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语文课堂巧设提问之我见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李文娟

  【摘要】课堂提问不仅是一种教学手段,更是一种教学艺术。提高课堂效率的重要举措就是让课堂提问更有智慧,课堂提问要符合学生的知识“起点”;要表现出老师对教材的深入研究,能诱发学习欲望;课堂提问要让学生有回归文本的欲望;对于学生的回答要有积极的评价尺度,能与考试要求接轨。
  【关键词】语文教学 课堂提问 智慧
  
  课堂提问是组织语文教学的重要环节,是师生对话的桥梁。语文教学要真正实现“对话”,课堂提问就必须以启发思考回归文本为灵魂。智慧高效的课堂提问,不仅可以点燃学生的思维火花,提高学习效率,强化听说读写的能力,而且可以增加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提升语文素养。中学语文课堂应该是让人思考的场所,提问就是为了激发思考。因此提高课堂效率的重要举措就是让课堂提问更有智慧,让智慧的提问之花绽放在语文课堂。
  
  一、课堂提问要符合学生的知识“起点”
  
  有效的课堂提问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爱好,使他们在奇妙而又生疏的知识海洋中思考,不断地活跃思维,开拓想象;同时还能培养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更好的把握所学文本的重点和难点,加深对作品的理解。教师设计的课堂提问要能激发学生积极思维,首先要符合学生实际的认知水平和想象能力,即符合学生的知识起点。教师设计的课堂提问要有明确的知识“起点”和准确的针对性。
  明确的“起点”就是清楚的了解学生现有的知识储备和认知水平,在整个提问过程中,对学生的每一句回答,教师都应该伴随着敏锐的判断,一旦课堂上出现教师提出的问题学生不能理解或错误率很高,就应该清楚的认识到这个提问是超出了学生现有的“知识起点”的提问,要进行修正或进行知识铺垫。例如我在听一次试教老师借班上课时,这位教师让学生简要概括“故事情节”,连续五个学生站起来的回答都不是“概括情节”,而是对内容的复述,最后教师很无奈的自己概括了情节,就接下去讲课了。这种情况说明这个班的学生在“概括情节”方面是有知识性的缺陷的,可想而知以后再遇到这类问题时,这个班上的同学仍然是不会明白的,因此教师应该敏感的认识到这一点,停下来补充一些“概括情节”的知识和方法,让学生重新回到能与教师对话的“起点”上来,而不是直接把正确的答案讲出来,这样的提问才是有效和智慧的。
  准确的针对性包括两个方面:其一是文本的重点和难点;其二是符合语文学科的特点。提问手段本身能鼓励和督促学生对文本进行深层次的理解消化,智慧的提问更是可以优化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并拓宽现有的知识储备。例如我在教诗歌的时候,就会适当补充一些“意象”和“意境”的知识,提问时围绕“如何用具体意象来塑造典型意境”设计,不仅会加深学生对诗歌的理解,也会让学生提高审美鉴赏能力,使学生在鉴赏其他诗歌时也能举一反三。教师不应该离开诗歌的教学目的,节外生枝地提一些又偏又怪的问题,把教材内容搞得支离破碎,这样的课堂是不会高效的。
  
  二、课堂提问要表现出老师对教材的深入研究,能诱发学习欲望
  
  教师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精心的准备,有较为详实充分的预设,才能够为学生带来一堂精彩的讲课。所以课堂提问要表现出教师对教材的深入研究,能诱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大多的教师因为工作繁忙,习惯于依赖参考书上设计的提问,不能够在深入理解文本的基础上提出自己新的见解和看法,很难有所突破,这就使教师在讲授过程中总是自觉不自觉地按照传统的思维体系来要求学生,很容易忽视学生在解决问题时的兴趣和思维的闪光点。因此教师在对教材有深入研究的基础上适时地提出一些“大问题”,力争使课堂显得“大气”和“粗糙”一些,巧妙的设计一些能够“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智慧的提问,就可以给学生留更多的思维的空间,引发学生的探究兴趣,产生创新性思维,从而达到提高课堂效率的作用。
  
  三、课堂提问要让学生有回归文本的欲望
  
  老师引导学生走进文本是语文课堂教学的核心问题,语文课堂就是老师、学生不断地发问于文本,同时不断地挖掘文本寻求答案的过程。在这种发问与挖掘的过程中,教学双方的情感体验是丰富多彩的。能够提出“源于文本”的问题,既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教学艺术的体现,也是学生在“学习过程”是否高效的“指南针”。语文课堂教学高效率的探索,就是要对融入文本的提问的诸多因素进行有效的研究,让学生在思考时有重回文本探索的欲望,对文本所呈现出来的丰富的人文内涵和深刻的情感体验有所领悟。
  
  四、对于课堂提问的回答要有积极的评价尺度,要与考试要求接轨
  
  著名的心理学家桑代克提出的“奖赏正确的尝试”这一理论对教育有重要的意义,即学习源于正确的尝试得到奖励。由此可推论,教师不仅应为学生提供各种尝试的机会,而且学生正确的反应也应该得到教师及时的奖励。评价学生回答的答案可以向学生提供正确的反馈信息,能够对所学知识进行系统的整合,进一步深化和明晰化。
  教师对学生答问评价一般从六个方面进行:掌握知识的广度、理解知识的深度、知识的巩固程度、错误的数量与性质、口头表达能力、是否有创见。但是现在新课改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很多老师以为评价只能是鼓励,不论学生回答的如何,满堂听到的都是“很好!”“非常棒!”“很有思想!”这样的没有任何具体内容的赞扬声,一些很好的问题和有讨论价值的答案轻而易举的放过去了,学生在这样的课堂提问中并没有得到真正的指导,根本谈不上语文能力的提高,学生对于回答问题的兴趣也会逐渐下降,这样的课堂是谈不上高效率的。因此,教师在对学生回答的点评中,要有评价的艺术。如采用相对丰富的语言表达形式来具体明确的指出学生所提供的信息和观点中值得赞成和肯定处,这样不仅可以让回答的学生感受到教师评价的真诚,也能让其他同学加深对答案的理解。当然这种评价的艺术是一种并非“预设”的教学机智,它需要长期的积淀才能“生成”,一些教学专家的课堂正是处处闪现这样的“艺术性的评价”才显得生动和难以复制,因此我们在对学生答案的点评中也应该不断提高评价艺术,才能在课堂教学中走得更远!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89381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