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物理教学中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杜胜东

  摘 要: 物理教学必须把发展学生创造性思维摆在重要位置,在授课、实验、习题等教学的各个环节为学生做出示范,启迪思维,这在当今新课程改革的实际教学中显得更加迫切、更加重要。作者谈谈自己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方法。
  关键词: 高中物理教学 创造性思维能力 培养方法
  
  随着教育观念的转变和更新,在物理教学中,要求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发展智力、培养能力也愈来愈受到人们的高度重视。下面我谈谈自己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方法。
  一、创设情境,诱发动机
  所谓创设情境,就是教师利用物理模型、实物、录像等一切条件,或利用日常生活和生产实践中某些物理学现象,为学生创造一种有所感的境界。所谓动机,是指为实现一定目的而行动的原因。大脑思考必须有动机,没有动机的思考只能是本能的重复和再现。因而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积极开展思维活动。
  例如,导入新课时,教师设计的导言能否产生悬念,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望,打开思维的门扉,这是教学能否成功的关键。在讲《探究平抛运动的规律》时,我提出问题:假如你是飞行员,如何给灾区居民投放物品?设疑激趣,然后运用多媒体播放匀速飞机水平投弹的全过程,证实学生的想法。再提出问题:(1)炸弹的运动形式是什么样的?(2)这种运动具有哪些特点?
  学生思考后得到:曲线运动,而且它始终在飞机的正下方。我又问:为什么呢?然后置疑:你若是飞行员驾驶着飞机在执行军事任务,发现有一固定军事目标,在距它多远处投弹才能击中目标呢?如此学生的参与意识更加强烈,这样也为后面的飞机投弹问题做了一个铺垫。最后在学生用实验探究出平抛物体的运动规律后,我又用多媒体课件出示问题:用枪水平射击一个玩具,设在子弹从枪口水平射出的瞬间,玩具由静止开始自由下落,子弹能否射中玩具?为什么?实践告诉我们:实际情境的创设有利于学生空间想象力的培养。把直接经验丰富教学内容与学生已有的现实生活联系紧密,教学效果就会越好。
  二、设置认知冲突,促进思维发展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创设能引起学生产生认知冲突的教学情境,造成它们与科学理论的冲突,来引发学生的质疑。以此为契机和动力,指导学生形成与科学观念一致的新概念。
  例如:从某一确定高度释放一滑块,它经过一静止的水平传送带时以5m/s的速度飞出落到P点,如果传送带以4m/s的速度顺时针(或逆时针)转动时,则物体将落在P点左边还是右边?我指出物体将仍然落在P点,激发起学生强烈的质疑愿望:我们乘火车时如果向火车前进的(反)方向走,我们不是比火车还要快(慢)吗?这里不也应该是落在P点的前(后)方吗?学生的质疑,让我了解了他们“解决”问题的“依据”,既培养了学生的质疑能力,又使我们的教学有针对性。
  在做双缝干涉时,如果其他条件不变,仅把荧光屏向远离双缝的方向移动一小段距离,干涉图样应该还是清晰的(有意识地提问)。由于受到透镜成像与物距、像距有关的影响,学生发生了错误的迁移,形成了直觉式的错误观念。学生质疑:怎么可能是清晰的呢?单缝与双缝的间距也要调节才可以。其实只要调节单缝、双缝平行,并且使它们与光屏三者的中心在一条直线上就可以观察到清晰的干涉条纹,三者距离不是关键。这些问题看来很小,却能小中见大,使学生从无疑中生疑、知疑,小疑有小进,大疑有大进,久而久之,必然会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三、启迪创造意识,促进思维递进
  创造性思维的标志之一,就是要敢于凭借已有的知识,探究未知的问题,形成思维的连续活动。为此,物理教师应特别注意为学生创造条件联想,使他们学会联想,思维层层深入。教学中的“一题多解”,变换题目类型和形式,改变条件或结论,对问题进行推广或限制,对错题、病题的识别和诊断,等等,都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重要手段。
  四、分析综合,归纳提高
  思维过程中少不了分析综合。没有分析,认识不能深入;没有综合,认识不能提高。它们之间的关系是相互依存、紧密联系的。为此,在物理教学中应严格遵循“分析―综合―再分析―再综合”的规律,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总之,物理教学必须注意知识的系统性,优化知识结构,在授课、实验、习题等教学的各个环节为学生做出示范,启迪思维,为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奠定坚实的基础。只有这样,才能促进学生的智力、能力等的发展,提高学生的物理素质和创造性思维能力。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09905.htm