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注重课堂提问 提高教学实效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许春香

  高效和谐、以人为本的课堂教学是每个语文教师追求的一种理想境界。精心设计卓有成效的课堂提问是构建高效课堂的根本保证。新课程理念倡导的探究学习和传统的接受学习相比,具有更强的问题性,强调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强调教学要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只有成功地设计问题教学才能真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只有促进学生思维发展、能力提高的有效提问才能真正实现教学的高效。在课堂教学中,笔者有意识地关注有效提问,以新课程的教学理念指导课堂教学行为,不断进行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尝试。
  
  一、提问要有效落实课堂教学目标
  
  国内近年来的研究表明:一般教师平均每堂课的有效教学提问率仅为56%。教学中有近一半的教学提问是无效的,至少是低效的。这些多而滥的提问,会使教学走入了“牵牛”式教学的误区,学生失去了冷静思考的时间与空间。提问也因此失去了它的实际意义。为此设计提问应紧扣教学重点,改变课堂教学胡子眉毛一把抓,重点不突出的现象。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变以讲为主为以读为主:要克服满堂问的缺点,切实做到“教师主导,学生主体”。
  如在学习《老山界》第一课时,从内容上看,“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感受红军的革命传统”是教学重点。紧扣教学重点,笔者设计了以下几个问题:
  1,课文按照什么顺序来写红军翻越老山界的经过的?
  2,红军翻越老山界遇到哪些困难?
  3,红军战士又是怎样克服的?
  问题不多。且是围绕教学重点设计,而且回答这些题目,学生必须带着问题认真读书,从字里行间受到启发,自己再动脑筋分析,才能找到正确的答案。在此过程中,抓在重点上,问在关键上,练在实处上,课堂效率大大地提高了。
  
  二、提问要注重学生思维的训练
  
  只有那些符合学生心理认知规律,能激发学生求知欲望的问题才是有效的问题。语文教师要努力设计出“好问题”:问题本身具有趣味性,能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积极思维。
  如在和学生欣赏古诗《石壕吏》时,文中说“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笔者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到底谁在“泣幽咽”?学生不知怎么回答。笔者让他们思考讨论。然后有了这样的见解:
  生1:应该是潜回家中的老翁,想着妻离子散,家破人亡的遭遇而在“泣幽咽”。
  生2:肯定是那个“乳下孙”受了惊吓,哭了很长时间,没有力气大声哭而在“泣幽咽”!
  生3:或许是媳妇因婆婆抓,想起丈夫,见家中只剩老的小的,想到今后日子没法过而在“泣幽咽”。
  师:你们想象合情合理,还有别的见解吗?
  生4:还可以理解为别的人家有人在哭。“安史之乱”并不是给一家人带来灾难,石壕吏要捉去服差役的也不是老翁一家人。
  师:很好,作者以“点”来反映当时社会这个“面”。几位同学言之有理。我们可以明白:优秀作品常留给读者丰富想象的空间,这就是言尽而意无穷,耐人寻味。
  面对这样的问题,学生思维的火花被点燃,他们在宽松的思维时空中思索、辨析,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实现认知的重组和思维的创新。从多种的假设和想象中去寻找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法。这样的语文课,学生的主体精神和创新意识得到了充分的培养和提高,课堂效率那就更不用说了。
  
  三、提问要重视师生的双向性
  
  美国的布鲁巴克认为:“最精湛的教学艺术,遵循的最高准则就是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课堂教师巧妙的提问一定能启迪学生的思维,促进学生想问题、发现问题。因此。教师应充分调动起学生的主动精神。充分激发他们的积极思维,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提问活动中来。主动质疑。只有如此。课堂提问才能由教师的单方行为真正变为师生的共同行为,才能真正发挥应有的功效。
  如在学习《父母的心》一文时,通过对文章情节的分析。学生也理解了主题:表现父母对子女的爱。就在这个时候。有个学生举手,说把孩子卖给一个富人,不也是对孩子的爱,因为那样孩子的生活会更加优裕,更加幸福。但为什么不卖呢?
  这个问题真是一石激起千层浪。笔者当时也是一愣,同时也觉得这是一个很值得探讨的问题。为什么不卖呢?我们来好好想想看。学生畅所欲言:
  生1:一家人不忍骨肉分离。就是死也要死在一起。
  生2:如果送走一个孩子,也不一定就会代表她就会幸福。
  生3:这个被送走的小女孩也许从此以后在心灵上有了阴影,觉得是父母遗弃了她。
  生4:作者川端康成从小失去父母,渴望有父母的感觉。所以安排这样的情节。有着一种淡淡感伤,缕缕哀怨。……
  经过这番讨论,我们有这样的共识:文中所表现的父母对孩子的难以割舍的亲情是令人动容的,这只是文章的一个层面,而且是浅层次的。文章所表现的不是一个“爱”字能够说得清的,是困境下的人生况味,困境对人生的折磨,在困境下人抉择的艰难。
  “教会学生思考,这对学生来说。是一种最有价值的本钱”(赞可夫语)。指导学生有效质疑,是在行动中解读“以学生为本”和“终身学习”的新课程理念。只要我们在新课程的教学实践中。多注意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有时一个有效的问题,就能引导学生积极地参与,实现真正的各种形式的课堂“对话”。
  总之,教学是一门艺术。高效的课堂是一件精美的艺术品,在课堂教学中实现有效教学,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应该主动地开发有效性问题,促进学生与文本的对话,拓展学生思维的广度和深度,让学生通过自主体验与感悟,得到最大的发展。从而展示教师的教学艺术,显现教师的教学魅力。学无止境,教更无止境!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88162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