加拿大,到处满目疮夷,社会秩序几近崩溃。历史学家称之为“西方世界最糟糕的一次生存危机”。
  几乎每一个欧洲国家都出现了“粮食骚乱”,激发了席卷欧洲大陆的革命激情。法国政府倒台,保守的黎塞留公爵应邀组织新政府。1819年夏天,巴伐利亚城镇维尔茨堡爆发了德国近代历史上第一次反犹太人骚乱。饥馑和革命激情又加重了紧张关系和愤怒情绪,使这种骚乱蔓延到全德国,并发展至阿姆斯特丹和哥本哈根。
  大气层中的火山灰增多导致了这段时期落日时分特殊的景观,英国画家透纳把这种颜色成功捕捉到了画布上。1816年6月16日,诗人雪莱带着未婚妻玛丽到拜伦位于日内瓦湖边的别墅度假,结果突然下起了大雨,狂风怒吼,闪电齐鸣。玛丽与很多文学界人士困守在寒冷多雨的瑞士,6月22日的暴风雨让他们只能呆在室内,以讲鬼故事消磨时光。
  他们约定把这些传说写下来,1818年玛丽第一个完工,这就是我们今天读到的哥特式惊悚小说《弗兰肯斯坦》或者说《科学怪人》。而拜伦的私人医生约翰・波坚杜利则写出了中篇《吸血鬼》。也是在“无夏之年”,拜伦开始写作他预示末日来临的诗歌《黑暗》:
  明亮的太阳熄灭,而星星在暗淡的永恒虚空中失所流离。
  无光,无路,那冰封的地球球体盲目转动,在无月的天空下笼罩幽冥。
  无夏之年对我国的影响更加耐人寻味。当代著名经济历史数据考证与分析专家安格斯・麦迪森(Angus Maddison)经过研究发现,1700年时整个欧洲的GDP和中国的GDP差不多相等,而在1700-1820年的一个多世纪中,中国经济的年均增长速度是欧洲的4倍。然后,在1820年以后的一个半世纪中,中国经济在世界经济中的份额一直在下降,并成为世界六大经济体中唯一出现人均GDP下降的地区。
  我国著名经济史学家吴承明把19世纪上叶的市场衰退,称“道光萧条”,这次萧条是在农业生产不景气,国家财政拮据的情况下发生的,由此导致一系列的民变。由此而言,1820年代确实可以说是中国经济发生大转折的起点。而其背后也许有气候变冷的深层原因。
  一个王朝可以采取海禁和闭关锁国的政策,但是无论如何也阻止不了太阳黑子和火山爆发。可见古往今来,自然的变动也是影响人类历史进程的变量。
  
  大提点
  低温不仅仅是温度的变化,它还像病源一样,带来了许多的并发症,粮食减产、骚乱、洪灾、传染病、战争……如果目前地球变暖得不到扼制,那么“无冬之年”迟早会到来。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87075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