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倒啖甘蔗 长文短教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选自冯梦龙《警世通言》中的《杜十娘怒沉百宝箱》(人教版高二中《语文》第四册)这篇话本小说篇幅较长,编织的社会生活故事背景广阔,刻画的诸如杜十娘、李甲、鸨母、柳遇春、孙富等人物形象面目尽殊。怎样在一课时里比较圆满地完成教学任务呢?我曾采取一种做法――“倒啖甘蔗,长文短教”。
  第一步,学生速读课文,找出描述杜十娘怒沉百宝箱的段落。
  作品是经过加工的“说话(说书)人”所用的底本,语言通俗生动,故事性很强,人物的外在形象十分鲜明,对于高二学生来说,基本上没什么文字障碍,速读整体感知文本并找到重点语段,实施起来不会有困难,而且用时不多(大约7分钟)。
  第二步,赏读杜十娘怒沉百宝箱的精彩语段(即课文倒数第2自然段后部分)。
  这是全篇故事的高潮,作者浓墨重彩描绘了这一感人肺腑的悲剧情节。引导学生细加品味,不仅可以体验作品创造的动人情境,体会描写的精妙,而且能够领悟作品的悲剧意蕴。操作步骤是:请一位学生朗读该部分内容,让大家充分感知语段。
  1.学生从正面描写的角度,赏读描写杜十娘怒沉百宝箱过程的文字,并分别用一个短语概括沉百宝箱过程的各情节。例如:开箱示百宝―痛骂奸谗人―斥责负心郎―抱匣投江中。
  2.学生用浪线画出侧面描写的句子,读一读,品一品。例如:“李甲与孙富及两船之人无不惊诧”“岸上之人,观者如堵,齐声道:‘可惜可惜!’”“李甲不觉大悔,抱持十娘痛哭,那孙富也来劝解”“于是众人聚观者,无不流涕,都唾骂李公子负心薄幸。公子又羞又苦,且悔且泣,方欲向十娘谢罪”“众人急呼捞救”等。这些语句虽用墨不多,但与正面描写有机结合,共同创造了生动感人的场面。
  3.学生根据自己的体验朗读结末感叹句“可惜一个如花似玉的名姬,一旦葬于江鱼之腹”,探究应读准的语气(沉痛)、语调(深沉,降调)、重音(“可惜”“一旦”)等。
  4.推选一位同学感情投入地朗读这个最动人最精彩的语段。
  第三步,回读,从整体上领悟作品的悲剧意蕴。
  以“杜十娘为何要怒沉百宝箱呢”一句将学生的目光引回到前文,然后要求大家复述全文的故事概要。由于有了前面的速读通览,学生对故事情节已有所了解,复述也就很容易做到了。
  第四步,探究与杜十娘怒沉百宝箱直接有关系的几个人物的性格特征。
  这一步主要是通过鉴赏人物形象,进一步领悟作品的悲剧意蕴。作者在对人物形象刻画时,感情的倾向性非常鲜明,使得主要人物善恶分明,性格特点十分突出,学生只要抓住文中的一些细节描写就能很准确地把握人物特征:
  杜十娘――美丽,热情,善良,聪明,刚强,坚定;
  李甲――庸懦自私,背信弃义;
  孙富――卑鄙,好色,奸诈。
  第五步,研讨杜十娘与祥林嫂这两个女性抗争的区别。
  这是对课文的拓展深化,可加深学生对课文内蕴的领会与理解。拿来作比较的祥林嫂材料是从刚学习的课文中(本册第一单元)选取的,学生比较熟悉,极易辨出异点。例如:从抗争的形式看,祥林嫂是撞头,杜十娘是投江;从抗争的结果看,祥林嫂被众人拉住只是撞破了头,杜十娘跳入江心命归江流;从抗争的意图看,祥林嫂是为了维护“一女不嫁二夫”的封建伦理纲常,是保持自己的“名声”,杜十娘是为了反抗压迫污辱她的恶势力(包括李甲这样的纨绔子弟和孙富这样的衣冠禽兽以及代表封建礼节的门阀家长制度),是维护自己做人的尊严。通过比较,大家更清楚地看出,祥林嫂是封建礼教的牺牲品,而杜十娘则是不甘屈从罪恶社会的光彩照人的艺术典型。
  考虑到这一步的研讨在当堂不能充分展开,再将此活动延伸到课外,并要求学生以“两个女性的抗争”为题写一篇小论文。
  按照上述五步,一节课教完一篇长文,并对课文内容加以拓展,学生普遍反映有实实在在的收获。我想,这应当归功于“倒啖甘蔗”之法。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88926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