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让垃圾感动世界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陈美珍

  垃圾应该成为当今时代的一首诗――安蒙斯
  
  大自然对人类制造的“垃圾”真是束手无策:塑料、玻璃、油漆桶、废电池在土壤里能够长眠几十年甚至成百上千年,其有毒成分和重金属会破坏土壤和地下水,最终它危害的肯定是人类自己。对它不加控制,人类可能面临着灾难;而善于利用,它就能够为人类服务,甚至变“废”为“美”。
  如果你对祖国色彩斑斓的民间艺术有所了解,就可能会惊叹于民间艺术家们的智慧。他们设法将废弃物再利用,把糖果纸用细线串起来,创作出色彩缤纷的漂亮门帘;他们把碎布头拼缝成哄孩子的布老虎;他们把麦秆编织成稻草人和具有夏日风情的帽子……垃圾激发了他们的想象力,摇身一变为富有民族特色、融入本土文化的艺术品。
  对孩子来说,变废为宝也并不新鲜。一些在成人看来是垃圾的东西可能就是孩子们眼中最新奇好玩的玩具。不信你看!那些轮胎做成的秋千给孩子们带来了多少快乐和欢笑。也许,只有那些喜欢“捣蛋”的艺术家们才保持了与垃圾游戏的童心吧。这些似乎与众不同的人们善于发现垃圾们的迷人侧面,用自己敏锐的眼光、飞转的大脑和灵巧的肢体把垃圾变成艺术品,带给人们视觉享受和精神满足。他们对垃圾进行着诗意的改造,使垃圾富有魅力,赋予垃圾以灵魂,充分体会到创造的乐趣,得到美的享受,又感动了世界。前几年的长城:曾经出现过一批“兵马俑”,这些“兵马俑”与被称为“世界第八奇迹”的秦代兵马俑不一样,它们是一群金属垃圾“兵马俑”,是由德国艺术家赫・舒尔特花费8万马克,经过数年时间创作出来的,它们由废旧金属包装罐做成,一共1000个。可别小看它们,它们被送到包括中国长城、埃及金字塔、希腊雅典神庙等各大文明遗址展览。
  其实,中外许多艺术家都在与“废”为“伍”,从事着变“废”为“美”的创造。中国艺术家高觥、高强的《预言》与周围的环境和谐地融为一体,既赏心悦目又令人深思。远观中国艺术家谷文达的《香港纪念碑:历史的冲突》,就像由斑驳墨迹书写而成的特大篆字。其实,这些特大篆字竟然是由千千万万根发丝,经过谷先生的妙想演绎而成的。这可以看作是谷文达在书法探索上找到的一个更为开放的表现符号。也许在你看来,自行车和牛之间是风马牛不相及的吧?但是,西班牙艺术家毕加索却把自行车把手和车座组合成一个秀骨清像的《牛头》。英国艺术家克拉戈用各种废旧材料“建造”了一座座《大教堂》,有一种庄严静穆的壮美,洗涤着人们的心灵。而法国艺术家毕卡西特却用碎石建造了一间色彩缤纷、色调高雅的小房子,连房子旁边的花盆也是同样的材料制成的,花盆里的花儿们竞相开放、争奇斗妍,一切是那么和谐地融为一体,具有世外桃源般的童话色彩。《秃岩的庆典》也是用碎石做成的,经过英国艺术家鲍斯的奇思妙想,这些组合后的碎石有了灵魂,看!它多像一条正在舞动的飞龙!再一看,又像婀娜的美少女正在为秃岩的壮美歌唱、跳舞!你曾经到海边捡过贝壳吗?只要你留心生活,会发现这些美丽的贝壳是很好的装饰品。聪明的商人把它们变成各种各样的饰物,卖给大众。充满生活情趣的人们把它们放在鱼缸里或串成项链,或创作成形态各异、多姿多彩的小饰品、小玩具。法国艺术家梅宗诺夫就是用贝壳创作了作品《头像》,我们可能忍不住要为这些形态各异的、可爱的小人赞叹!当你去看海的时候,可要好好留意这些贝壳了。你会从中得到快乐和惊喜!
  你可以不喜欢艺术家们的创作,但是不能不钦佩他们变“废”为“美”的努力。当你面对垃圾时,有没有慧眼辨识它们的“价值”呢?能不能像艺术家一样把垃圾变为视觉的享受呢?或许,我们也可以发挥想象力,发现垃圾的美,用智慧的双手艺术地改造、利用垃圾,娱乐自己,感动他人,甚至感动世界。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89152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