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浅谈小学生传统思想教育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孟玉芳

  21世纪的小学生是祖国的未来,他们在具有优良的思想道德教育的基础上,还应具有中华民族尊老敬老、诚实善良、勤劳勇敢的传统思想。在中华民族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丰富多彩的传统文化中,很多优良的道德传统是极为重要的精神财富,其精华绵延数千年而不衰,成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所在。
  中华传统伦理文化的核心之一是“尊老敬老”。道德精神是相通的,把最基础、最重要的道德规范“尊老敬老”抓好了,其他各领域的具体道德规范就因“一通百通”、“触类旁通”而有了根基。当前,在我国的独生子女家庭中,有不少家庭把独生子女视为“小皇帝”、“小公主”,凡事都围着独生子女转,致使他们从小就以家庭“小皇帝”、“小公主”自居,养成了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不良习惯。再加上长期以来对青少年教育中几乎没有触及到“孝敬道德”,致使学生产生了父母宠爱自己是天经地义、本该如此的错误认识。凡事没有主见,离开了大人们就难以生活的懒惰、依赖的坏习惯。鉴于此,我们应加强青少年的传统思想教育,还以孩子们传统道德和天真烂漫的品质。
  孝敬教育贵在行动。理论联系实际,“学中做”、“知行合一”,是孝敬教育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为了有效地激发了学生传统思想方面的主动性,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就要求我们学校、家庭一起努力,共同开展活动,以提高青少年传统教育的认知和意识。
   一、从身边做起,让父母树立良好的榜样
  父母的一言一行,都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家庭是影响孩子的一个重要因素。孩子具有很强的模仿能力, 家长的一言一行都会影响到孩子,小到生活习惯, 大到思想道德与品质。如父母对待长者尊老敬老,对待言行诚实善良,对待事物勤劳勇敢,则孩子也非常受其影响;而父母比较欺老、懒惰、言行不一,则孩子亦如此。在孩子的身上,总会看到父母的影子。所以父母在孩子面前就要为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规范自己的言行,提高自己的修养,在孩子面前做到以身作则,树立起榜样意识,让孩子受到潜移默化的感染。
   二、尝试并鼓励,增强孩子传统思想的认知
  诚实善良、勤劳勇敢是中华美德,每个孩子都受家庭和学校的影响,都是从小就具有的意识和品质,特别是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的这种品质增强了。但不少的家长一味地娇惯孩子,剥夺了孩子劳动锻炼的机会。久而久之,勤劳就难以在孩子身上形成,变的懒惰,自私,依赖。不孝敬父母,自己的事父母做是应该的,这些心理对孩子的成长是十分不利的。因此家长应彻底地转变观念,不能过分地溺爱孩子,家长应大胆的放开手,让孩子先从身边的事做起,勇敢的尝试,锻炼,无论结果怎样,只要孩子努力了,都要给予认可和赞扬,使孩子产生积极和自信的思想。对于孩子做错或失败的事,家长更应该鼓励孩子,绝不能思想松懈,动手代劳。与学校积极配合培养孩子们传统思想品质,当然我们不必要担心他们,即使有些小失败,再给更多的机会加以尝试,加以纠正。只有让孩子去做去学去认知,他们才能真正了解传统思想的真谛。
  总之,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是一个永恒的主题,还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地探索。我们树立“德育”观念,把开展“传统教育”放到现实社会的大背景下来思考,把“尊重老人,孝敬父母”作为学生传统思想教育的切入口和着力点,把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植入学生的大脑中,不仅能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而且辐射到学校、家庭。试想,当父母在家里感受到子女的孝敬时,他们又怎能不去更加孝敬自己的父母。如此这般,间接提高了家庭的文明程度,从而为推动整个社会的和谐出了一份力。
  (黑龙江省大庆市让胡路区教育局163000)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88901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