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有效数学课堂教学初探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练加艳

  摘要: 本文从数学课堂教学出发,指出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应进行课程改革,优化课堂教学,通过提高课堂效率加强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性的研究,从而使数学课堂在数学的教学中,产生学习的动力和无穷的魅力。
  关键词: 课堂 有效 思维 改革
  
  在数学教学中,许多年轻教师曾有过这样的体验:教师满怀信心地上课,但课后从学生反馈的信息看,总是效果不佳。为此,数学课堂教学要提高效率,必须优化课堂教学过程。优化课堂教学过程可以从多方面入手,使课堂的结构优化、组合有理,使设计的教学过程疏密有致。本人就多年的教学经验谈点粗浅认识。
  
  一、有效课堂教学应积极地创设问题情境
  
  1.创设问题情境
  教师应充分利用每节课所探究的问题,设计不同的问题背景,用悬念或惊奇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在好奇心的驱动下,增强学习动机,激发学习兴趣,顺利完成教学任务。
  例如在讲有理数的乘方时,可以提出这样的问题:“同学们,如果把一张纸对折30次,想象一下,它有多高?”几乎所有的学生都认为不会有多高,但是,当指出这个高度比珠穆朗玛峰还高不少时,学生都惊奇不已,觉得难以想象。这个问题的提出摆脱了常规的提问模式,既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培养了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同时,依据教材内容,把握契机,创设情境,学生通过思维活动,探索和发现了知识变化的起因和内在联系,最终领悟到了有理数乘方的本质为“求几个相同因数的积的运算”,达到了会学的目的。
  2.培养问题意识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问题,往往比解决问题更重要。”数学教学应重视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培养学生敢想、敢说、敢问的精神。怎样引导学生提问,是优化课堂教学,培养创新精神不可忽视的一环。
  
  二、有效数学课堂应注意发挥群体的作用
  
  1.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教师讲什么并不重要,学生想什么比教师讲什么重要一千倍”。因而优化课堂教学应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为根本宗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例如在复习“解直角三角形”一章时,课前布置学生分组自己先复习,将本章有关内容分层次展示出来,也可列表格等。课堂上先由一个小组将本组整理的知识点亮出,其他小组结合自己的复习进行补充或指出问题、优点与不足,然后由教师详细归纳总结,最后进行题组练习,加以巩固。所选习题不必多,最好是一题多解、一题多变。这些习题分为基础题、提高题,针对提高题,谁有新思路,就到讲台上充当小老师给全班同学进行讲解。既锻炼了学生,又活跃了课堂气氛,使每个学生自觉主动地动脑想,动手练,动口讲,动耳听,解放了学生的脑、手、嘴、耳,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使每个器官都动起来,给他们活动的一切机会、条件和空间。作为教师,贵在启发,重在引导,妙在开窍。久而久之,课堂能真正成为师生双方共同探究活动的乐园,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有促进作用。
  2.引进竞争意识营造氛围
  当今社会是竞争的社会,竞争已无处不在。课堂教学中适时采取竞争策略,可以促进群体参与,使课堂气氛活跃,激发学生积极进取。引进竞争意识的手段有:
  (1)语言激励竞争
  课堂上,教师运用激励性的语言进行教学,能促使学生积极思考、参与竞争。如“看谁最先想出来?”“看谁说得最好?”“看谁做得最好?”“看谁想得比他们更好?”“比比谁最聪明?”“看哪一组准确率最高?”等等。
  (2)练习激励竞争
  ①个体练习比赛。练习时可设计A、B题组,A组是必做题,B组是选做题,让学有余力的学生完成A组题后争取完成B组题。看全班谁完成B组题最多最好,练习后及时表扬、奖励。这样,既可让“吃不消”和“吃不饱”的两类学生各有所得,又能使他们积极进取,主动竞争。②群体练习比赛。如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小组接力赛练习。每人完成一道题,本组最后一个学生完成后将答卷交给教师,教师按送卷顺序先后编号,根据运算速度和答卷正确率评出优胜组。
  
  三、有效数学课堂教学必须注重学法指导
  
  古人语:“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培养现代学生的数学素质,不仅要教给他们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他们具有会学的能力。怎样指导学生的学习呢?
  1.掌握学习方法
  中学数学教材中,每一新知识的教学基本上都有相应的例题,教学时要充分发挥这一优势,指导学生掌握自学例题的方法。如教材中很多例题的教学不是一步到位,而是分层逐步呈现解题过程,且留有不少需由学生探索的内容,要让学生根据解题思路自己去思考完成。有的例题有“想”的内容,要让学生知道这是思考过程;有的法则、概念、结语等用色字表示,要让学生清楚这是重点内容;有的例题中的示意图和操作程序是为突破难点安排的,要让学生懂得根据图示顺序去分析、推想,从而掌握数学学习的思考过程。
  2.培养自学能力
  自学能力的培养,首先应从阅读开始。七年级学生阅读能力较差,没有良好的阅读习惯,教师必须从示范做起,对课文内容逐句、逐段领读、解释,对重要的教学名词、术语、关键的语句、重要的字眼要重复读,并指出记忆的方法,同时还要用符号标记。对于例题,让学生读题,引导学生审题意,确定最佳解题方法。在初步形成看书习惯之后,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接受程度,在重点、难点和易错处列出阅读题纲,设置思考题,让学生带着问题纵向深入和横向拓展地阅读数学课外材料,还可利用课外活动小组,组织交流,相互启发,促使学生再次阅读,寻找答案,弥补自己先前阅读时的疏漏,从而进一步顺应和同化知识,提高阅读水平和层次,形成阅读――讨论――再阅读的良性循环。
  3.引导自主探索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的心灵深处,有一个根深蒂固的需要,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课堂上多让学生动手“摸一摸”、“量一量”、“剪一剪”、“拼一拼”……不仅能满足学生好奇心的需要,更能促使学生于快乐活动中主动获取知识。
  
  四、有效数学课堂教学必须培养思维能力
  
  素质教育的核心问题是能力的培养,其中思维能力的培养是教学的主要方面。思维能力的内在实质是分析、综合、推理、应用能力,外在表现是思维的速度和质量。教学时应进行如下训练:1.思维速度的训练,2.思维质量的训练,3.逆向思维的训练。
  总之,优化数学课堂教学,教师要善于思考,勤于钻研,要充分全面了解学生,全身心投入课堂教学改革,为更好地推进素质教育、创新教育,做出积极的贡献。
  
  参考文献:
  [1]郭子平.要重视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能力的培养.山东教育,2003年4月.
  [2]教育部.数学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0305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